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PDF)孙桓复习笔记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984712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原理(PDF)孙桓复习笔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机械原理(PDF)孙桓复习笔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机械原理(PDF)孙桓复习笔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机械原理(PDF)孙桓复习笔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机械原理(PDF)孙桓复习笔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PDF)孙桓复习笔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PDF)孙桓复习笔记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第 10 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机械原理 (第七版)孙桓主编 第 10 章 101 齿轮机构的特点及类型 1用于平行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齿条啮合) -齿条啮合),1) 2) 3),直齿圆柱齿轮机构(外啮合、内啮合、齿轮 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外啮合、内啮合、齿轮 人字齿轮机构。,2用于相交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 3用于交错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 2) 3),圆锥齿轮机构(直齿、斜齿、曲齿) 1) 交错轴斜齿轮机构 蜗杆传动 准双曲面齿轮机构,4 优缺点: 2,优: 1)定传动比,结构紧凑,工作可靠。 )效率高(可 0.99 )寿命长。,(几个 150m),3 5应用:,)转速范

2、围大、功率范围大、齿轮直径范围大 缺:精度要求高,制造难,成本高。 非常广泛,102 齿轮的齿廓 曲线,一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齿轮 1 和 2 的齿廓 C1和 C2接触于 K 点,nn 是 C1、C2,在点 K 的公法线,它与连心线 O1O2交于 P 点 1 啮合节点 P: nn 与 O1O2的交点,即 1、2 的瞬心 1 O1P = 2 O2P, 1 2,O2 p O1 p,r2 r1,=,=,i12 =,上式表明,节点,P的位置必须随传动比的改变,即:,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nn 必须通过按瞬时传动比 59,两轮齿廓接触点的公法线 确定的节点 P。,P,O1,O2,C2,C1,2,r 1

3、 , 1, 2,n K,n,第 10 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机械原理 (第七版)孙桓主编 3定传动比的条件:,1,)条件:公法线 nn 与连心线 O1O2交于一定点,即节点,P 固定。,2,)节圆:定传动比时,节点,P 在齿轮平面中的轨迹圆。,r 1P P 2,注: 1= O 、 r2= O 称为节圆半径,3,)两节圆作纯滚动:,P 是 1、2 的同速点, 两节圆作纯滚动,即两齿廓在节点啮合时无相对滑动。 二齿廓曲线的选择,1 共轭齿廓: 2常用齿廓:,能按预定传动比规律相互啮合传动的一对齿廓 渐开线、摆线、圆弧等,其中,渐开线齿廓最常用。,103 渐开线齿廓 及其 啮合特点,一渐开线的形成及

4、其特性,1形成: 直线 nn 绕圆 rb纯滚, nn 上点 K 的轨迹 AK 叫 圆 rb的渐开线,圆 rb叫 AK 的基圆,直线 nn 叫 AK 的发生线。 2渐开线性质:,1,)BK =,(nn 绕圆 rb纯滚),2 3,)n-n 是 AK 在 K 点的法线 推论: 渐开线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 )B 和 BK 是 AK 在 K 点的曲率中心和曲率半径,4,)AK 的形状只取决于,rb的大小。,注: rb越大, AK 越平直; rb,渐开线成为直线。,5,)基圆内与渐开线( nn 总与基圆相切),二渐开线方程方 方 程 程 式 式 及 及 渐 渐 开 开 线 线 函 函 数 数,当齿轮绕轴心

5、 O 转动时,渐开线齿廓 轮的齿廓在 K 接触时,所受法向力,AK 上 K 点的速度 vkrk,又该齿廓与另一 F n必沿 nn。 60,o,r b, K,n,n,B,vK, K F n,t,K t A K,rK,r,r2 rb2,机械原理 (第七版)孙桓主编,第 10 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 压力角 K:,nn 线与 vk所夹的锐角,叫渐开线在,K 点的压力角。,2 展,角 K:,k + k k k k,= k - k k,AK 所对的向径角 K,叫渐开线在 K 点的展角。 tg = BK/OB = BA/rb = r b( )/r b = + inv = tg k (其中角度为弧度),3

