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时检测:专题一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216715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时检测:专题一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时检测:专题一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时检测:专题一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时检测:专题一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时检测:专题一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议用时: 30 分钟 ) 一、选择题 1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有这样的描述:“西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几百万人 隔着沙袋筑起壁垒,彼此虎视,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 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之后举目狼藉,到 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 ”下列结论不能从文中得出的是() A描述的是一战惯用战术闪电战 B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C战争呈现持久作战的状态 D交战一方中有德国军队 解析: 选 A。一战惯用战术是阵地战,故A 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西线战事成为 杀戮战场 ”“ 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可知,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故B 项正确,不符合

2、题意; 从材料 “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 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 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可知,阵地战具有持久性,故C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持久阵地战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交战双方是以德国为首 的同盟国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故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发现,有处于两线作战的国家。它们是 () 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奥匈帝国 AB CD 解析: 选 D。本题实际考查三条战线上交战的双方。英法两国只在西线作战,俄国只在东 线作战,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奥匈帝国在东、南两条战线同时作战,故选D。 3.马恩河战

3、役陷入阵地战后,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战 争。”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强 B施里芬计划破产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解析: 选 D。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所说 “输掉了战争 ” ,应该寻找 最关键、最本质的依据。A 项不符合史实,B 项只是表面现象,C 项也不是最本质的因素。只 有 D 项才是最关键的依据。 4.宣告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的事件是() A马恩河战役使西线进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 B虽然德军攻入俄境,但俄军也攻入奥地利,双方转入持久的阵地战 C德军在凡尔登战役中未达到迫使法军投降的目的 D1915

4、 年,德军彻底打垮俄军的计划再次落空 解析: 选 B。施里芬计划主要是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打败西线的法军和东线的俄军,但 它先在西线形成持久的阵地战,后又在东线形成对峙的局面。至此,施里芬计划宣告彻底破 产。 5.1916 年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调集重兵于西线的主要意图是() A打破僵局,进行决战 B摆脱两线作战的局面 C迅速地结束战争 D争取中立国的支持 解析: 选 A。一战中,交战双方都希望在西线打破僵局,因此西线战场具有决定战局的意 义。 6.交战双方都把1916 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德国为此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被 喻为“绞肉机”的战役。此次战役是一战中的() 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5、 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规模最大的战役 D最大的一次海战 解析: 选 B。被称为 “绞肉机 ”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在此战役中,德军攻占凡尔登的计 划破灭,战略主动权开始转向协约国一方,故选B 项。 7.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刊登在英国笨拙杂志上的一幅漫画。画面上,鹰的嘴中 衔着一根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美国总统威尔逊对鹰说:“啊,我把你变成了一只多么好的鸽 子呀!”该漫画反映的实质是() A美国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B美国利用“中立”政策大发战争横财 C美国借助大战之机向亚太地区扩展势力 D美国打着和平的幌子谋求欧洲均势 解析: 选 B。鹰的嘴中虽然衔着象征和平的橄榄枝,但其好战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

6、。一战 爆发后,美国表面上伪装“中立 ”,但实际上利用同交战双方做生意大发战争横财。 8.杰弗里 帕克在剑桥战争史中记载:“1916 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 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 年的崩溃。”在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 因是 () 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长期战争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解析: 选 C。由材料中 “毁灭了它的经济”这一信息可知, 德国的工业生产已难以满足长 期战争的需要。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 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

7、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材料主要说明了() 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 解析: 选 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中国劳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的贡献及法国元帅福煦对中国劳工的高度评价,可看出B 项符合题意。而A、C、D 项均与 史实不符。 10下列关于科技进步与战争的关系的评述,错误的是() A战争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B扩军备战的需要刺激了科技的发展 C为世界规模战争创造了条件 D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力发展,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

8、础 解析:选 A。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是由于两大军事集团为了在军事上压倒对方而采取的措 施,并不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A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情况。 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 马恩河战役152 万人50 多万人 凡尔登战役100 多个师70 多万人 索姆河战役超过 150 个师130 多万人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 (2)材料二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深层次的思考? (3)以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一战主要战场上的战争呈现出什么特点? 解析(1)材料一的表格

