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井巷安全规程》PPT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663840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井巷安全规程》PPT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矿山井巷安全规程》PPT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矿山井巷安全规程》PPT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矿山井巷安全规程》PPT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矿山井巷安全规程》PPT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山井巷安全规程》PPT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井巷安全规程》PPT幻灯片(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矿山井巷安全规程,2011.9,主要内容: 1、一般规定 2、竖井掘进 3、斜井、平巷掘进 4、天井、溜井掘进 5、井巷支护 6、井巷维护与报废 7、防坠,2,1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应遵守GBJ 213的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金属非金属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的规定。,一般规定,3,使其了解并掌握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做到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施工质量。,2 井巷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基建期应由施工单位编制,生产期则由矿山企业自行编制。 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中,应按照施工组织设

2、计的规定作业,保证工程的规格质量。 【释义】本条是关于井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学习的规定。,一般规定,4,一般规定,5,3 每个矿井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间距应不小于30m。 大型矿井,矿床地质条件复杂,走向长度一翼超过l000m的,应在矿体端部的下盘增设安全出口。 每个生产水平(中段),均应至少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应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 井巷的分道口应有路标,注明其所在地点及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均应熟悉安全出口。 【释义】本条是关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出口的规定。,一般规定,6,每个矿井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是为了确

3、保在井下发生重大事故时,井下作业人员能安全撤出。如果地下矿山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一旦这唯一的出口因火灾、塌陷等事故导致其不能使用,那么井下作业人员就不能安全撤出。另外,从通风系统的构成来看,也必须有新鲜空气进入井下的进风口和含粉尘、炮烟等有毒有害成分的污风从井下排出的出风口,即两个出口。 “独立的直达地面的”是指两个出口与井下作业场所构成回路,彼此不需要借助对方与地面和井下作业场所相通。 罐笼井、箕斗井和回风井、斜井等都可以作为安全出口。 规定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主要是考虑:两个安全出口太近的话,如果其中一个出口发生火灾、塌陷等事故,往往会危及另一出口的安全。 大型矿井,矿床地质条件复杂,走向长

4、度一翼超过l000m时,为了防止运输大巷发生火灾及大面积坍塌而使端部的人员不能撤出,应在端部增设安全出口。这也是为了保证通风质量的需要。,一般规定,7,每个生产水平(中段),均应至少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是为了确保当生产水平(中段)发生灾害造成其中的一个出口堵塞时,被灾害围困的人员能够通过另一个出口安全撤离灾区。若此时停电,撤离人员可不依靠提升设备也能步行撤离。 井巷的分道口应有路标,注明其所在地点及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是为了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井下作业人员能够按照路标指示的方向顺利撤出。因为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往往因受到惊吓而失去判断力,此时若无路标指引,会延误

5、撤离时机,甚至会迷路而无法撤出井下。 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应熟悉安全出口,为了确保作业人员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知道如何到达出口,可能的话,还可选择最近的出口撤出,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一般规定,8,4 装有两部在动力上互不依赖的罐笼设备、且提升机均为双回路供电的竖井,可作为安全出口而不必设梯子间。其他竖井作为安全出口时,应有装备完好的梯子间。 【释义】本条是关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出口的装备要求。 装备罐笼的竖井一般都得作为安全出口,风井常常也是矿井的安全出口之一。 竖井作为安全出口时,不仅要满足正常情况下的安全生产,还要满足紧急情况下的人员撤离。 要求的目的:以确保一旦井下发生火灾或提

6、升设备发生故障、事故时,井下人员(包括停罐时在罐笼中的人员)能及时从安全出口安全撤离井下。,一般规定,9,5 井下存在跑矿危险的作业点,应设置确保人员安全撤离的通道。 【释义】本条是关于金属非金属矿山放矿等地点安全通道的规定。 井下如溜井底部放矿口、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处等地点,存在着跑矿堵塞巷道甚至掩埋作业人员的可能性。 实际生产中,因生产管理不善而导致跑矿的事故时有发生,一旦跑矿事故发生,将危及在该处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这些部位,当工程结构布局不能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撤离时,则要设置专门的安全通道。,一般规定,10,6 竖井梯子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梯子的倾角,不大于8

