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坚持四个一体化-推进丘陵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已(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743105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5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查与决策——《坚持四个一体化-推进丘陵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已(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查与决策——《坚持四个一体化-推进丘陵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已(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查与决策——《坚持四个一体化-推进丘陵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已(新-修订)(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与决策 坚持四个一体 化 - 推进丘陵地区城乡统筹发 展 调查与决策坚持 四个一体化 推进丘陵 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总第330 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 220 期 坚持 四个一体化 推进丘陵地区城乡 统筹发展 -对南部县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调查 中共南部县委副书记、县长何修礼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三 农难题的关键。形成这一格局必须实现城乡之间 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更多的农民向非 农产业集中,更多的农户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 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公共设施向农村 延伸,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让农民享受到城镇 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待遇。我

2、们结合南部县自身实 际,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政策措施,转变发展方 式,调整产业布局,走出了以四个一体化 为核 心,推进丘陵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南部县是百万人口大县、丘陵大县、 打工大县。全县幅员面积2235 平方公里,总人 口达 130 万,境内 15 条河流纵横交错,有耕地 82.6 万亩、非耕地 120 万亩,地貌以浅丘、深丘 为主,海拔400700 米,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区,年日照时数 1409 小时,年均降雨量1020 毫 米,土壤属丘陵紫色土区,适合蚕桑、杜仲、速 生林的生长。但由于城乡距离较远、农村人口居 住分散、成片耕地较少、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原 因,城乡差

3、别较大。两年来,南部县积极探索公 共资源、生产要素和三次产业在城乡之间的互动 共融,坚持实施 四个一体化 战略,不断推进丘 陵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规划工业 集中区 26 平方公里,已建成产业园区4 平方公 里,入驻企业 35 户,三年内销售收入可超过100 亿元。加工企业带动了农村35 万亩蚕桑、 30 万 亩速生林、 10万亩杜仲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农民 收入明显增加,人均存款达到6000 元。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企业办在园区、基地建在 农村,形成 企业合作社基地 的产业一体化 产业一体化是丘陵地区城乡一体化 的前提。南部县以丘陵地区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 为依托,通过农产品加工

4、业的发展带动, 形成了 工业向园区集中、链条向农村延伸的 园区+基地 发展格局。 1. 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农村长效产业 蚕桑发展上:以实现 旱地桑园化、 养蚕集约化、经营协会化、技术标准化为目标, 按照 一年结构调到位、两年配套见成效、三年 丰产成规模 的要求,整乡连片推进蚕桑产业发 展。目前全县桑园面积已达到35 万亩,基地乡 镇达到 55 个,占全部乡镇的76% 。2008 年养蚕 发种 10.02 万张,产茧 7.2 万担,实现茧款收入 5250 余万元。 2009 年预计可养蚕发种11 万张, 产茧 8 万担。五年内实现生产鲜茧30 万担目标。 杜仲发展上:在县、乡、村、社公路 两旁规范

5、栽植杜仲,形成杜仲长廊。今年栽植 1100 万株,明年全部栽植到位达到3000 万株, 既不占地又不占田,相当于增加耕地近10 万亩, 3 年后 4 万吨杜仲叶、 6 年后 12 万吨杜仲皮能够 充分满足元安药业的生产需求。 速生林发展上:今年全县在江河两 岸、溪沟两侧及国、省道沿线和退耕还林地栽植 杨树 2860 万株、20 万亩,明年再栽植 10 万亩以 上, 3 年丰产后每年能为企业提供50 万立方米的 木材原料。以五年计算经济效益,平均每亩速生 林一年将给种植户带来1920元的纯收入。 2. 依靠加工业带动农村优势产业发 展 南部县在引进蚕桑产业发展龙头加 工企业绿神丝绸公司的基础上,

6、明年拟在工业集 中区建一个占地 500亩的蚕桑产业园,形成缫丝、 生产丝棉被、提取叶绿素、桑皮纤维、桑枝地板 等精深加工链条。 2006 年引进产、加、销一体化 的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四川元安药业公司,杜仲 等系列产品通过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 证,杜仲收购加工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 ,可生 产杜仲茶、杜仲饮片,拟开发杜仲酒,产品出口 韩国、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2007 年引进中 盐银港人造板有限公司,投资4.8 亿元建设高密 度超薄型纤维板生产线,今年一期工程完工后, 年加工木材 25 万立方米,日需木材原料近1000 立方米,二期工程完工后, 年加工能力将达到50 万立方米。加工企业

7、的旺盛需求带动了速生林产 业的迅猛发展。 3. 发展合作社连接基地和加工企业 南部县坚持合作社带大户、大户带农 户的思路,鼓励农村能人、 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 不断完善 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的产业化经 营路子,促成三者之间建立较为紧密的 利益共 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 的利益联结机制,并 采取收购让利 、按股分利 、二次返利 等新 型合作社的分配方式,让农民从加工流通环节获 得效益。截至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8 个,注册农产品商标的合 作社 3 个,另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1 个。先锋蚕业合作社已发展成辐射南充市36 个 乡镇、带动农民 1 万余户、年

8、养蚕发种7 万多张 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明年准备新建缫丝等加工企 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二)坚持大力度改善交通,大幅度 缩短农村到城镇的距离,形成城乡时空一体化 时空距离一体化是丘陵地区城乡一 体化的基础。近年来,南部县抢抓国家对农村公 路建设实施补助的难得历史机遇,把建设老百姓 长期受益的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工作重点,大规 模、高质量推进农村水泥路建设。 目前,全县 90% 的乡镇距县城的车程不超过1 小时,大大缩小了 城乡群众在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 面的差距。 1. 形成路网 交通难一直是制约南部县域经济发 展的最大瓶颈。去年以来,全县拟用两年时间总 投资 6 亿元,建设

