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841847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作者:黄婷婷中共仪陇县委党校摘要:“名利”两字看似简单,却是自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新时期的党员,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面对名和利,以健康、积极、豁达的态度来正确对待,做到为民争利、肯让名利、淡泊名利。关键词:张思德精神 正确名利观 为人民服务曾经在一本党员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履职尽责应努力争当先进” ,下联是“爱岗敬业要能够淡泊名利” 。这幅对联,一方面鼓励大家争当先进,另一方面又让大家淡泊名利,从内容上看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但细想一下又不无道理。名利之心人皆有,综观历史,为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而追逐名利的

2、人比比皆是。古代穷书生寒窗苦读,为的是求取功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难道只是苦其心志复国,却没有个人的名利因素吗?我看是有的。连大思想家孔子都说过,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人活一辈子,没有可称道的名声是最可悲的。名利是人生的坐标,适度追求名和利,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至少是一个有所追求,不断进取的过程。但是, “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重必趋邪” ,名利又像一束魔绳,困惑人、缠绕人,处理不当,就可能为名所累,为利所伤。秦桧贪功求权,死后遭人唾弃;清朝“和大人”视财如命,成为后人笑柄;当今腐败官员文强为了追求个人的权力,一步步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这个充满诱惑、充满竞争的时代,正确看待名利对于党员

3、干部而言,尤其是在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与促进党政廉政建设上,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正确看待名利?在“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身上我们能找到答案。一、张思德精神内涵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战士。然而,就是这样一名普通战士却能引起领袖毛泽东的高度关注,并在他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在张思德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这个宗旨,正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所在。张思德出身贫苦,却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有着深厚感情。1933 年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长征,作战机智勇敢,曾在

4、一次战斗中创造一人夺得挺机枪的战绩,先后次负伤。1938 年他任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长,工作认真负责,在带领2全班完成机要通信、站岗放哨、开荒生产和建窑烧炭等各项任务中,成绩优异。后来,由于部队整编,他被调任到中央警卫团第连当战士。对待岗位变动,他愉快服从组织分配,在毛泽东内卫班执行警卫任务。同时,他还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织草鞋,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1944 年,他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被选为农场副队长。7 月,他进入陕北安塞县山中烧木炭。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每到出炭时都争先钻进窑中作业。9 月 5 日,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时年 29 岁。张

5、思德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让我们在 70 年后的今天仍然深深怀念?首先是淡泊名利、冰心一片的精神。张思德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毫无怨言地对待职务升降和岗位调整,就像他本人所讲:“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 ;其次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张思德对待工作已经到了忘我、拼命的境界。张思德在山里烧木炭时,因为三个月要烧出八万斤,任务十分艰巨,但他从未畏惧艰苦。他曾说:“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再次是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精神。张思德同志在革命队伍里是关心同志,爱护战友的模范。他心里总想着同志,时时处处都是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在“

6、尝百草”的活动中,他总是抢在前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在部队粮食不足的时候,他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少吃多做,让年轻人多吃一些;当有战友生病时,他细心照顾,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直到病员痊愈为止。无私、敬业、奉献就是张思德精神的最好诠释。二、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名利得失的考验,或提职晋升,或发展受限;或一帆风顺,或事事艰辛;或贪图享受,或甘于清贫,这种种情形如影随形,关键在于自己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号召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做人民的公仆”

7、 。军委关于贯彻中央决定的意见中,要求”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贯彻落实这些重要指示,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得失。(一)要超越功利范畴,留给百姓名利“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天职。要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不妨把追求“名利”变成追求“民利” ,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为个人计,追求更多为百姓认可的“名” ,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 ,让群3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种“民利”是超越了功利范畴的“名利” ,是党员干部奋斗的目标、努力的方向、人生的

8、追求,是催人奋进、励人心志的巨大动力。焦裕禄心中有“民利”鞠躬尽瘁做工作;袁隆平面对各类荣誉,冷静待之,将奖金捐赠以表彰科技工作者和扶植新人。而我们敬爱的张思德同志一生都没有考虑过个人利益,无论把他安排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不讲条件、愉快接受,无论是当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还是搞生产、烧木炭,他心中想的都是集体,都是战友。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无疑是那些整天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的人的一服促醒剂。时下,的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恶实干而好虚名,不仅不为民谋利,还与民争利。他们对学习、对工作兴趣不大,敷衍凑合,可对职称评定、职位升迁等关乎个人名利地位是事,看得比什么都重。一旦如愿,便喜不自禁、忘乎所

