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769196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X 页数:11 大小:6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2020年10月整理).ppt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 1、总贸易与专门贸易:这是由对于进口与出口的统计标准的不同而分成的两种贸易类型。 在前者的体制下,是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认为凡是进入该国国境的商品一律为 进口,称为总进口,凡是离开该国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总进口额加上总 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在后者的体制下,是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认为外 国商品进入关境后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凡是离开关境的商品都要列为出口,称为专 门出口。专门出口额加上专门进口额,即是一个国家的专门贸易额。 2、要素密集度: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根据商品所含有的密集 程度大的生

2、产要素种类的不同,可以把商品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类型。 3、斯托尔怕-萨缪尔森定理: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夫冈斯托尔泊和保罗萨缪尔森在 1941 年建立的。在假设下,认为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行业) 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行业)中密集使 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报酬降低。其假设是:一国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每一种商品都不是另一种商品的投入物;有竞争;生产要素的供应量是给定的;两种生产要 素得到充分运用;一种商品时土地密集型的,一种是劳动密集型的;两种生产要素在各部

3、门 流动但在各国间不是;开展贸易提高了其中一种土地密集型商品的价格。 定理:根据以上 假设,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毫无疑问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 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跌的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4、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 本理论,第一次以无可比拟的逻辑力量,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 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他 指出,各国并不一定要生产出绝对成本低的产品,而只要生产出成本比较低或相对低的产品, 就可以进行贸易分工,而不管一国所有商品的

4、生产成本绝对高或绝对低。也就是说,存在比 较成本差异就可进行两国间的贸易分工。 5、调拨价格:也称记账价格、转移价格,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 司之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调拨价格排除了市场机制,排除了市场上供求关系的作用。具有 以下特点:与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偏离性、价格实现与资源配置的二重性、广泛、长远的战略 性目标。目的:1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是局部利益变动对总体利益最优 化的策略 2 是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从长期战略目标出发,增进公司的 长远利益 3 避税 4 加强公司的竞争地位,控制市场竞争 5 利用较高的调控价格把款项从一国 调到其他国

5、家 6 当一国施行物价管制时,可通过操纵其来达到逃避管制、增加利润的目的 7 在海外与当地资本盒子经营企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可借此压低这家企业的利润水平、增加 母公司的利润,还可以吧这家海外企业转移到母国或其他国家,以减少公会要求提高工资的 压力。限制条件:子公司数目;子公司相对独立利益的限制;费用限制;东道国限制 6、贸易条件: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可用物 物交换表示和价格表示。通常是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即贸易条件指 数来表示。,1,学 海 无 涯 7、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它表

6、示一国每出口以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8、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 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商品贸易下降不一定导致一国贸易利益的减少,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基础上,一国主动降低商品贸易条件,还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多利益。 9、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换,还考虑了进口商品要素 生产率的变换。是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与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比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的乘积。 10、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 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是能力。 11、贫困化增长:当一

7、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 应量急剧增加时,他的国际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导致出口 量增加,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国民福利下降。 12、自由贸易政策:指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不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商提供 各种特权和优待,力图消除各种贸易障碍,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地输出和输入,在世界市 场上实行自由竞争和合作,从而使资源得到最合理配置。自由贸易政策实质上是不干预政策。 13、保护贸易政策: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 不受或少受外国的竞争。同时,政府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实行补贴和各种优待,以鼓励

8、 出口。保护贸易政策以增进本国、本民族利益为目的,其实质是奖出限入。 14、超贸易保护政策:保护国内高度发展起来或正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巩固和加强对国内 外市场的垄断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向国外市场进攻,广泛采用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奖出限 入的措施。这种贸易保护政策带有侵略性。这种具有侵略性的贸易保护政策称为超保护贸 易政策 15、管理贸易制度:是一种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 导、以磋商为手段,政府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的贸易制度。 16、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 1517 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代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 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认为,资本是财富

