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回收模式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698651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分类回收模式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垃圾分类回收模式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分类回收模式新修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垃圾分类 -互联网 +再生资源回收 “e”袋公司在连云港多个小区做的公益试点项目具体做 法: 1、互联网线上线下收购再生垃圾。 2、小区内设有可回收垃圾点,有工作人员上班。3、线上 有工作人员上班,网上预约上门收购。 4、 可回收垃圾线上可兑换成账户余额,线下在垃圾点可兑换 现金或物品。 5、收购的可回收垃圾卖到再生资源处理场。模式五: 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生活垃圾分类 此模式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种模式 能更好的满足项目需求和服务内容,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有优 势,但成本太高。 益趣科技公司、中国天楹公司在杭州、天津居民小区垃圾分 类试点(不是承包)项目,采用的此种模式。 具

2、体做法: 1、每个小区内设有宣传橱窗、展板、 标语、 活动室等宣传设 施。 2、 小区内配备一定数量的智能分类(不含厨余垃圾) 垃圾桶、 智能垃圾袋发放机, 智能积分礼品兑换机,分类系统平台 (二 维码管理)、互联网系统, 实现投放人刷卡自动、领袋自动、 兑换自动、数据统计自动,互联网监控等功能。 3、小区内设有垃圾(存放点)分拣场地。4、小区内其它 垃圾不负责运输。 5、 小区内安排3 名工作人员负责指导居民投放、协助分拣、 运送等工作。 6、 有毒有害垃圾运送到顶点处理厂,可回收垃圾运送到再生 资源回收点。 五、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实施(接摊)方案 1、 和甲方对接, 由甲方牵头召开街

3、道、 (乡镇、村) 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垃圾末端处理厂协调会。 2、在甲方、 物业配合下, 做好居民垃圾分类宣传发 动工作: 制作并发放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宣传海报,普及垃圾分类 政策、垃圾分类常识。 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橱窗,固定、临时标语。组织举办 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小区内设置垃圾分类公示牌,公示内容:居民投放黑白 榜、积分兑换礼品办法。分类容器投放点布局图等。 3、入户采集居民信息存入“垃圾分类智能系统”,制作二维 码标签、数据相对应的积分卡。制作完成的积分卡发放到各 户居民手中,一户一卡。此项工作难度大,需要甲方和物业 配合。 4、确定居民定时定点投放方式 如果选择放置普通垃圾

4、桶,要规定定时定点投放方式,既 住宅小区居民在约定时间、约定地点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至 分类容器的方式。定时定点投放为主,其他方式为补充。 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开放时长每日设置三四个小时。 并选取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时间段,一般为上午79 点,傍 晚 不变。 6、人员配置: 管理人员: 1 人,垃圾分类指导员:2 人。垃圾分类 指导员的职责: 在投放时间段值班,负责开袋检查、劝导指导、居民投放垃 圾后刷卡; 负责小区内巡视, 监督小区内居民随意乱倒垃圾, 做好规劝引导工作;垃圾分类指导员配备流动垃圾收集车负 责在小区内收集居民误时投放的垃圾;智能垃圾系统的管理; 负责居民投放时称重、刷卡器刷卡、积

5、分记录。 7、垃圾运输设施配置: 生活垃圾的分类运输设施要与前端垃圾分类设备配套,采 用统一外观标识,密闭的专用车辆运输。 配备餐厨垃圾车1 辆,负责厨余垃圾运送到堆肥处理厂, 做到日产日清。 有毒有害垃圾放在小区内固定场所临时储存,定期运送到 有毒有害垃圾处理厂。 可回收垃圾放置储存点,进行人工二次分拣打包。然后 运送到再生资源回收点。 大件可回收物可预约上门有偿回收,或自行送至再生资 源回收点。 8、制定居民垃圾投放奖励措施: 对每户居民垃圾投放种类、数量进行记录,录入积分管 理系统,积分管理系统与积分终端实现网络互联。回收物资 积分等数据及时上传积分管理系统。(智能垃圾桶包含此项 功能),如果选择非智能垃圾桶,需单独购此设备。 制定有毒有害、可回收、厨余垃圾正确投放奖励办法: A、积分兑换实物 *制定积分标准。如投放1 斤厨余垃圾记5 分;1 斤废纸记 10 分 *规定多少分兑换一件实物;如20 分兑换 1 块香皂*制定 积分兑换办法,可线上兑换或线下兑换。线上随时兑换,线 下每月两次。 B、每月公示居民生活垃圾投放光荣榜 C、举办垃圾分类表彰活动,表彰先进人物,发放奖品9、 对垃圾分类的管理、居民投放、收集、运输等活动的图片、 记录、相关数据整理备案,存档,供甲方考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