6、 方程:,rk = r b/cos k ,ktg,=,k ,- k, k = inv 三渐开线齿廓的啮 啮合特性,1三线合一: 1 )两基圆的内公切线 1 2 两轮制造、安装完毕后,两基圆为定圆,,沿一个方向只能作一条内公切线,即:,1 2是定直线。,2,)公法线 1 2 两渐开线齿廓在任意接触点的公法线,nn,2),即也是,3,必与两基圆同时相切(性质 定直线 1 2。 )啮合线 1 2,啮合线:传动中一对齿廓的啮合点的轨迹,1,2,即所有接触点都在,1,2线上, 两渐开线齿廓在任意接触点的公法线都是 2也就是啮合线 1,4,)啮合角 :啮合线,1 2与两节圆在节点,P 的公切线 tt 所夹

7、的锐角,b1/r b2, = arccos(r 1)= arccos(r/r 2) 2满足定传动比要求:, 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公法线是定直线,1 2,公法线与,O1O2的交点为定点,= 常数,=,= r1 rb1, i12 =, 1 2,3具有可分性:,1 )可分性:,中心距,O1O2稍有改变不影响传动比,i12的特性。,2 )具有可分性:,对渐开线齿轮,,i12= r b2/r b1=常数,与中心距无关,具有可分性。,优点一 : 渐开线齿轮具有可分性,制造、安装都很方便。 61,2,O2, 2,r,1,P,O1, 1,n, , n,K,rb1,rb2,1,2,t,t,C2, C1,第 10 章

8、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机械原理 (第七版)孙桓主编 4渐开线齿廓间正压力的作用线恒定,正压力的作用线必沿接触点的公法线,也即定直线,1,2。,优点二 : 传递的转矩恒定时,正压力的大小、方向都恒定,动力性能好。 85 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尺寸尺寸,一各部分名称( P.142. ),齿数 z: 轮齿的总数。 齿宽 B: 轮齿的轴向宽度。 齿顶圆 ra:轮齿齿顶所在的圆。 齿根圆 rf:轮齿齿根所在的圆。 分度圆 r:人为规定的,用作 尺寸计算基准的圆。 齿 厚 s: 轮齿在分度圆上的,弧线长度。 齿槽宽 e: 齿槽在分度圆上的弧线长度。,齿,距 p: 相邻两侧同侧齿廓沿分度圆的弧线距离。

9、,齿顶高 ha:分圆到顶圆的经向距离。 齿根高 hf: 根圆到分圆的经向距离。,全齿高 h: 根圆到顶圆的经向距离。即,h = h a + hf,si、ei、pi表示,任意圆 ri: 以任意半径所作的圆;其齿厚、齿槽宽、齿距分别以 注: 单个齿轮无节圆。,基,节 pb: 相邻两齿同侧齿廓沿基圆的弧长。,pb = pcos ,法,节 pn: 相邻两齿同侧齿廓沿公法线的距离。显然,,pn = pb,二齿轮的基本参数:,五个,1模数 m :,P.180. 表10-1 ),对比值m = p/ 人为规定的一系列简单数( d = zp 62,O,p s,r f,r i rb,si,ei,pn pb,hf

10、ra,h a,p i,e r,B,m、 、ha 、c 均为标准值,并且 s = e 的齿轮。,第 10 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20,机械原理 (第七版)孙桓主编 d = zp/ = mz 2压力角 :人为规定的分度圆压力角的标准值,我国规定: 分度圆: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的圆。,3 齿数 z:,rb = rcos,= mzcos /2,m、一定时, z rb齿廓较平直。,* *,我国规定:,正常齿制: 短 齿 制:,* ha = 1.0 * ha = 0.8,* c = 0.25 * c = 0.3,三渐开线齿轮 各部分的几何尺寸 :,1 标准齿轮:,* *,2 几何尺寸:,渐开线标准直