9、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地就是为了获得金 银货币,一国金银货币拥有量多寡反映了该国的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 17、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 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幼稚工业: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间,还不 具备自由竞争能力的工业) 18、适度保护:一是保护对象的范围要适度。只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部门;二是保 护的水平要适度。只能采取与自己处于同一时期层次的国家所实施的一般保护水平;三是保,2,3,学 海 无 涯 护的期限要适度。保护期限不可能无限期。 19、穆勒-巴斯塔布尔标准:正当的保护只限于从外国引进产业的学习掌

10、握过程,过了这 个期限就应该取消保护;保护应只限于那些被保护的产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 存的产业;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以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的产业 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时期以后,能够成长自立;受保护的产业将来所能产生的利益,必 须超过现在因为实行保护而必然造成的损失。只有先行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具有对 国内其他企业也有好处的外部经济结果时,这种保护才是正当的。 20、(肯普标准):只有先行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具有对国内其他企业也有好处的 外部经济效果时,这种保护才是正当的。 21、(假幼稚产业):有些所谓的幼稚工业似乎经过保护取得了成功,但其实他们属于“假

11、 幼稚工业”,即这些工业最初受到保护,然而却是由于与保护无关的因素使之变得具有竞争 力。 22、(新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 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 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 (百度) 23、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 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生长,增强其国际市场的竞争 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 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

12、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 利水平。 24、竞争政策:就是减少和排除市场竞争的政策。作用对象有两方面:一是企业的经济性垄 断行为和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政府的行政性垄断行为。目标:效率和公平 25、限制性商业惯例(行为):指企业在贸易活动中背离公平竞争原则,通过公开或隐蔽的 手段牟取经营利益的行为。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即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26、倾销与反倾销:是一国出口厂商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 向国外倾销商品的行为。反倾销针对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征收附加税的 方式抵制商品倾销的影响,保护本国商品与市场。 27、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倾销的

13、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消商品倾 销的影响,保护本国商品和国内市场。征收反倾销税的三个基本条件:1、外国出口商存在 倾销行为 2、倾销对国内同类产业造成重大损害威胁或对国内同类产业的兴建产生严重的阻 碍。3、三是倾销和损害之间要存在因果关系。 28、补贴与反补贴:补贴是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政资助以及对出口产品的 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反补贴是一种抵消性非惩罚性的措施,旨在抑制进口补贴商品 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4,学 海 无 涯 29、反补贴税的征收条件:一是进口商品接受了WTO 所禁止的政府的直接或间接补贴 二 是补贴对本国已建产业产生重大损害或重大损害

14、威胁或严重阻碍国内某一产业的兴建。 30、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种种措施。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非 关税壁垒和间接非关税壁垒两大类。前者是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和金额加以限制 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后者是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例。 31、有效保护率:指征收关税后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附加 价值是最终产品价格减去用来生产该商品的进口投入品成本。设最终产品A 在不征收关税 时的单位产品附加值为 V,征收关税以后的附加值增加到 V,那么附加值的增加率 g 为: g= 32、技术型贸易壁垒(TBT):指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对进口商

15、品建立各种 严格、繁杂、苛刻而且多变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实施 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 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 33、专向性补贴:是指政府明确规定补贴仅限于特定企业,即某个或某些企业、产业或企业 集团。 34、可起诉补贴:是指一成员实施了协议所定义的补贴而对其他成员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 补贴。 一、什么是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国际分工 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 向国际范围拓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发展到

16、一定阶 段的产物,是属于历史范畴的。国际分工形成于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时代,它是在近代工业 分工 国际化 延伸和 发展中产生的。 新特点:1、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二战以后,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 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上升,并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者。 2、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发达国家在尖 端工业生产方面需要大量的智力和各种新技术,迫使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分工合作。3、“水 平型”的国际分工成为主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传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 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家分工。4、国际分工的接线发生改变 产业部门之间的国 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 界限的国际分工。大致来说,国际分工可以分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 二,试评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我国经济学家范家骧的定义,就是英国和葡萄牙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所耗费的 劳动量的比例的比较。小道清认为,是一国两种产品成本的比率与他国相应产品成本比率的 比较,是两国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