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8高二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841051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18高二班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上海市2018高二班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上海市2018高二班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上海市2018高二班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上海市2018高二班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2018高二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18高二班(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15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二( )班 卢雨菁我对上海城市根源的研究是从课题上海的小马路文化开始的。从上海市区的十条小马路着手,追忆上海马路的文化底蕴;虽然,这么一个小小的调查并不能覆盖我理想中上海马路的全部面貌和文化气息,但我相信它能给身边的人提供了解上海,体验海派都市风情的机会。当我走在长乐路上,两旁的建筑,是上个世纪20 年代留下的纯正的法式“花园弄堂”,沿街的房子有着欧式的门窗与台阶,各式店经营着异国服饰,也就更多了一份情调;当我走在多伦路上,道路两旁有各种建筑风格的楼宇数十幢,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这条小街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但在近

2、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我走在福州路上,马路两边集中开设了不少书局以及出售文化用品的商店和众多的出版社门市部等,因而很早便享有“文化街”的美称,现在依然是好读书者的天堂;当我走在衡山路上,连绵不断的西欧建筑风格小楼,开敞式的围墙庭院在繁密的梧桐树映衬下充满一派精心雕琢的浪漫;当我走在黄河路上,临街两边的餐厅林立,其中个体户占多数,经营方式中西合璧,菜肴、店内装潢各具特色。到了吃饭的时间,你一定会在这里流连忘返,垂帘三尺;当我走在山阴路上,街上的一切有洋楼的豪华,但不张扬;有市民的朴素,但不杂闹;当我走在思南路上,这里总是氤氲着温馨、柔漫,是一条有着淡淡的惆怅,微醉后可以消解愁绪的

3、路径。两边矮矮的西式洋房,法国梧桐的街树点缀着小街,显得格外的神秘悠然,似乎这条马路跟法国酒那般使人感到浪漫、自然;当我走在文庙路上,我被这里的严肃、谨慎的气氛感染,仿佛回到几千年前的科举时代,决定了许多文人墨客的人生;当我走在吴江路上,就象是走进了伊甸园一样的舒心和惬意,临街铺面、街灯小景,精致小巧让人眼前豁然一亮;当我走在雁荡路上,路面铺设了彩色的路面砖,两侧植有的棕榈树,一条 24小时的步行街给都市人的休闲增添色彩。上海的小马路远远不止这些,这十条小马路折射出上海的方方面面。其实,每条马路都有自己吸引人的地方,我们每个人之所以喜欢一条马路,也是从他们的特色文化中搜索自己需要的东西。年轻人

4、喜欢逛时尚、流行的街,他们有自己经常光顾的固定的地方,追求新鲜。中年人要举家一起逛有景浏览的街,享受天伦之乐,追求欢心。老年人喜欢去以前自己熟悉的地方,回忆以前逝去的年华,追求记忆。不同人有对于马路不同的想法,每一种想法就诞生了一个对马路的印象,所以一条马路可以有很多很多的角度去看,得到很多很多的结论。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上海的小马路,上海的马路文化,上海的城市标志,上海的城市精神。从自己做起,做个了解上海的上海人,做个热爱上海的可爱的上海人。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2上海 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上 海 市 向明中学高三(10)班 陈水涓指导教师:潘跃进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自然理所当然地将自己当

5、作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然而一份简历却有些动摇了我的想法。那天,我找到一本红色的本子,那是爸爸二十多年前的笔记本。忽然翻到一页,上面写着:父亲简历。爸爸的爸爸,就是我爷爷喽。让我仔细研究研究:原来爷爷是 1951 年才来上海的,那么说爷爷是算不上地道的上海人。那爸爸呢?爸爸是 1954 年出生的,应该是生于斯,长于斯了。真的是这样吗?“不是,我记得我是在 4 岁时因为身体不好而从杭州到上海的。 ”爸爸回答道。原来爸爸也是移民啊,真没想到。那我还算不算地道的上海人呢?“你还真傻,你想想我们整幢楼有多少操苏北口音的老人?他们也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上海的,你能说他们和他们的子女不是上海人吗?这样说的

