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规划自然环境与房地产管理资源规划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8178685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124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规划自然环境与房地产管理资源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房地产规划自然环境与房地产管理资源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房地产规划自然环境与房地产管理资源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房地产规划自然环境与房地产管理资源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房地产规划自然环境与房地产管理资源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地产规划自然环境与房地产管理资源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规划自然环境与房地产管理资源规划(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自然环境与资源 6 6 1.1 地貌与地质 6 1.1.1 地形地貌 6 1.1.2 地质 7 1.2 水系与水资源 7 1.2.1 水系 7 1.2.2 水资源 7 1.3 气侯 8 1.4 土地资源 8 1.5 海洋与港口资源 9 1.5.1 海涂资源 9 1.5.2 海洋水产资源 9 1.5.3 潮汐能源 9 1.5.4 东海油气资源 9 1.5.5 港口资源 9 1.6 矿产资源 9 1.7 植物与动物资源 10 1.7.1 森林资源 10 1.7.2 草场资源 10 1.7.3 农经作物资源 10 1.7.4 自然保护区 10 2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1010 2.1 经济发展

2、特征与“温州模式”10 2.2 经济水平发展与现状及区域对比 11 2.2.1 沿海区域城市对比 11 2.2.2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及浙江省区域对比 11 2.3 经济发展与分区差异 12 2.3.1 经济发展概况 12 2.3.2 经济发展分区差异 13 2.4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4 3 市域人口现状 1616 3.1 人口发展现状 16 3.1.1 概况 16 3.1.2 人口发展演进过程 16 3.2 人口现状构成特征 18 3.2.1 性别构成 18 3.2.2 年龄构成 18 3.2.3 劳动构成 19 3.2.4 民族构成 20 3.2.5 文化构成 20 3.3 人口现状分

3、布特征 20 4 城镇体系发展与现状 2222 4.1 温州市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 22 4.1.1 由原始聚落逐步发展到东瓯封建王城 22 4.1.2 区域中心域市的形成 22 4.1.3 北宋至 1840 年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23 4.1.4 解放后温州城镇体系发展阶段 24 4.2 温州市城镇体系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25 4.2.1 现状概述 25 4.2.2 市域城镇化发展特点 25 4.2.3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26 4.2.4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分析 28 4.2.5 市域城镇职能类型结构 29 4.2.6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网络结构 31 5 市域工业现状 343

4、4 5.1 工业发展现状 34 5.2 基本特点 34 5.2.1 所有制结构特点 34 5.2.2 工业门类结构 34 5.2.3 企业规模结构 36 5.2.4 地域空间分布 36 5.3 存在问题 37 5.3.1 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 37 5.3.2 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严重短缺 37 5.3.3 企业小生产意识浓厚,国有企业改革不配套 37 5.3.4 工业布局不平衡 38 6 市域农业现状 3939 6.1 农业发展条件 39 6.1.1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9 6.1.2 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39 6.2 农业发展状况 40 6.3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7 市场体系现

5、状 4343 7.1 商品市场基础现状 43 7.2 商品市场分类现状 43 7.3 商品市场布局现状 44 7.4 历年发展状况 44 7.5 微观数据 45 8 市域旅游现状 4747 8.1 市域旅游资源现状 47 8.1.1 自然景观资源 47 8.1.2 人文景观资源 48 8.2 市域旅游业现状 49 8.2.1 基本概况 49 8.2.2 历年发展状况 49 8.2.3 游线现状 49 8.2.4 服务区布局现状 50 8.2.5 客源市场腹地现状 50 8.3 微观数据 51 9 市域社会设施现状 5454 9.1 教育事业 54 9.1.1 现状概况 54 9.1.2 存在问

6、题 55 9.2 卫生事业 56 9.2.1 现状概况 56 9.2.2 存在问题 57 9.3 科技 57 9.3.1 现状概况 57 9.3.2 存在问题 58 9.4 文化事业 58 9.4.1 现状概况 58 9.4.2 存在问题 59 9.5 体育事业 59 9.5.1 现状概况 59 9.5.2 存在问题 60 10 公路交通现状 6161 10.1 公路交通运输基本情况 61 10.1.1 公路网现状 61 10.1.2 客货运量现状 62 10.1.3 交通量及客货运流向 62 10.1.4 公路运输场站现状 62 10.2 主要公路基本情况 64 10.2.1 高等级公路 6