9、以,稍不顺心,便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精神萎靡、工作消极。这些人把官位看作是能够给个人带来私利和荣耀的资本,没有想着要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利,绝不是纯粹的共产党人。只有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才能树立起党员干部立党为公、勤政敬业的好形象。(二)顾全集体利益,力辞肯让名利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得到领导的赞许和群众的褒奖,没有人不希望自已成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甚至是劳动模范,谁都盼望在工作中争先创优,功成名就。但我们所从事的是共同的事业,有台前幕后,有主角配角,不可能人人都往显处站、人人都担当主角。能因为“价值所在” 、 “众望所归”而得到承认和荣誉固然很好,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

10、利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发生冲突时,党员干部应坚决克服小我、服从集体,把名利归于党和人民。也就是说,对待荣誉,过程一定要争,结果要学会让。在争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争中激发活力,创造出色业绩;在让中体现党员的高风亮节,在让中弘扬美德,营造温暖和谐。同时,在名利面前要有广阔的胸怀。能够争取到的东西就努力争取,锲而不舍,不属于自己的也不要强求。要想到,自己之所以没有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要清醒地认识这些不足并不断克服,同时对别人的成绩抱以热情的掌声,做一个不计小节顾全大局的人,不做斤斤计较却无原则的人。张思德的指导员王益华曾这样评价他, “张思德一

11、生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从不计较个人职务的高低和名利的得失” 。 张思德当兵 11 年仍然是普通一兵,那些名利思想严重,为党作了一点工作,就想到要有回报,争荣誉,争地位,特别是在职务的升迁上,更是斤斤计较,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快不能慢的同志跟他相比,应该感到汗颜。(三) 常修为政之德,做到淡泊名利4有诗句“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番晴和,愁雨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 ”告诫人们不要追名逐利;著名文学家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告诉人们淡泊世俗名利。淡泊名利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一份清醒。现在的社会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斥着各种炫人耳目的名利

12、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并不容易,但作为受党培养多年的党员干部,必须摆脱名利枷锁的束缚,克服贪图享乐、盲目攀比的错误思想,自觉用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用家人的牵挂提示自己,用组织的培育告诫自己,始终保持满足心理、健康心态;其次要在行动上始终恪守一份理智,我们提倡“见红旗就扛、见荣誉就让”的高尚品德,但我们决不鼓励碌碌无为、虚度年华,一生无所追求、无所建树的想法和行为。党员干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换来应得的利益(包括报酬、职务提升等) ,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也是促进党员干部努力向上、创新求进、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但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追逐名利,但

13、不能不择手段,甚至出卖灵魂。每一位党员干部取得的所有利益,都必须建立在自已辛勤、诚实的劳动所得,来之于我们所服务的人民的真心回报,来之于社会对你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否则,其他一切利益都可认为是非法所得、不义之财。而作为领导而言,更要想到权力是一种责任,权力是党和人民所赋予的,作为一方干部,就要承担一方责任,否则就会留下骂名,就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党员干部要远离沽名钓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品德上更加纯洁、在作风上更加务实、在行为上更加先进、在生活上更加廉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对待得失,以奉献的精神对待事业,达到淡泊名利的境界,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

14、进本色。名利不是“洪水猛兽” ,更不是“穿肠毒药” ,之所以成为人们争论不休、不敢触及、避而不谈的“忌讳” ,往往就是因为有人曲解了“名利”的涵义,没有好好地去利用它。张思德,一名普通的战士却留下千古美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已有了“名” ,服务群众、回馈社会,他何尝没有“利”? 70 年来,张思德精神像一面鲜明的旗帜,引导着无数人谱写着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历史。在他身上我们学会了 “一切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重”大局意识,懂得了甘于淡泊、无私奉献的名利观、价值观。在全党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作为长期执政党的党员干部,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乃是对群众路线最好的学习,更是对张思德最好的怀念。总之,党员干部只有正确对待名利,才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迷茫,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不动摇,在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不失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5作者:黄婷婷 性别:女 职称:助理讲师 电话:138907028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