9、 270 公里县乡道、 884 公里村 道水泥路。列入国家建设的两条高速公路和一条 铁路、一条渠化江河陆续开工,广(元)南(充) 高速公路建设界桩埋设、征地拆迁工作全面铺 开;兰(州)渝(重庆)铁路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南部段开始准备征地拆迁; 嘉陵江(流经县境 78 公里)全江渠化后到2010 年 500 吨货轮可由广 元、重庆直航出川。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水 路构成立体交通网络连接周边, 44 公里国道、117 公里省道贯通全县,县城与乡镇、乡镇与村社的 多通道路网已经形成,实现了乡乡、村村通水泥 路。 2. 提高等级 质量是公路的生命,也是农村可持续 发展的基础。全县上下牢固树立 宁可少

10、修一公 里,修一公里就管20 年 的农村公路建设理念, 采取国家项目补助、发动群众筹集、在外乡友捐 赠三种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将农村公路全部 建成让百姓长期受益的水泥路。 2007 年建成通乡 公路 65 公里、通村公路830 公里,其中乡道水 泥路 16 公里、村道水泥路158 公里。 2008 年开 工建设的通乡公路167 公里、村道公路 726 公里 全部建成水泥路,大大提高了农村公路等级。 3. 养护到位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的原则, 由县交通局负责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监督 管理,县公路管理养护一段和二段负责业务指 导,乡道公路由乡镇人民政府、村道公路由村民 委员会负责管理养护

11、。农村公路养护实行专业养 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长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 结合,采取道班、个人承包等方式,每2 至 3 公 里选聘 1 名养护人员负责日常维护。乡道油路或 水泥路县财政每年每公里补助2200 元,村、社 公路的管理养护费用由群众采取 一事一议 或 村规民约的方式解决,推动了农村公路建、管、 养协调发展。 (三)坚持引导农民进城镇和城乡环 境综合治理,形成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 人居环境一体化是丘陵地区城乡一 体化的关键。近年来,南部县大力开展城乡环境 综合整治,城乡居民在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等方 面的差距逐步缩小,先后被列为 全国绿化先进 县、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县和 全省城乡环 境综合

12、治理试点县 。 1. 大力开展城市环境整治 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的基 础上,力争用两年时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投资 4000 万元整治柳林溪和状元溪,完成城区11 条 主街道柔性路面和瑞安路、万达广场商业步行街 改造,整治了县城四大进出口道路,城区路面硬 化率 10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3 平方米。投资 3000 万元新建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投资 4000 万元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 以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处罚权为重点,理顺城 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大力整治市容市貌和 城市秩序,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完善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市政设施,城市人居环 境明显

13、改善。 2. 大力开展场镇环境整治 针对部分乡镇场镇建设 脏、乱、差 的现象,南部县在各中心镇成立了村建环卫服务 中心,编制完成了小城镇建设规划和集镇水污染 治理规划,启动了集镇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 建设,25 个集镇规划落实了垃圾堆放场。依法划 定 41 个饮用水源保护区,伏虎镇投资150 万元 建成全市第一个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目前, 全县已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 个。 3. 大力开展农村卫生村创建 按照以城带镇、以镇促村 思路,切 实加强以 两管五改 为重点的农村爱国卫生村 创建工作。近两年来,新改建电灌站71 处,新 建、整治水利工程1291 处;全面取缔升钟水库 6382 口养殖

14、网箱,连续 3 年在全县开展水葫芦集 中整治,新建人饮工程2.4 万处,三年人饮工程 任务一年完成,彻底解决了24 万人的饮水困难 和饮水安全问题。先后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一期、 二期和未改造村抄表到户工程,城乡用电实现同 网同价。大力开发利用农村新型清洁能源,建沼 气池 19760口,并围绕沼气进行大面积改厨、改 厕,既实了环保又解决了燃料问题。以庭院型、 街村型、城郊型为主要模式, 实施以改厨、 改灶、 改厕、改圈、改水为主要内容的户办工程,建成 有环形道路、优美环境、特色产业、增收项目的 示范村 36 个。目前,南隆镇 12 个创建村已通过 省级卫生村验收。 (四)坚持公共财政适度向农村倾斜

15、, 形成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社会保障一体化是丘陵地区城乡一 体化的核心。近年来,南部县始终按照一手抓产 业培育促发展、一手抓民生问题促和谐的思路, 在农村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 救助、福利为基础, 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 点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 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1. 农民同城里人一样老有所养 1995 年,南部县率先在永定、龙凤、 柳树等乡镇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到1998 年 底,参保人数达到4.1 万人,滚存结余基金970 万元,后因国务院决定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清理 整顿,全部打卡直发了该类参保到龄人员的养老 金。从 2008 年 6 月 1 日

16、起,南部县全面推行 低 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 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工作,率先解决农村具备参保经济条件群体 的老有所养问题。目前,全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参保 4200 余人,征收基金 775 万元;到 2010 年, 将基本建立起具有南部特色、统筹城乡、覆盖范 围更加广泛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 农民同城里人一样病有所医 2005 年, 南部县率先在全市开展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5-2008 年,参合人 数和参合率逐年上升,参合人数分别为52.6 万 人、82.6 万人、96.5 万人、102.4 万人,参合率 分别为 50% 、79% 、90% 、95% 。生病住院农民在乡 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县以上医疗机构的起 付线分别为 50 元、300元、800 元,住院封顶线 6.8 万元(含二次补偿 5 万元) ,有效解决了生病 群众的经济困难。同时,县政府投资对74 个乡 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业务用房4 万平方 米;投入 500 余万元添置县、乡、村三级医疗卫 生机构的医疗设备,全县1053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