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预防溺水、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7913935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预防溺水、交通事故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小学预防溺水、交通事故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小学预防溺水、交通事故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预防溺水、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预防溺水、交通事故应急预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报告程序 (1)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包括行政、教师、职员工、临工、 学生)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的事故的情况报告校长,报告内容必须有: 事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危害。 (2)在基本掌握事故情况后,领导小组应立即立即启动应急预 案,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同时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并 配合公安部门开展工作,还应根据需要通知急救、医疗、消防等部门 参与现场救护。 二、处置措施 (1)在场人员应首先检查师生受伤情况。如果有师生受伤,根 据先重后轻的原则立即对受伤师生进行应急救护处置,同时,向校长 报告;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并配合公安部门开展工作,还 应

2、根据需要通知急救、医疗、消防等部门参与现场救护。 (2)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马上接替在场干部、教师对受伤 师生进行救护处置。 如需送医院救治, 在场职务最高者应主动了解送 到哪一所医院, 拨打 120 急救电话将伤者送往指定医院救治。在急救 车到达前,校医负责受伤学生救护处置。 办公室通知门卫要确保急救 车、交警车辆进校后有人引导。急救车到达后,在场职务最高者应立 刻向急救人员报告情况,派校医和教师随车参与救治。 (3)政教处及时通知家长事故情况和学生被送往的医院地址, 请家长到医院;办公室通知教师家属发生什么事故和被送往的医院地 址,请家属到医院。 (4) 办公室通知保卫人员防止肇事车辆逃

3、脱,并组织在场人员, 组织事发现场人员简单调查事件发生的过程,实事求是做好书面记录, 被调查人员要签名。 (5)相关部门的领导分别做好教师和学生教育工作,稳定师生 情绪,要求各类人员绝对不能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 必要的混乱。 (6)看望、援助、救助伤亡师生家庭。如有个别家长来访,政 教处、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总务处、办公室分别 协助处理伤亡学生和教师的善后工作。 (7)要依法调解安抚,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 合理、合情的原则。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在无力调解学校学生 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时,校长报请上级部门介入调解解决。 (8)办公室组织门卫严格核查外来

4、人员身份,不准非当事人家 长和闲人进入校园,保证校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 (9)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制度、政策、设施等存在的问题,制 定防范措施。 三、注意事项 (1)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要 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好标记、拍照, 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 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 物证等,待公安交警部门赶到后及时移交 现场保护。 (2)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校长或上级部门同意,由分 管副校长统一对外发布消息。 未经同意,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接受采 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3)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有关条款规定,在事 故处理过程中,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

5、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在事故 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者侵犯学校、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权益的,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预防溺水事故应急预案 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结合我校的实际(我 校周围河、塘、池、坝较多) ,特制定预防溺水预案。 一、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预防方法、安全教育 (一)游泳最容易遇到的意外有抽筋、陷入漩涡、被水草缠住等。万 一发生了这些情况,应当采取下列自救方法: l 遇到意外要沉着镇静,不要惊慌,应当一面呼唤他人相助,一面 设法自救。 2游泳发生抽筋时, 如果离岸很近, 应立即出水,到岸上进行按摩;

6、 如果离岸较远, 可以采取仰游姿势, 仰浮在水面上尽量对抽筋的肢体 进行牵引、按摩,以求缓解;如果自行救治不见效,就应尽量利用未 抽筋的肢体划水靠岸。 3游泳遇到水草,应以仰泳的姿势从原路游回。万一被水草缠住, 不要乱蹦乱蹬,应仰浮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水草,然后仰 泳从原路游回。 4游泳时陷入漩涡,可以吸气后潜入水下,并用力向外游,待游出 漩涡中心再浮出水面。 5游泳时如果出现体力不支、过度疲劳的情况,应停止游动,仰浮 在水面上恢复体力,待体力恢复后及时返回岸上。 6、 在到达溪流之前一定要预先得到家人的同意,同时要结伴以便互 相照顾。 7、 设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险等警告标语之水域处,千