7、0; 上下相邻两个梯子平台的垂直距离,不大于8m; 上下相邻平台的梯子孔错开布置,平台梯子孔的长和宽,分别不小于0.7m和0.6m; 梯子上端高出平台lm,下端距井壁不小于06m; 梯子宽度不小于0.4m,梯蹬间距不大于0.3m; 梯子间与提升间应完全隔开。 【释义】本条是关于竖井梯子间的基本规定。 见下图,一般规定,11,一般规定,12,梯子倾角的规定,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人员安全爬行,另一方面是为了兼顾考虑井筒空间的限制。 上下相邻两个梯子平台的垂直距离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梯子的倾角较大,人员爬行较吃力,垂爬行一定高度需短暂休息、停留。 上下相邻平台的梯子孔错开布置的规定,是为了防止上方的人员

8、及其随身携带的工具一旦发生坠落,有相应的平台承接,不至于危及下方人员的安全。平台孔尺寸的规定,是为了满足人员及随身所携带物品均能安全通过。 梯子上端高出平台lm的规定,是为了解决人员登上平台前有扶手的地方。梯子下端与井壁的距离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有供人员通过的足够的空间。 梯子宽度和梯蹬间距的规定,是从人类功效学的角度考虑,保证人员安全爬行。 梯子间与提升间应完全隔开的规定,一方面是为了对意外失手坠落的人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提升容器或从提升容器上坠落的物体危及在梯子间爬行的人员的安全。,一般规定,13,7 行人的运输斜井应设人行道。人行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有效宽度,不小于10

9、m; 有效净高,不小于l9m; 斜井坡度为l015时,设人行踏步;1535时,设踏步及扶手;大于35时,设梯子; 有轨运输的斜井,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宜设坚固的隔离设施;未设隔离设施的,提升时不应有人员通行。 【释义】本条是关于斜井人行道设置的规定。 运输斜井是井下运输的大动脉,车辆运行频繁,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中行人的安全,斜井的一侧应设立专门的人行道,使人员和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人行道的有效宽度和有效高度的规定是根据我国人体尺寸统计标准,并考虑穿棉衣、戴安全帽的情况而确定的。运输斜井在施工和设备选型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做到巷道修帮规整,保证施工质量,且不得随意改换矿车型号,以确保人行

10、道的尺寸。,一般规定,14,提升小斜井,15,行人在斜井中行走时易发生因滑倒、摔倒甚至滚落致伤的事故,且随着斜井坡度的增加,人员行走越来越困难,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根据斜井的坡度情况应分别设置踏步、扶手和梯子,以方便人员行走,保证行人安全。 关于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隔离设施的设置:对小型地下矿山而言,一方面,其本身提升量不大,完全可以通过“行车不行人”的方式来保证行人的安全,另一方面,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坚固的隔墙,既需要增大斜井断面尺寸时,增加斜井的掘进工作量,增大基建投入,又需要花一大笔资金解决隔离墙的设置问题,经济上极不合理。但对大型地下矿山而言,由于其斜井运输繁忙,无法做到行

11、车时不行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设置坚固的隔离设施,则极易发生因矿车掉道、翻车甚至跑车伤人事故。 对未设隔离设施的斜井,应加强生产监管,切实做到提升时严禁人员通行。,一般规定,16,8 行人的水平运输巷道应设人行道,其有效净高应不小于l9m,有效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力运输的巷道,不小于07m; 机车运输的巷道,不小于08m; 调车场及人员乘车场,两侧均不小于l0m; 井底车场矿车摘挂钩处,应设两条人行道,每条净宽不小于l0m; 带式输送机运输的巷道,不小于l0m。 【释义】本条是关于平巷(硐)人行道设置的规定。 是根据我国人体尺寸统计标准,并考虑穿棉衣、戴安全帽的情况而确定的。“不小于”多

