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综治民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8664804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综治民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强综治民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强综治民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强综治民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强综治民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综治民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综治民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综治民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核心提示:民意引导决策。而民意调查则是把民意传递给政府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前民意辅助决策渐成常态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综治民调,赢取民意、回应民声,搭建好政府与公众有效沟通的桥梁,这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新课题。在此,笔者就如何加强综治民调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如何看待当前综治民调工作当前就综治民调工作而言,领群众注度高、社会覆盖面广、决策影响力深,已经成为评价社情民意、折射党委政府工作水平的风向标。如何看待综治民调工作,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一)、综治民调工作的实质是群众路线。综治民调为百姓构建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意见的话语平台,它既可以有效地

2、反馈当前的民意态势,又可以鞭策政府部门坚持民意引导,因情施策,顺势而为,因此综治民调工作实质上是党委政府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各级公安机关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综治民调这一平台,在公共决策上贴近民生、紧扣民情、倾听民声,不急功近利、不讳疾忌医,让民意真正反映群众的安危冷暖,最大限度地发挥民调的“晴雨表”、“连心桥”功能,让民意的集中点成为工作的着力点、让群众的期盼成为工作方向的主攻点。(二)、综治民调工作的目的是鞭策履职。综治民调工作最终的目的是结果应用、倒逼工作。要坚持从民意调查结果中找准群众反映的问题,查找工作的薄弱环节,形成优化工作的倒逼压力。良好的治安治理是民调领先的第一保障,

3、安全感人民群众是幸福感、满意度的第一支撑。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强化社会治理,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洼地效应”。作为公安机关,应忠实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社会防控、打击犯罪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履职效能,让工作契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通过忠诚履职赢得群众的拥护和认可。(三)、综治民调工作的手段是有效沟通。综治民调是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一座连心桥,如何发挥好奇纽带作用,巩固和拓宽这座桥梁,这就需要双方良性互动,有效沟通。一方面要用好用足综治民调结果,积极做好群众回访沟通,在赢得群众广泛理解和支持的同时也更为直观

4、地看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从而以问题为导向实现精准破题。另一方面要主动发声做好宣传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广大群众宣传通报党委政府相关工作情况,为群众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面对面开展政策法治宣传,同时积极向群众宣讲综治民调有关常识,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综治民调、积极配合综治民调。实践证明,积极有效的沟通互动,可以有效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为综治民调赢得更多的“感情分”。二、影响综治民调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的综治民调工作实践说明,影响综治民调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当前影响综治民调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自身因素。群众的好评不是无缘无故的,群众的差评也不是无凭无据的。综治民调

5、既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党委政府的方方面面的情况,也是一种风向标,折射出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期盼所在,因此,党委政府的自身因素是影响综治民调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委政府决策施政上,是否坚持民意主导,践行群众路线,号准民意脉搏、听取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盼,这对民调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二是在工作实践的真抓实干上,是否通过社会治理、服务上的抓抓实干改善、促进了民生民意,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惟有工作真抓实干,民意才能水涨船高;三是干部队伍管理上,是否回应了群众对干部队伍“公正、为民、廉洁”的期盼,实践证明,一流的干部队伍才能争创一流的工作,一流的工作才能赢取主流的民意。(二)民调对象。民众的心

6、理状态也折射出综治民调情况,对综治民调结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一方面仇富、仇官、仇警等情绪比较普遍。在现代非常开放和发达的信息传播条件下,一些涉政涉警类的负面新闻报道、事件、案例,经过各类媒介传导、放大,对政府部门平时一点一滴培育起来的正面形象具有毁灭性的杀伤力,在人们心理认知中具有“坍塌”效应。而公安机关每年打击处理的对象逐年增长,有许多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特别涉财类案件未能破获,或是破案后未能给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必然使得部分群众在接受测评时对客观评价公安机关打折扣。(三)周边环境。群众对自身周围生活、治安等环境情况感受最真切,在综治民调中也确实得到真实反映。但在当前信息横流的时代,海量信息

7、冲击着民众,有的民众对所闻信息难以甄别,会出现“听风便是雨”、甲地事件乙地存在、异地存在的问题自身生活地同样存在等心理认知,在这种心理认知情况下对综治民调结果多少会产生影响。(四)舆情导向。一方面,新闻媒体一些不客观的报道及互联网上一些对政府部门包括公安机关负面新闻炒作让群众真假难辩,混淆群众视听,而基层政府部门在应对媒体的手段单一、制度不健全,“被动挨打”,致使个别现象影响党委政府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对个案的片面放大,产生媒体信息聚焦效应,往往导致分散问题汇集成焦点问题、局部问题放大为全局问题、一般问题演变政治问题,这对广大群众的认知冲击非常大,不可避免地会对综治民调产生影响。同时广大群众往往

