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课与学习动机的关系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572595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长课与学习动机的关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成长课与学习动机的关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成长课与学习动机的关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成长课与学习动机的关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成长课与学习动机的关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长课与学习动机的关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课与学习动机的关系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長課與學習動機的關係香港教育學院第一屆校長研討會李傑江校長19-3-2004,服務方向:從理論開始,強調發展與環境相互影響的發展性理論: Developmental Contextualism (發展性的背景理論)。 近期有不少學者建議用 developmental contextualism 作為學校輔導工作的核心理論 (a cor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s a meta-theory)。 引自梁湘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Developmental-Contextualism - Principle 1,Contexts impact devel

2、opment (背景與個人發展有互動關係). Both the person and the context are active agents of change. Counsellor should not limited their interv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level, but also the contextual systems (e.g., family, community)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引自梁湘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Developmental-Conte

3、xtualism - Principle 2,Different levels of human development (e.g., bio-psycho-social) are inter-related (不同發展層次的相關和互動: 如智力,心理,和社會群性). A holistic approach (多元,整全模式) to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is preferable than intervention targeting a single aspect of development. 引自梁湘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Developmenta

4、l-Contextualism - Principle 3,Development occurs across the lifespan (終生過程) Preparing students to make successful transitions to future life stages is important (渡過不同人生階段, e.g., from school-work-life). Equipping students with life skills (生活技能) that could be used across life stages (i.e., process 過程

5、 ) is as important as helping students to master developmental tasks within a life stage (i.e., outcome 結果 ) .引自梁湘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Developmental-Contextualism - Principle 4,Focusing on competence enhancement (提升己有強處、能力) as well as problem reduction is essential for successful outcomes in developmenta

6、l programs for children. Promoting resiliency (韌力) through developing strengths and competence (e.g., developing social competence). 引自梁湘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Content 內容,The school has to decide on a set of life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人生技能) that students should master as a result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7、 guidance program. In the U.S., these life skills are typically divided into three areas: Career related competencies 與事業和生涯有關 Personal/social related competencies 與個人/社交有關的能力 Academic related competencies 與學習有關的能力 There should be a deliberate process of needs assessment (評估需要), consultation (諮詢) an

8、d discussion such that there are consensus (一致意見) among different parties on these competencies. 引自梁湘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9-12歲兒童心智發展里程身體(PHYSICAL),女孩子可能在五、六年級已開始青春發育,男孩子通常會稍遲 大肌肉活動比前更快,掌握得更好。例如:跑、跳、拋、擲、接、踢等,反應亦更快,因此更適合參與各類體育活動 (田徑、球類等)。 繪圖:更能在平面圖畫中表達距離和深度 引自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處 2003 成長課教材,9-12歲兒童心智發展里程認知(COGNITIV

9、E),在高小的初期,仍然只能運用邏輯思維在具體的情境中,到了六年級(或及後進入青少年期),才能有更抽象的思維 更曉得有計劃和策略去解決問題 記憶力:曉得用多種記憶策略有效地整理資料 一般知識更見豐富,亦較前掌握及整理得更好 引自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處 2003 成長課教材,9-12歲兒童心智發展里程語言(LANGUAGE),可用同義詞來解釋詞語 曉得將詞彙以類別來區分 明白語出相關的運用,亦更能掌握比喻,暗喻,幽默語的意思 更掌握文法的複雜性 能更詳盡和準確地敘述事件 引自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處 2003 成長課教材,9-12歲兒童心智發展里程情感/社交(EMOTIONAL/SOCIAL),自我概

10、念:更能認識自己的長短處及性格特徵(例:我的琴技了得,但成績卻只屬中等;或我常常樂於助人,但偶然亦會發脾氣。) 能明白人除了外表,還有內在的特徵 開始明白自己的成敗是繫於多項因素:能力、付出了多少努力、天時地利等 更能設身處地考慮別人的觀點,較前更掌握同理心 朋輩關係更顯重要,友誼建基於彼此的信任 通常仍跟同性別的人交往,到踏入青少年期,才較喜歡與異性交往 引自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處 2003 成長課教材,教學形式,成長課課程設計的意念是期望學生能在成長課的課節教學程序中,透過互動、感官、模仿、錯誤、溝通、重複和實際中學習到一些成長的知識、技巧、態度、品德和價值。Dale1946在經驗金字塔Th