7、万不可下 水戏水。 8、切勿到不明地形的水域、溪流、河汌、湖泊等游泳、戏水,以免 发生危险。 9、身心情况欠佳时,如疲倦、饱食、饥饿、生病、情绪不好以及酗 酒后均不宜戏水。 10、 不明溪流地形或水深处均不宜跳水。 11、 潜水技术欠佳者,不可冒然潜入深水,以免生命危险。 12、 从事任何水上活动时,均应穿上救生衣,以策安全。 13、 不穿着牛仔裤或长裤下水。 14、 如果看见有人溺水,要大声呼救。未熟练救生技术者,不要妄 自赴救。 (二)水中自救与救生 一般在水中所发生之意外事件,通常由于两个原因: 1、惊恐慌张:人于身历险境时,会因紧张而导致肌肉收缩、身体僵 硬,而致活动力降低。 2、体力

8、耗竭:不断之挣扎,将体力耗尽,减少生存之机会。 自救方法: 发生溺水事件时,必须镇定冷静,了解自己所处环境,并利用本身浮 力或身边物来自救求生。水中自救之基本原则为:保持体力,以最少 体力而在水中维持最长时间。为达此要求,必须缓和呼吸频率,放松 肌肉,并减缓动作。 水中求生基本原则为: 利用身上或身旁任何可增加浮力的物体,使身 体浮在水上,以待救援。 (三)在游泳池游泳安全常识 1. 池边不可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2. 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3. 池边严禁跳水,常因水浅,造成颈椎受伤而终生瘫痪。 4. 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 5.

9、 水中活动时,已感有寒意时,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登岸休息。 6. 若发现有人溺水时,即刻发出“有人溺水”呼救或打 110请求支持, 如果自己没有学过水上救生,不可冒然下水施救。 7. 若在水中发现自己体力不足,无法游回池边时,应立即举手求救, 或大声喊叫“救命”等待救援。 (四)防溺水知识 1、不要私自在河边、湖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 防滑入水中。 2、严禁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 好救生圈。 3、严禁中小学生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 沙石长期被水浸泡, 而变的很松散, 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 了一层苔藓, 一踩上去就滑入水

10、中, 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 险。 4、没有大人陪同或配带救生圈的情况下,严禁私自结伙去划船。 5、到公园或湖上划船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 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能超重,以免小船掀翻 或下沉。 6、在坐船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船上工作 人员的指挥,不能轻率跳水。 7、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 8、遇到大风大雨、大浪或雾太大的天气,最好不要坐船,也不要在 船上玩。 9、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的呼喊,岸上的 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救援,并找附近的有长树枝、竹子、草藤什么的, 便于抛向落水的人抓住, 如果没有大

11、人来救援, 岸上的人应一边呼喊 一边马上脱掉衣服、皮带并把它们接起来抛向落水的人。 10、如果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该身体放松、让救助的人 托住腰部。 11、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 来帮忙。 三、日常管理 1、学校要建立健全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安全防范制度。把任务落实 到部门、班级,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 2、 学校应当在校内外水池、 流域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 加装防护设施。 3、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集体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时,活动地点或 途中有河流、湖泊的,要落实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相关措施。需乘坐 船只的,必须严格检查船只的证照和安全性

12、能情况,严禁超载。 4、每年暑假前,学校要印发告家长书 ,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 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增强家长防止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 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四、事故处理 (一)报告程序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时, 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快速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教 育局、公安部门。 (二)时间要求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时, 应尽最快的速度报告事故。 在 5 分钟内要向当 地人民政府和教育局报告。 (三)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 别、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等情况。 (四)事故报告电话 值班电话: 8 教育局办公室: 85 当地政府: 8 公安局指挥中心报警 电话: 110 (五)学校发生学生溺水事故时,学校应当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 办法和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