9、数据主要反映了三次战役的规模和特点,分析归纳材料即可得出答 案。 (2)首先解读材料二的表层信息,三幅图片具体反映了新科技成果应用到战争中去,然后 进一步说明科技和战争的关系即可。(3)据题干要求,概括归纳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即可 得出答案。 答案(1)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 (2)一战过程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反 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3)战争规模空前,战争异常残酷。 12战争中的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的进程和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第

10、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 时期损失的船只建造的船只 1915 年1 744 657 1 202 000 1916 年2 799 772 1 688 000 1917 年 6 623 623 2 937 786 1918 年第一季度 1 146 920 870 371 1918 年第二季度963 370 1 243 274 1918 年第三季度892 546 1 384 110 表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 1914 年 8 月 1 日1914 年 9月 15 日1917 年某日 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

11、5 50 15 钢 19 21 16 25 58 16 煤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1)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场战争。表一中 哪个时期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这与德国的什么战略战术有关? (2)从表二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一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 为什么? (3)表二中, 1917 年的数据与1914 年相比, 发生了什么变化?一战进程中的哪些现象与这 一变化相吻合? 解析(1)第一小问要从表格中寻找最有价值的数据,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2) 要注意材料中数据的对比,从对比中发现规律。(3)要从数据对比

12、中总结现象并分析这一现象 对战局的影响;列举现象时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 答案(1)1917 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的船只数量达到了一战时期的顶点,损失的船只是 建造的船只的2 倍以上。无限制潜艇战。 (2)有利于同盟国一方。因为从1914 年 89 月,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下降,而 同盟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上升。 (3)变化: 1914 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与同盟国相当;1917 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 生产量远远超过同盟国。 现象一:战争规模不断升级,原因是交战国数量的增加,战争呈现焦灼化。 现象二:从1917 年开始,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原因是美国等国加入 协约

13、国作战。 现象三:受到战争的重创,一战后期同盟国的生铁、钢、煤等军需品的生产能力遭到严 重破坏。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一、学习思考 1.日本参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教材P12) 提示日本参战的目的在于利用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之际,夺取德国在东方的殖民地和 势力范围,以称霸东亚。 2.为什么会有凡尔登“绞肉机”这一说法?(教材P13) 提示1916 年 2 月,德军向巴黎东部的门户凡尔登发动疯狂进攻,法军在霞飞的指挥下顽 强抵抗,使德军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该战役的激烈程度达到了大战开始以来的顶峰,双 方死亡人数达70 多万,因而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 3.日德兰海战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教

14、材P14) 提示日德兰海战后,德国并没有扭转海上的被动局面,英国仍然控制着制海权。英国对 德国海运的封锁,造成德国物资匮乏;而协约国集团人力、物力资源较为雄厚的优越性开始 显现出来,战争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德奥集团。 4.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材P15) 提示国家利益是任何一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是为维护其国 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即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战后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自我测评(教材P16) 提示施里芬计划是德军的东西两线作战计划。计划是以比利时不作抵抗、法军不堪一击、 俄军动员迟缓、英国不会立即参战的假设为前提的,其核心内容是以闪电战在三个月内

15、结束 战争。但战争一爆发,德军就陷入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马恩河战役粉碎了德军速 战速决的攻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施里芬计划破产。 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16) 提示不同意。美国参战绝不“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而是有着更深刻的政 治、经济原因。“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恰好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因 为: ( 1)国家利益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美国独立后,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 大战爆发后,美国声称“中立 ”,借机大发战争横财,增加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行战争准备。 (2)由于英国对德国海上封锁,美国与同盟国贸易额锐减,而与协约国的贸易额激增,经济 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 3)美国担心俄国退 出战争,经济利益受损,因此决定参战。( 4)大战已接近尾声,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 时参战,既可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