11、e cone of experience的理論中強調不同的刺激物和視聽媒體配合不同的認知學習情況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習見附圖。 引自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處 2003 成長課教材,快樂可贵的孩子 活出生命的意義 認知學習情況分為三類:從做中學、 從觀察中學及從思考中學,前兩者乃是從思考中學的經驗基礎,讓學生能有效地抽象符號描述的現實賦予意義Bruner cited in Dale,1946。有鑑於此,成長課的教學形式主要以遊戲、故事及影片形式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從中獲取從做中學、 從觀察中學和從思考中學的不同經驗。 引自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處 2003 成長課教材,態度是甚麽? 態度指一種對人對己對事對

12、物,或者對某種觀念、思想,帶有認識、情感成分和行為傾向的持久看法。內在的一種心理傾向。 態度是一種精神和神經准備就緒的狀態,它通過經驗組織起來,這對個人對所有客觀現象和與之有關的情景的反應,產生一種起指導作用或能動的影響。 態度是個人對某一特定對象所持有的評價總和與內在的反應傾向。 引自陶德清 學習態度的理論與研究,2001,態度ABC 態度包括了情感體驗(Affection, A),行為傾向(Behavior, B),認知水平(Cognition, C) 等三種構造成分。 需要 “需要”,影響一個人的態度首先是他所感受或表現出的 “需要”。 “需要”也滲透着態度、信念、價值觀等因素的影響。

13、引自陶德清 學習態度的理論與研究,2001,動機與態度 兩個概念具有很大的交叉性和重叠性, “個體發出能量和衝動,指引行為朝向某一目的,並將這一行為維持一段時間的種種內部狀態和過程”。態度三維結構中 “行為傾向” 的具體表現。 學習態度不但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而且也應該是學生正在形成的態度體系的核心內容,而構成其個性傾向、性格特點、道德品質等個性心理的基本內容。 引自陶德清 學習態度的理論與研究,2001,態度和動機的關係 “學習態度”,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較抽象、較綜合、較宏觀的精神現象。 “學習態度”,是明確學習動機的基礎。學習動機則是學習態度中行為傾向的具體表現。學

14、習態度影響到學習的速度和效果。 學習態度與學習成績之間和態度與行為之間一樣,並不存在一一對應的必然聯繫。,影響學習的因素 - 智力因素 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指廣義的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可以總稱為非智力因素。智力是由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和注意力等五種基本因素組成的。 第二個層次,指狹義的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種基本心理因素組成。 第三個層次,指具體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應當包括12項因素。其中與學習活動有直接聯繫的有10項。即成就動機、求知欲望、學習熱情、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責任感、自制性、堅持性、獨立性。

15、引自沈德立 非智力因素的理論和研究 1997,智力因素是在智力(或認知)因素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例如,情感是在對客觀事物與個人需要之間關係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意志是人對社會需要和個人需要和個人需要以及客觀規律的認識基礎上產生的;性格則是上述心理過程(即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發展而固定化和習慣化的產物,可見性格的形成與發展也離不開智力或認知因素。 引自沈德立 非智力因素的理論和研究 1997,非智力因素的結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情感過程 意志過程 個性意識傾向性 氣質 性格 引自沈德立 非智力因素的理論和研究 1997,非智力因素的動力構成十分複雜,概括起來主要有兩類:一

16、類為內驅力,它是由有機體內部或外部刺激所喚起並指向一定目標的某種內在傾向。另一類為情動力,它是伴隨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體驗而激起的某種內在傾向,這種傾向既可被意認到(如對工作的熱情),也可能是無意認的(如某些習慣)。 定向和引導方面。自信這種非智力因素,只有建立在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評價的基礎上,即保持在適當水平上時,才能對智慧活動的效率和質量產生良性作用。 引自沈德立 非智力因素的理論和研究 1997,非智力因素有利於促進智力或能力的發展,並保證智力或能力的水平在一定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起着一種定型的作用。 成長課能逐漸為學生建立穩定的心智狀況,Norman Gysbers 的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 在1974年2月,Gysbers發表第一份描述Comprehensive School Guidance Program組織架構的指引 (Gysbers Gysbers & Henderson, 2000)。,Comprehensive School Guidan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