6、话,整个上海也没多少上海人了。 ”是啊,好像我整个班级同学中籍贯是上海的比例也不到 20%。一百多年来,上海从一个小镇,到今天中国最大的城市,人口其实都是从外面迁移进来的,这个趋势一直没有断过,而且迁移进来的速度越来越快。正因为如此,汇聚而来的人们在此扎根繁衍,造就了他们的今天,也造就了上海的今天。过去的移民早已成了居民,上海人的概念也随之宽泛了。能说一口流利上海话的是上海人,操着儿化音的“京片子” 、有着粗放语调的山东大汉也是上海人。籍贯不是衡量的尺度,更不必计较上一辈的出生地,因为上海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 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地方,这说明上海不仅具有吸纳各方贤才的“海量” ,同时,也在

7、改变着这里每一个人的素质。在改变的过程中,上海本身又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我为我是移民上海的后人感到骄傲,为我是上海人感到骄傲! 上 海 市 云 台 高 级 中 学 高 三 (6)班 唐 振 杰上 海,是我生活的地方。在与时具进的这个时代,上海有着它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或许你会说,上海有着亚洲第三塔东方明珠,又有着世界第二厦 金茂大厦,以及包括刚建成的卢浦大桥之列的跨江大桥和正在试运行的磁悬浮轻轨,的确,它们用自己的形式代表着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精神,但作为一个中学生,我更在乎的是它深深的文化氛围,我想,一个城市的真正精神,或许,这些更能代表吧。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3璀 璨 的 东

8、 方 之 珠上海市南汇中学高三( 14)班 傅玉立我的家 乡是有着“东方之珠”美誉的上海。这是一个摇曳多姿的大都市,有着她独特的民俗风 格特征和别具一格的迷人魅力。上海是一个融汇东西方文化以及古今各潮流的城市。她大度,而且善变。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城市面貌到老百姓无日不变的生活娱乐休闲方式,你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上海都市民俗气魄宏大,活力充沛,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变化快、创新多的特点,表现出了与传统民俗很不相同的个性。这种具有鲜明的时新性和变异性特点的习俗风格,充分地展示了上海人敢于挑战传统,追求现代,崇尚流行,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品位。我爱上海,我为

9、上海感到骄傲,更为自己是上海人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每个上海人所应追求的精神境界;务实果敢,开拓创新,是每个上海人所应追求的奋斗目标。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上海精神,是每个上海人最宝贵的财富!在上海精神的感召和传扬下,上海的天,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上海的地,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上海的儿女啊!“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倾黄浦江之水,写不完上海的新气象;竭百灵鸟之歌喉,唱不完时代的跃进歌!啊,上海,我的家乡,美丽繁荣的大都市!你的成长,是优秀的民俗文化积淀的结晶;你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时代潮流! 上海市海南中学初一(5)班 李

10、能曾成功举办过 99财富论坛、2001 年 APCE 会议的上海,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这样一片充满活力,充满无限机遇的热土上,举办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我们每个人都有理由,有信心举办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人很可爱,正因为有这样可爱的上海人,才使上海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上海人很努力,上海人明白一天不努力,就会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上海人很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改革开放使上海人的胸襟更开阔,他们张开双臂,欢迎越来越多的新上海人,与之一起奋斗。通过十年的艰苦奋斗,上海的交通有了沧桑巨变,除了用“沧桑巨变” ,我们还能找到更确切的形容词吗?如今黄浦江上跨起了六座“彩虹” ,江下也先

11、后建起了数条隧道,这使浦东浦西之间的来往更加便利。除此之外,内环和外环高架先后拔地而起,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地下的蛟龙在工人们的“喊叫”下苏醒,两条地铁圆了上海人几十年的地铁梦。万幢高楼在沉睡了百年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浦东这灿烂的明珠,使全世界更了解上海。我是谁?我是一名可爱的上海人,我要努力学习,为上海作贡献。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4上 海 市 南汇中学高三(16)班 倪秋霞世间万物的发展可谓是变幻莫测,曲折离奇,而历史的年轮在不知不觉中让一切的根源埋没在时间的尘埃中,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仰望万里星空,我们总是感叹生命的降临是如此的伟大与幸运,这不是百无聊赖者的消遣,更不是多愁善感者的感