11、齿圆柱齿轮的尺寸公式见,P.180.,表 10-2,四齿条和内齿轮的尺寸,1 标准齿条:,z,rb,渐开线直线、齿轮齿条。,1 2,)轮齿同侧齿廓为平行直线,在与分度线 平行的任何直线上齿距都相等。 )齿廓上任一点的压力角都相等,称为齿,形角 。我国规定: =20,3,)在分度线上, s = e;ha、hf 同齿轮。,2 内齿轮:轮齿分布在圆柱孔内表面上的齿轮 1 )其轮齿和齿槽形似外齿轮的齿槽和轮齿 2 )其齿根圆大于齿顶圆,3)其齿顶圆必须大于基圆(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使齿顶部分的齿廓均为渐开线) 63,h a h f,r b1,1,r1,O1,s,P e,p, 1,齿齿节 分分节 齿齿节,

12、c= c m,r,机械原理 (第七版)孙桓主编 105 渐开线直 齿圆柱齿轮的 啮合传动 一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1 1 2 2,由于渐开线齿轮副的接触点都在线 1 2上 所以各齿对要在 1 2上同时啮合,两轮的法节应相等: pn1=p b1=cos =KK= cos =p b2=p n2,即:,m1cos m2cos ,1= 2, ,模数 m 和压力角 已标准化 渐开线齿轮副的正确啮合条件为,m1,=,m 2,= m(标准模数), 1= 2 = (标准压力角) 二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及及啮合角 1 实际中心距 a 两轮轮心之间的距离,即,:,a =O1O2,- 1-,2侧 3:顶,隙:齿

13、轮副中一轮节圆齿槽宽与另一轮的节 圆齿厚之差,即: e1s2=e s1 隙 c:沿齿轮副连心线方向一轮齿顶圆到另一轮齿根圆的距离,即:,- d -,c=ada1-df2= a a2- df1,* (标准顶隙 c=c m ),4标,准 安 装: 齿轮副的节圆与分度圆重合的安装方式。,即:,1 = 1,5 标准中心距 a: 标准安装时的中心距, a = r 2 m(z2 )/2,6 标准安装的特点:侧隙为零,即:,- 1 -,e 1s2=e s 1=0,中心距 a 为标准值,即: =,顶隙为标准值,即:,*,与,7 a a 的关系:,rb=rcos =r cos ,r 1,rb1+ r b2=(r

14、 1+r 2)cos =(r +2)cos ,即:a cos = a cos,三一对齿轮的啮合过程及连续传动条件,1 顺时针转动推动从动 64,1啮合过程: 一对外啮合直齿轮,主动轮 轮 2 逆时针转动。,第 10 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O1,1,K,K P,pn,O2,B2,B1,r b1,ra1,ra2,rb2,O1,1,P,O2,B 2,B1,r b1,a1,r,a2,r,b2,a2 ,a1,1,2,ha :,ha a a ,机械原理 (第七版)孙桓主编,第 10 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 2,)开始啮合点 B2 : )终止啮合点 B1 :,从动轮齿顶圆与啮合线 主动轮齿顶圆与啮合线,1

15、 2的交点。 1 2的交点。,3,)实际啮合线段,B1B2 : 啮合点的实际轨迹。,4,)理论啮合线段,1,2,: B1B2的极限称为理论啮合线。,2连续传动条件:,1),连续传动条件:,B1B2KK=nP = Pb,B1终止啮合前,后一齿对已于,B2进入啮合,注:即应保证前一齿对于 2) 重合度 : = B 1B2/Pb 连传条件: = B1B2/Pb , , 的许用值,见 P.184.表 10-3, 的计算式: ,a1,B1P= B 1 B2P= B 2,1- 2-,P P,1= 2=,r b1(tg - tg ) r b2 (tg a2 - tg ),b1/z b2/z,pb1= 2 1 = pb2 = 2 2 = pb,=,+,=,=,1 z1(tg1 - tg + z2(tg2 - tg 2,a ) a ),B2P pb2,B1P pb1,B 1P + B2P P b,B1B2 P b, =,- 1 - 1 啮合角 重合度的物理意义:,越大,同时啮合齿对越多,传动越平稳;,表示同时啮合的齿对数的平均值, 的影响因素:,*,*,r , z:,a,z 在,1,2,线截得的 B1B2长度 ,注:,z1、z2 时, = max=1.981, :, (此时中心距, ,,1,2与,O1O2的夹角),注:, 与模数无关,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