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必修3讲义课件2《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湘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81487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必修3讲义课件2《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6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必修3讲义课件2《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6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必修3讲义课件2《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6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必修3讲义课件2《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6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必修3讲义课件2《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必修3讲义课件2《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必修3讲义课件2《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湘教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整合创新,建立联系网,连线关键词,解读主旨句 1.荒漠是自然界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则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人与自然协调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与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重要功能。 2.流域是一个自然区域,它由上、中、下游不同的地理单元构成,流域也是一个经济区域,上、中、下游不同的区位优势及其资源禀赋决定着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3.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要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分析,从而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4.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在发展过程中

2、都曾遇到过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在开采过程和利用过程中造成的,应针对相关问题制订相应的措施。 5. 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形成城市群,这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热点多维突破,热点1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应在平时练习中关注,如2014年新课标卷67题的蓝水与绿水问题。,对点集训 1(2015乌鲁木齐一模)下图为“世界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

3、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 B乙区域自然资源较为贫乏 C甲区域全都属于外流区 D乙区域植被根系非常发达,(2)图中乙区域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但近几年灌溉面积却不断缩小,其原因主要是() A保护环境,退耕还林、还牧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石化工业 C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 D不合理灌溉,导致次生盐渍化,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生态问题。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典型地理事物分析可知,甲位于我国鄂尔多斯高原,乙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量在400 mm左右;乙区域石油资源等丰富;甲区域中既有外流区,也有内流区。乙区域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植被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地

4、下吸收水分。第(2)题,乙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但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D(2)D,热点2以荒漠化的地区分布为背景,考查某一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危害。 对点集训 2(2015重庆诊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和该区域石漠景观图。,材料二该区域A县的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漫山遍野的石旮旯(指狭窄偏僻的地方或角落),土地碎到数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山连着山都是干沟,坡连着坡都是陡坡。据科学家研究,石漠化地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左右的时间。 材料三A县由于土壤贫薄

5、,又缺少水分,当地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但产量很低,遇到旱灾甚至颗粒无收,家家户户经常缺粮,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地方耕地已开到山顶。,(1)简述该区域石漠化的发生过程,并分析成因。 (2)该区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区域,结合材料分析其自然与社会经济原因,为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1)石漠化是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在我国,石漠化严重地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区,其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自然原因是降水多、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等。(2) 一个地

6、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受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自然方面的原因应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应从工农业基础、交通、教育、劳动力、区域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分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阐述。,答案:(1)过程:在外力尤其是流水的溶蚀、侵蚀和搬运作用下,石质山地贫薄的土层逐渐流失,出现岩石裸露、类似荒漠般的景观。成因: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石灰岩广泛分布,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显著或喀斯特地貌典型,地表崎岖;石灰岩成土速度很慢,土层贫薄;人多地少,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2)自然原因:该区域大部分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地表崎岖,生态环境脆弱,

7、限制了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基础差;水陆交通不便;教育、科技水平低,劳动力的素质比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远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内又缺少大城市的辐射带动等。合理化建议: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种植经济林木和发展养殖业;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缓坡修建梯田;石漠化严重地区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种草;兴修水利,增强地表蓄水能力,缓解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开发沼气,减少农民对植被的破坏;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观光农业;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特色农林产品的外销等。,热点3以的开发利用为背景,如以重大工程建设的时政热点材料,考查流域开发建设的地理条件、

8、基本内容及区域发展的问题。 从近年试题看,让考生提出对问题的看法,这种相对开放的试题在逐年增加。国家正在制定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国际视角,国际性河流的流域开发更值得重点关注。,对点集训 3“同一条尼罗河,同一盆地,同一未来”,是尼罗河流域各国人们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尼罗河流域图。,材料二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尼穆莱以上为上游,喀土穆以下为下游。流域内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落后。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流域干旱频发,生态破坏和水污染也日益突出。 材料三1929年,英国和埃及签署了尼罗河水协定,埃及和苏丹(现以分为南苏丹、北苏丹)获得90%的尼罗河水使用