7、4 10.2.2 国道和省道 64 10.2.3 主要市(县)道 67 10.3 交通运输存在问题 67 11 铁路与航空现状 6868 11.1 铁路交通现状 68 11.1.1 金温全线概况 68 11.1.2 金温铁路温州段 68 11.2 航空交通现状 69 12 港口水运现状 7070 12.1 基本情况 70 12.2 大型港(区)温州港 70 12.3 中小型港口 72 12.4 温州市域航道现状 74 12.4.1 入海航道 74 12.4.2 内河航道三江五河 74 12.5 交通运输量 75 13 水资源利用与给排水现状 7777 13.1 水资源概况 77 13.1.1

8、气候水文特征 77 13.1.2 水资源流域分区及河流水系 78 13.1.3 水资源构成与总量 78 13.2 水资源系统现状 79 13.2.1 水利用现状 79 13.2.2 水利工程现状 80 13.3 给排水系统现状 81 13.3.1 供水系统现状 81 13.3.2 排水系统 82 13.4 综合评价 82 14 供电现状 8484 14.1 市域供电系统现状 84 14.1.1 基本情况 84 14.1.2 电源现状 84 14.1.3220KV 网络 85 14.1.4110KV 网络 85 14.1.5 全市现状用电情况 88 14.1.6 电网线损率及电压质量 88 14

9、.1.7 电网调度通信系统 89 14.1.8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89 14.2 温州市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89 14.2.1 可供电源严重不足 89 14.2.2 网架单薄、方式呆板、稳定性差 90 14.2.3 峰谷差悬殊,调峰能力低 90 14.2.4 电网无功缺乏,低电压严重 90 15 邮电通讯网络现状 9191 15.1 邮电通信系统基本情况 91 15.2 通信系统现状 91 15.2.1 交换网现状 91 15.2.2 传输中继网现状 92 15.2.3 移动通信网现状 93 15.2.4 无线寻呼系统现状 93 15.2.5 数据通信网现状 93 15.2.6 综合业务数字

10、网(ISDN)和智能网(IN)现状 93 15.2.7No.7 信令方式应用现状 93 15.3 邮政通信现状 94 15.4 存在的主要问题 94 15.4.1 电信网存在问题 94 15.4.2 邮政通信存在问题 94 16 防灾现状 9595 16.1 基本情况 95 16.2 防洪防潮排涝现状 95 16.2.1 三大流域防洪现状 95 16.2.2 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96 17 环境保护现状 9898 17.1 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98 17.1.1 综述 98 17.1.2 水环境 98 17.1.3 大气环境 102 17.1.4 固体废弃物污染 104 17.1.5 声环境 10

11、5 17.2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06 17.2.1 水 106 17.2.2 森林 106 17.2.3 矿藏 106 18 市域土地利用现状 108108 18.1 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特点 108 18.1.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分布 108 18.1.2 土地利用现状特点 109 18.2 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0 1 自然环境与资源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处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近海地区,界于北纬 272 2837,东经 1193712116。温州市东临东海,西与丽水地区毗邻,南与福建省宁 德地区接壤,北与台州市相连。市域南北长 176 公里,东西宽 163 公里,陆域总面

12、积 11784 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 68953.58 平方公里,大陆岸线 339 公里。全市现辖鹿城、瓯海、龙 湾三区,瑞安、乐清两市和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六县,总人口 718.04 万 人,人口密度 609 人/平方公里。 1.1 地貌与地质 1.1.1 地形地貌 温州市北、西、南三面群山起伏,中部雁荡山脉南北纵贯,东部为向海开放的平原,总体上 构成了北、西、南三面高、东面低,逐级递降向海围合的陆域地形,陆域外侧为海岸曲折、 岛屿港湾众多的海域地形。全市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平原三个陆地地貌大类和 海岸、海域两个海洋地貌大类。 山地是全市最主要的地貌类型,面积 706