12、叹,而是出于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眷恋。触摸着那片星空,感受着这个世界,突然间,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失忆的孩子在无知的海洋里满无目的地寻找着什么,寻找着什么我是谁?一个看似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却诠释了所有人心中植于血脉的疑惑,生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挖掘自己家族的历史、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更是充满着奇异的文化芳香。我是谁?解开这个迷团,或许立足于这片祖国这片富饶的土地,那才是生命真正的伟大。我是倪氏后代,倪,是由“人”字和“ 郳”字组成的, “倪”和“郳”这两个姓氏根本就是同出一源。现在,在山东省的滕县和峄县,同时都有叫作郳城的地方,根据考证,这两处地方正是春秋时郳国的所在地

13、,当然,也正是后世倪姓和郳姓人家的最初发源地。哦,原来我就是他们的后代,顿然,我似乎清楚了许多我所未知的东西,犹如在瞬间拂去遮满湖面的清屏饱览一眼望川的湖水。从倪氏的历史中,我真的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解开了那个迷团吗?不,仅凭历史,不能代表一切,我不是生活在过去,而是生活在现在。我是倪氏家族的后代,更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拥有理想、充满报负、满腔热情的青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无论过去发生过什么,无论历史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痕,还是永垂不朽的业绩,我只想将历史的足迹藏在自己的心底,怀着那份理智去开拓我们民族的将来。触摸那片星空,感受这个世界,我的血液里充满了抵挡不住的力量。我找回了记忆,

14、更预见了未来,我不用再迷茫地去寻找什么,因为我比任何时刻都清楚我是谁。上 海 市 向 明 中 学 高 三 (4)班 李 瑾初被问到这个问题,着实难为了我一番。其一,我家祖籍在江苏,其二,我童年时的家在上海的老宅院是石库门,可我的祖辈是什么时候来到上海的呢?这倒也可以值得我深究一下。据我的奶奶说我家是在上世纪末来到了上海的。他们见证了上海腾飞的过程。上海的石库门中住着85%的移民居民。他们或许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他们俨然以被上海这方水土所接受,所融化,融入这片土地的文化中去。“海纳百川”的“海”字,就暂时借用为“上海”之“海”吧,一语双关。既然这样,我就不用去追究历史, “假如你问我是谁?”

15、我可以自豪的告诉你:“我是上海人。 ” 我是海纳百川时融入上海的一分子,海纳百川的城市与精神将在我们身上体现、发扬、光大。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5上 海 市 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二(8)班 张明旸 弄堂,一个长存于上海的事物,一个最能反映上海变迁的事物,一个正在渐渐走出历史舞台的事物。正因为它的逝去,它成为众多作家笔下的宠儿。我从小生活在弄堂里,深切感受到弄堂对上海人的贴肤之亲,所以对弄堂一直有依恋的感情。弄堂是上海人生活的镜子,折射出一切世态炎凉,不同于外界的时尚,弄堂里的生活是那么原始、平凡、朴实,离不开的不是香奈儿,也不是范思哲,而是柴米油盐。走近弄堂,有种走近上海最基层的感觉,它遍布

16、整个大街小巷,它居住着上海为数最多的百姓,而这些百姓才是主体。他们一样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漫步于弄堂,走着潮潮的石板路,抚摸着斑驳的砖瓦中冒出的青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紫丁香的味道,耳畔传来悠悠的评弹声,头顶上的衣物仍在滴水,透过黑漆大门的雕花老虎窗,依稀看见了三十年代穿着蓝衫黑裙的女学生,梳两条辫子,夹一个布包上学;依稀看见了雨巷中撑着油布伞的女子;依稀看见了发黄的老照片中穿着旗袍的祖母;依稀看见了母亲的“三转一响” 。它们已深深融入弄堂的砖瓦里,真是“雕栏犹在时过迁”啊。如果说过去弄堂里演绎的是优雅,是阳春白雪,是烟雨迷蒙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那么现在的弄堂奏响的则是生活的乐章,是街头巷尾中那实实在在的朴素。弄堂里的童年是快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