9、权。近年来,上游国家积极谋求平等利用尼罗河水的权利,埃及和苏丹(现以分为南苏丹、北苏丹)因高度依赖尼罗河水而坚持捍卫历史协定,各国间矛盾时有发生。,(1)与青尼罗河相比,白尼罗河在支流数量、流域面积、径流季节变化等方面有何特点? (2)指出尼罗河下游开发利用的重点,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说明各国间因利用尼罗河水资源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3条即可) (4)作为一条国际河流,你认为尼罗河流域综合开发的途径有哪些?(3条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河流的流域开发问题。第(1)题,白尼罗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其支流、湖泊多;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第(2)题,尼罗河下游主要

10、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农业为灌溉农业;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水利工程量大,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第(3)题,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耗水量大;全球变暖及水污染加剧,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各国对尼罗河的依赖程度大。第(4)题,国际性河流应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水资源,协商解决争端,并开展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答案:(1)支流、湖泊多,流域面积较广;(2)重点:兴修水利,防治洪涝,保障灌溉,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理由: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光热充足;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需兴修水利工程,防治洪涝,保障灌溉

11、,促进特色农业(长绒棉)的发展;尼罗河沿岸自然风光迷人、人文景观荟萃,人口稠密,水运便利,可大力发展旅游业。,(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和水污染,使流域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流域内许多国家对尼罗河水资源依赖程度很高;殖民统治时期签署的水权协定,影响尼罗河水的公平使用。 (4)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互信,通过磋商解决争端;建立尼罗河流域国际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规划,共同开发;加强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为流域的开发利用寻求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热点4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12、以“十二五规划”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布局为背景,综合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粮食安全、现代农业示范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对点集训 4(2015合肥质检)据2013年11月23日新闻联播报道,自2004年起,我国连续十年粮食产量增加,不仅解决了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为稳定世界粮价作出了重大贡献。读下面的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2年夏粮总产量达到260.3亿斤,比2011年增产16.1亿斤,实现“九连增”。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 年增产300亿斤。 材料二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

13、、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 (4)安徽、河南两个农业主产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试分析原因与对策。,解析:第(1)题,河南位于淮河以北,安徽位于淮河以南,主要是气候和作物种类的差异。第(2)题,食品加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工业,河南是主要的小麦产区,原料丰富;

14、人口多,提供市场和劳动力;交通便利。第(3)题,考查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方向。第(4)题,两个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异常;二是人为破坏生态,干旱灾害加剧。应对措施要针对问题提出。,答案:(1)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水稻播种面积大,单产较高。 (2)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4)原因: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季风区降水变率增大,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人为破坏

15、生态,地表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干旱灾害加剧。对策:兴修水利; 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热点5关注矿产资源开发建设等热点,考查对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开发建设的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从近今年高考情况看,试题更多以新能源开发为切入点。 对点集训 5(2015江苏南京、盐城高三一模)读“中国风电场分布图及上海风电站规划建设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中国风电场分布的特点。 (2)甲地区风能资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 乙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而风电场少,其原因是_ _。 (3)简述上海风电场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4)简述上海开发

16、风能资源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新能源风能的开发利用等相关知识。第(1)题,据图描述即可。第(2)题,甲区域受地形对冬季风的阻挡影响,风能资源较少。乙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受人口、经济以及能源(已有油气资源丰富)因素影响,开发动力小,因此虽风能丰富,但风电场少。第(3)题,据图描述风电场分布特点。这些地区风能丰富,开发的土地成本小。第(4)题,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回答上海风能开发的意义。,答案:(1)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新疆、内蒙)及东部沿海地区(2)地形人口稀少,经济落后,需求量少;开发难度大;替代能源丰富(3)主要分布于沿海及近海地区。 沿海风能资源丰富;近海地价低廉。(4)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改善环境质量。 (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角度答题),热点6关注我国“十二五”期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划,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条件及其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