13、7.6 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 62%,主要由市域西 部的洞宫山脉和北部的括苍山脉组成,其分支南雁荡山、北雁荡山南北纵贯,并形成以雄奇 著称的雁荡地貌。 丘陵盆地是市域又一重要地貌类型,总面积 223847 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 19.7%,主 要分布在温州市中部及沿海岛屿地区。较大的有矾山盆地、泰顺盆地、岩头盆地、上塘盆地、 湖屿桥盆地、大岙盆地、玉壶盆地、珊溪盆地、孔龙盆地等。 在温州市的东部及中部的河谷中从内向外分布有河谷平原、河网平原和滨海平原三种平原类 型,总面积 2084.13 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 18.3%。较大的平原主要有乐清的虹桥 黄华平原、温瑞平原、仙降万全平原

14、、鳌江下游两岸平原、马站沿浦平原。 温州市海域广阔,海岸线长达 1015.6 公里,其中陆岸线 339 公里,岛屿岸线 676.5 公里。 有 5 个列岛、6 个海湾、76 个港湾,面积大于 500 平方米的岛屿有 439 个,岛屿陆域总面积 为 171.69 平方公里,比较著名的有大门岛、洞头岛、北麂岛、南麂岛等四个海岛和温州港、 鳌江港、瑞安港、乐清湾、大渔湾、沿浦湾等三港三湾。 温州市海岸地貌较为发育,分为海积平原岸和海蚀山地港湾二种。前者分布在瓯江以南到苍 南琵琶山以北以及瓯江以北的海积平原的岸段上,潮滩宽度平均约 5 公里,岸线平直。海蚀 山地港湾中强海蚀山地港湾岸主要分布在琵琶山以

15、南,港湾内凹,岸线曲折,沿岸基岩多断 裂和节理,海蚀地貌十分典型。弱海蚀山地港湾岸主要分布在平阳半天山区东海岩和琵琶山 以南。 1.1.2 地质 温州市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闽浙地块的东北部, 青田寿宁基底断裂东南侧, 构造形式以断裂为主,褶皱甚为微弱。谷湾灵溪、石平川瓯江口和李山平阳三 大断裂带以及乐清境内的象山乐清湾断裂带是影响市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断裂带,在近 期以来均有(或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活动, 市域及其邻近的地区均发生过较为频繁的地震活动, 但多为弱震。目前,地震部门核定市域地震裂度为六度,一般建筑不必设防,重要建筑按七 度设防。 全市的工程地质分为两个区:以岩体工程地质层组

16、为主的山区工程地质区和以土体工程地质 层组为主的平原工程地质区。山区工程地质区地基稳定性较好,仅文成、矾山、泗溪等沉积 岩分布区较差。平原工程地质区在第四纪时为缓慢下沉区,沉积 100200 米厚的松散物质, 因软土地基和饱水粉细砂地基作用影响,地基稳定性较差。 1.2 水系与水资源 1.2.1 水系 温州市河系众多,大致可分为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与入闽、独流入海诸小河。河道 发育主要受地质构造制约,沿华夏系断裂带流向,干流大抵西向东流,支流多构成羽状水系。 主干河流多为山溪性强感潮河,源头海拔 1000 米以上,下游则至滨海平原,河床落差比较 大;河口为溺谷,深受潮汐影响,水流流速缓而多泥沙沉积。此外,在沿海诸片平原,发育 着南北向的乐琯塘河、温瑞塘河、永强塘河、瑞平塘河、平鳌塘河和江南河网等主干河道。 市域主要河流有: 瓯江 : 干流长 588 公里,流域总面积 17958 平方公里,为浙江省第二大河,温州市第一大河。 市境内流经瓯海、永嘉、温州市区、乐清市后注入东海,长 76 公里,流域面积 4021 平方公 里,均为感潮河段。永嘉县内发育有瓯江下游最大支流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