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751774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5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Word版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空观念 线索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 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 到源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成为“ 显学 ”。 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 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 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 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 后世影响深远。 第 1 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 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

2、 孟子和荀 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 景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的 主要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育 等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重要现实意义。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从汉初的政治、经济方面,了解董仲舒新 儒学出现的历史背景。 理解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汉武 帝推行新儒学的措施。 认识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在我国思想发 展史上的深远影响。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 1老子 (1)历史地位: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代表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 。 (3)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认为“道”是

3、派生万物的根源;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反对采用严刑峻法,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 2孔子 (1)历史地位: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言行集成:论语。 (3)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人际关系: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崇尚周礼,提出“克己复礼为仁”。 教育思想:中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先驱;以六艺为教学内容;主张“有教无类”“因材 施教”等教学原则。 百家争鸣 1背景 (1)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2)代表各派政治势力的思想家,按照各自的利益和要求积极发表意见,提出治国救世的 主张,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

4、面。 2概况 (1)儒家学派 孟子 a代表作:孟子。 b主张:以“仁”“义”为核心,主张性善论;提倡“仁政” “保民”。 荀子 a代表作:荀子。 b主张: 沿袭儒家的重民思想,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的论断;持性恶论,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2)道家学派: 庄子。 代表作:庄子。 主张: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的主要特点。 (3)墨家学派: 墨子。 代表作: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节用”“薄葬”,反对浪费。 (4)法家学派: 韩非子 代表作:韩非子。 主张: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以“法”为中心, “法”“术”“势”三者结合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

5、 3影响 (1)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2)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董仲舒的新儒学和“罢黜百家 ” 1新儒学的形成:董仲舒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学说,把神权、君权、 父权、夫权贯穿起来,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 (1)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2)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 道德准则,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3)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3影响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2)儒学从此成为中国两千多

6、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易错提醒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家学派是指以老庄 理论为基础的学派,经典作品有老子庄子等;而道教形成于东汉,是民间流行的神仙 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的一种宗教,经典作品是太平经。 【轻巧识记 】图示法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概念阐释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 ”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意为派别数量多。“ 争鸣 ”并不意味着各家 各派别的主张绝对不同,而是不同之中又有相同之处,各家学说都是为了寻求治国平天下之 道。 【轻巧识记 】“一、二、三、四”巧记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易错提醒 】(1)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 的思想,但不是简单地继承,而是

7、提出 了“仁政 ”思想,将孔子“仁”的学说扩展为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施政思想。 (2)韩非子的 “法治 ” 思想并不等同于今天的“法治 ”思想。现代 “法治 ”的目的是要实 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子的“法治 ” 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 镇压人民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易错提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绝对地否定其他各家学派的主张,董仲舒 在改造儒家思想的过程中较多地吸取了百家思想中其认为合理的成分,特别是道家的“无 为”思想、阴阳家的阴阳五行说以及法家的“大一统 ”思想。 【

8、轻巧识记 】三个 “一”归纳董仲舒的新儒学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 1老子的辩证法和无为思想 史料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意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意指繁苛的政治,统治者强作妄为。 意指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 (1)从史料第一段中可看出老子的什么思想? (2)从史料第二段中可看出老子的观点是什么? 提示(1)对立双方相互依存而且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2)统治者盘剥太多

9、,使人民无法安定生活,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 ”状 态。 2孔子 “仁” 的观点和和 “礼”的实质 史料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 “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颜渊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说明孔子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指风向哪边吹,草就跟着向哪边倒。 “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使自

10、己的言行回归到礼仪规范上来。 指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会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 顺。 (1)据史料第一段,概括孔子的主要观点。 (2)史料第二段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据史料第二段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 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提示(1)反对暴政,主张德政,以礼治国。 (2)实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 政治倾向:主张恢复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保守的一面。提倡“ 为政以德 ”,不排除在 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体现“民本 ”思想。 对孔子思想的认识 (1)思想体系及特点 思想核心:“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

11、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其方法论是 “中庸之道” 。 政治思想:强调“仁”和“礼”,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体察民情,主张“为政以 德” ,包含了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2)对孔子思想核心的评价 “仁”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 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意义。 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制度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 统治者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是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影响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史料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

12、经济大变动的是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的变化。 王官之学衰落代表的是旧学术的退场,私学兴起则包含着新学术的酝酿,私学最终造就了诸 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说明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王官之学”是指周代贵族等级社会中的主流学术文化。 史料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 鸣的局面。 提示含义: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 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学兴 起, “ 士”阶层的崛起。 2百家争鸣的影响 史料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 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

13、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 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文化繁荣”主要体现在学术文化、思想道德方面。 充分表明了百家争鸣的重大影响。 据史料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提示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 化发展的基础。 (2)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辩、取长补短,进而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 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

14、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儒学思想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发展,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思想。 (4)彰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还 传到了邻国以至西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诸子百家的思想 1孟子的思想 史料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 离娄上 指圣明的尧舜那样的治理之道。 指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史料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提示“仁政 ” 。 2荀子的思想 史料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故曰: 以 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

15、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荀子 议兵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子 大略 指依靠德行兼并别国的君主称王,依靠强力兼并别国的君主衰弱,依靠财富兼并别国 的君主贫穷。 “重法”说明荀子借鉴了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 相对于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史料中荀子的思想有何特点? 提示荀子主张 “德”“ 法”并用,恩威并施,其思想更多地吸收了法家思想。 3墨家的 “尚贤 ”思想 史料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指古时圣王治理国家。 “尚贤”即重用贤明的人治理国家。 史料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提示“尚贤 ” 。 4法家的思想 史料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指治理天下的人,重在管好大

16、众,而不拘泥于小部分特殊的人。 “不务德而务法”典型地代表了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 史料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法家主张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核心主张:加强君权,以法治国。 原因:其主张符合当时诸侯国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 诸子百家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 (1)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墨子主张的“兼爱”“非攻”,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 有借鉴意义。 (2)庄子的天命观主张顺应自然,这对我们今天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借鉴意义。 (3)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与韩非子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 远不会倒退”的观点对今天的“与时俱进”思想有借鉴意义。 (4)韩非子重视法治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倡导的“依法治国”有借鉴意义。 (5)孙膑军事思想中重视人的作用对我们今天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借鉴意义。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 ”以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史料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 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