12、少距离,是保证使用和安全的最低尺寸要求。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1) 运输设备大型化; (2) 岩质破碎区;,一般规定,17,水平运输巷道,18,9 无轨运输的斜坡道,应设人行道或躲避硐室。行人的无轨运输水平巷道,应设人行道。 人行道的有效净高应不小于l9m,有效宽度不小于l2m。 躲避硐室的间距,在曲线段不超过15m,在直线段不超过30m。躲避硐室的高度不小于19m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10m。躲避硐室应有明显的标志,并保持干净、无障碍物。 【释义】本条是关于无轨运输斜坡道的人行道或躲避硐室的设置要求。 斜坡道在不设人行道时就应设躲避硐室,以保证在无轨设备通行时行人的安全,行人可就近在躲避硐

13、室躲避。躲避硐室的高度应满足一般人的高度。间距不能过大,也不应太小。,一般规定,19,斜坡道,20,10 在水平巷道和斜井中,有轨运输设备之间以及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应不小于03m;带式输送机与其他设备突出部分之间的间隙,应不小于04m;无轨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应不小于06m。 【释义】本条是关于平巷和斜井中,运输设备之间以及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最小间隙的规定。 最小间隙即安全间隙,是指巷道内运行的最大断面设备的最突出部位与巷道或巷道内的固定设施之间的最小距离。存在围岩变形的矿山,安全间隙宜适当加大。 在矿山生产中,因安全间隙不够发生事故的不乏其例。对设备之间及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做

14、出规定,是确保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刮蹭巷道(或其支护体)和巷道内的管缆等设施、或两辆(列)设备之间发生刮蹭。,一般规定,21,斜井、平巷掘进,1 斜井、平巷地表部分开口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及时进行支护和砌筑挡墙。 【释义】本条是关于斜井、平巷地表部分开口施工的规定。 通达地面的斜井和平巷(硐),其硐口部分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需部分剥离、开槽,因而破坏了原岩的稳定性。因此,须对开挖后的原岩及时进行支护维护其稳定,并砌筑挡墙防止硐口上方滚石伤人。,22,斜井、平巷掘进,2 用装岩机、耙斗装岩机、铲运机、装运机或人工出碴之前,应检查和处理工作面顶、帮的浮石。在斜井中移动

15、耙斗装岩机时,下方不应有人。 【释义】本条是关于井巷掘进出碴的规定。 作业人员在掘进的井巷中工作时,工作面顶、帮的浮石掉落往往是产生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出碴前一定要做好敲帮、问顶、撬毛工作。在斜井中移动耙斗装岩机下方不准有人,主要是为了防止岩碴下滑或滚石伤人。 1977年,寿王坟矿掘进工在一巷道中出碴时,没有认真检查和处理浮石,作业时突然冒落,一人被砸死。,23,斜井、平巷掘进,3 斜井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井口应设与卷扬机联动的阻车器; 井颈及掘进工作面上方应分别设保险杠,并有专人(信号工)看管,工作面上方的保险杠 应随工作面的推进而经常移动; 斜井内人行道一侧,每隔3050m设一躲

16、避硐; 井下设电话和声光兼备的提升信号。 【释义】本条是关于斜井施工的安全规定。 斜井施工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因为矿车出碴和人员作业,上、下立体交叉进行,一旦发生跑车,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24,斜井、平巷掘进,在井口设置阻车器,是为了防止在斜井井口摘挂钩时,矿车自溜跑入斜井,导致跑车伤人事故。阻车器要与卷扬机联动,只有在发出矿车下放的指令后,矿车才能通过阻车器。当矿车进入斜井后,还可能发生跑车事故,还要在井颈(井口以下20m处)及掘进工作面上方(离工作面约20m处)设保险杠,以防矿车冲人工作面,撞击人员和设备。保险杠要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及时向前移动,以紧跟工作面。 斜井施工过程中,在矿车提升的同时,斜井人行道上往往有人员在行走,加之斜井施工期间,车道与人行道之间不可能设坚固的挡墙,这样一来运行的矿车可能会危及行人的安全,因此,要在斜井的人行道一侧每隔3050m设一躲避硐,以便矿车提升时,人员能及时就近进硐避车。 斜井施工,井下设置可靠的声、光兼备的提升信号和电话,是为了确保提升过程安全有序地进行。,25,斜井、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