8、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工作“高看一眼”、“严爱一层”,在实际工作实践中群众的期望值与现实状况难免产生落差。三、关于深化综治民调工作的思考要进一步深化综治民调工作,使综治民调发挥出桥梁、鞭策作用,就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辩证关系。(一)内在品质能力与外在形象声誉的关系内在品质能力是干部队伍自身的思想品质、能力素养、核心价值观、世界观,是干部队伍的灵魂所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内在动力。这是做好综治民调的思想保障。为此,各级党委政府一方面要注重干部队伍思想境界的提升。要主动自觉培养与辖区群众的感情,与群众做朋友。感情好则态度变,态度变则事方圆,事方圆则赢民心。当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

9、所想”成为我们的习惯,综治民调提升便是是水到渠成之事。另一方面要注重干部队伍职业素养的提升。要引导各级党员干部静下性子躬下身子,为群众做好点滴小事,尽心做好服务。要以干部“职业人”的身份,既对组织负责,又对群众尽心,办好每一件小事,点滴累积,一分一分赢取民心。外在形象声誉,主要指党员干部个人的形象、声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干部队伍形象、声誉的好坏,在综治民调中的重要性绝对不能轻视。一方面要注重包装推销团队整体形象,旨在赢得广大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好感。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好了深入人心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的整体思维,可以在大面积范围内,争取民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培养好干

10、部个体的日常养成。工作中,群众有时最想要的是的一个态度,而并已非事事吹毛求疵要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在接到群众、处理事情时应文明礼貌、语气平和,要做到有理有节,做到公平、公正、透明、理性、平和,做到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德服人。(二)政府整体决策与干部具体行为的关系党委政府整体决策,既要考虑长远,也要顾及当前,既要体现党委政府意志,也要体现民意形态。党委政府只有始终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战略工程来抓,在决策上多从最基础的工作、从最关注的事情、从最困难的群体来考量,在整体决策上真正做到“发展快、产业旺、项目强、民心顺、社会稳、环境优”为目标,通过民生的改善增强群众幸福感,带来更高的群众认可度和满意

11、度。党员干部工作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最生动地践行着党委政府的决策,也最直接地体现出每个党员干部的“单兵作战”的能力素质。尤其是基层群众工作,最凸显的是党员干部个人的政策宣讲、法律素养、道德水平和办事能力,是考验的是党员干部个人“里子”硬不硬的问题。因此每个党员干部只有不断追求每个“点”的完美,以“点”的累加效应,求得广大群众对政府“面”上的好评。党委政府整体决策与党员干部具体行为的关系,实质上是“面”与“点”的关系,其相互相成,在民调工作中互为促进,点为面服务,面为点涨势。工作实践中,党委政府的决策贴切民生、紧扣民情、倾听民声,则党员干部在具体工作中自然得心应手。党员干部执行力的提升,形象的改

12、善,则党委政府的形象也就“水涨船高”。(三)主动出击与稳固防守的关系主动出击,就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党员干部依法忠诚履职,追求尽善尽美,赢得群众对的“好感”。一方面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社会治理水平能力的提升,是提党委政府威信力的前提,是改善服务民生,提升公众幸福感、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的根本。对公安机关而言,良好的治安治理是搞好综治民调的第一保障。各级公安部门惟有顺势而为,不断创新社会治安治理理念、机制和手段,积极破解群众反映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才能满足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另一方面要提升服务质量。对基层党委政府而言,重点是提升窗口服务和上门服务质量。为群众办得成的事情,要让群众满意

13、,办不了的,也不可让群众“扫兴”,也要耐下性子,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稳固防守,就是要求我们做实宣传沟通,不让、少让群众说我们的“坏话”。良好的沟通,是群众工作的“尚方宝剑”,要说的上话交的了心。缺少沟通,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一方面要强化宣传传递正能量。既要宣传好党委政府惠民利民政策、举措和效果,也要从身边小事、好事、实事入手讲好身边的故事,通过滴滴点点的能量积累,聚集提升民调的正能量,力戒片面追求“高大上”而不接地气的宣传。另一方面要强化舆情处置,力避舆论危机。在当前“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的自媒体时代,出现“老百姓”变成“老不信”,突发性敏感事件往往承载着诸多社会矛盾,一个不起眼的帖子往往引发出一场大的舆情危机。因此,要在综治民调中必须重视舆情处置工作。在突发敏感性事件和涉及党委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舆情中,要致力避免出现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公开不透明、口径准备不充分、应对舆情不自信的现象,要摆脱以往党委政府部门在舆情处置中的“不能说、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的被动状况,要主动发声,加强与新闻媒体、大V、网民的沟通,避免出现“蝴蝶效应”的舆论危机而给民调工作带来“硬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