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学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8832642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教学案【学习目标】1. 能正确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2. 学习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3. 品味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学习重、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理解含蓄的感情。【学法指导】朗读体会积累【学时安排】 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检查预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不可知其源()第 1 页 共 11 页其岸势犬牙 差互()() 以其境过 清()()()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 去(

2、)()()()以:全石 以为底()卷石底 以出()以其境过清()为:全石以 为底()为坻,为屿()差: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 差互()2翻译下列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第 2 页 共 11 页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三、整体感知,理解文意。1. 小石潭记中描绘了哪些景色:2. 本文的写作思路:发现小石潭、潭边的氛围。3. 合作讨论( 1)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_ ;点明发现小石潭的句子是 _, _;点明寻到小石潭的句子是 _, _。点明小石潭中水

3、的特征的词语是 _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文中用 _写溪流的形状;用 _写溪水的情态;用 _ 写岸势。(4)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这周围环境的句子是:4. 释难解疑第 3 页 共 11 页5. 小结:课文是按 游览 的顺序来写的,条理清楚,其中第二段写景采用了 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等写作手法。三、课堂巩固1. 解释一词多义:(1) 环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2) 清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3)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不可久居()2. 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用原文回答)“伐竹取道”与上文的“ _”呼应。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文

4、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第 4 页 共 11 页_。文中表现小石潭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句子是:。(6)描写潭上景物的句子是哪些?3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4.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 “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 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第二课时第 5 页 共 11 页一、检查预习导入:二

5、、课堂研讨1. 小石潭记描绘的景物各有什么的特点?2. 小石潭记中写景的句子远不止这些,请你跳读写景的句子,用审美的眼光看作品,找出精妙之词句进行赏析。三、课堂巩固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 ”呼应,又为下文的“_”埋下伏笔。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答: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

6、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第 6 页 共 11 页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

7、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第 7 页 共 11 页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 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7、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8、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

8、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答:位置偏僻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作者对环境的感受9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第 8 页 共 11 页_。(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 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 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11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 步,这里

9、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谪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四、拓展延伸【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第 9 页 共 11 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以其境过清() 不可名状()2翻译下列句子。(4 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佳木异竹,垂阴相荫。_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 分)第 10 页共 11 页甲文: _乙文: _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 分)_五、作业布置:完成自主检测教后记:第 11 页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