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与微课》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897512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8.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转课堂与微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翻转课堂与微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翻转课堂与微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翻转课堂与微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翻转课堂与微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转课堂与微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转课堂与微课》课件(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翻转课堂与微课思考与交流,吉林省教育学院 倪牟双,我来自,吉林省教育学院,我们的团队省市名校名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我们的历程20122015,我来到,【微课】制作交流 & 精品欣赏,1.您制作过微课吗?作品获过奖吗? 2.请简要介绍一下您做过的一个微课作品。 (课题 目标 时长 结构 亮点) 3.微课精品欣赏 4.您在教学中用过微课吗? 5.请谈一谈您制作微课的经历与感受,【课例分析】,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 七年级语文我爱这土地,小学卷课例7 植树问题,课 题 分 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

2、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它承载了很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该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道例题在教材中都呈现了画线段图的方法,以此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找出一般规律来解决问题。,学 情 分 析,“植树问题”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并不算陌生,但却存在死记公式的问题,忽略对数学模型的深层次理解,导致对公式生搬硬套,运用时错误百出。所以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应运用画图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在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先后向学生渗透简单的化归、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模型、推理等数学思

3、想和方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让学生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经历、理解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适用微课的理由,标准(2011)把几何直观作为核心概念之一,并且指出:在日常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植树问题”中,要实现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就一定要突出线段图的教学,

4、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不同植树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而线段图的绘制、直观的“一一对应”的演示在微课中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整体设计思路,课前,学生自学微课,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即:将例题中的数据变小,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并用“一一对应”思想理解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课始,通过比较多少并说明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思想;接着,通过学习单的填写来检测学生学习微课的情况,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深刻领悟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引领学生继续用“一一对应”的思想,通过画线段图、交流、讨论其他两种植树情况并总结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应用测评。,整

5、体设计,自学微课,课堂核心活动,1.铺垫导入 2.动手操作,内化规律 3.深入探究,建立模型, ,1.铺垫导入:比眼力, ,2.动手操作,内化规律:学习单,3.深入探究,建立模型,应用练习与测评,(1)一端栽树 (2)两端栽树、路两旁都栽 (3)求长度(逆向思维),(1)马拉松比赛全程约42km。平均每3km设一处饮水服务点 起点不设,终点设,全程一共有多少处这样的服务点?,(2)在一条全长2000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3) 同学们做间操,25名男生站成一列,每相邻两名同学之间相隔2米,这个队伍有多长?,应用练习与测评,反思与设想,本课

6、比较适合运用翻转课堂形式 如何使课上探究扎实有效,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几次画图中,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植树问题的本质所在,愈发感受到几何直观的运用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能够突显数学的本质。,教学反思,可以说,课前学生是带着新奇和兴奋进行自学,课上是带着思考和自信进行探究,课后留下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也正是我选取本课来进行翻转课堂的初衷和最终目的。,教学反思,在课前自学中,学生对微课中所呈现的“一边”、“两端都栽”、“棵数为什么比间隔数多1”等问题的刻画有了清晰的直观感受,对线段图的画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课堂上对新知的自主探究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反思,翻转

7、课堂能有效的翻转师生角色: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翻转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研究者”,可以说,这种课堂形式能够很好的体现新型师生关系。,一点思考,我们都知道,在翻转课堂中,有一个“重头戏”就是“微课”,而微课的特点和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也极容易让教师有这样的感觉:学生自学微课后,都说看懂了,教师也认为学生把知识学会了,造成在课堂上以盲目的乐观态度对待学生的自主探究。,一点思考,植树问题在我试讲的时候,就出现过这种情况:课始,学生表示对微课内容都理解了,但接下来在学习单上画图解决问题的时候,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有直接去划分间隔但最后与总路长不

8、符合的,有画完间隔不会去数棵数的,更别提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理解核心问题了。,一点思考,所以课后我及时进行了调整,再讲时加入了“小男孩和小凳子比多少”这个环节作为“一一对应”的铺垫;检测学习微课情况的时候,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用205,求的是什么;在学生自己利用学习单画图探究的时候,对个别学生加以关注和指导使课堂上的探究活动真正走向深入。,一点思考,所以说,对于拥有不同知识基础、不同自学能力的小学生,真正要实现翻转课堂的有效性,更需要教师对课程和学情“把准脉”,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一点思考,初中卷课例1:我爱这土地,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选自长春版义务教育中学语文七年级

9、上册,是一首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名篇。诗歌运用象征手法,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诗人运用一系列的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也传达出整个民族的爱国情感。被暴风雨击打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和无比温柔的黎明,借此隐喻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的内心,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诗人借助鸟儿死后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眷恋,隐含献身之意。,课 题 分 析,本诗是学生迈入初中后接触到的第一首现代诗。一方面,初一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感受品析的能力,情感单纯,积极向上,对现代诗歌也更乐于接受;另一方面,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他们,很难体会诗人内心

10、深处炽热而复杂的情感,同时对象征手法的理解与认识也较为模糊,更难以在写作中运用。,学 情 分 析,教学目标:在了解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艾青相关文学常识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中炽热而深挚的爱国情感和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准确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的特征和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品析关键词句,进而准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并掌握诗歌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技巧。,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情感的体验,文化的熏陶,思想的碰撞似乎都更适合于课堂上的集体性交流,而不是课下的个体性学习。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利用翻转课堂来解决语文教学中课堂理解良莠不齐、整体写作能力发

11、展滞后的痼疾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我爱这土地这节课,如果依照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会以诵读和体悟为主,要么学生对象征手法一知半解,要么对其概念的理解会占用课堂上的大块时间。相应的写作只能布置为课后作业,缺少指导的写作必然会令人失望。,适用微课的理由,相反,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诗歌教学特别合适。 一方面,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诗歌尺幅千里,意境深远,课堂讨论中众师生更能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理解与体会,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另一方面,象征手法是古今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创作手法,值得探究和借鉴。而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又较为肤浅,

12、在理解和运用方面都存在困难。以微课的方式提前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时间和方式,这种教学侧重使本课具有了专题课的特征。,教 学 流 程 图,微课题为形象可感的象征 由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富有象征意味的事物中华世纪坛中“薪火相传”的设计和奥运会五环旗的内涵,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进而引出对“象征”一词的来源、定义与构成的讲述与阐释;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运用象征手法的典型诗歌的简析,使学生对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创作中的应用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诗歌品读的基础上,揭示象征手法的主要作用;进而阐明品读的方法与步骤;,微 课 设 计,在文法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意

13、象的特征及其内涵加以品析,从而加深学生对微课和教材两方面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在微课的最后部分,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微课的内容加以复习和内化。比如:让学生在学习视频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象征”的概念加以表述;以“象征”为核心词画一张思维导图;让学生尝试替换诗中某个意象,但要保持原有的表达效果,或尝试替换诗中某个描述意象特征的词语,转而表达对强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微 课 设 计,微 课 图 示,1.深情诵读,课堂核心活动,2.深入品析,课堂核心活动,应用练习与测评,应用练习与测评,应用练习与测评,应用练习与测评,反 思 与 设 想,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纠结于其所描述的理想愿景与

14、难以尽如人意的教学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我们该怎样面对翻转课堂?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每个人。我可能无法给出正确答案,但是来自于实践的思索或许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要保证翻转课堂的实效性,我们就无法回避来自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问题:,反 思 与 设 想,其一,要想真正实施翻转课堂,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前期的准备。即为了保证课堂的高效有序,教师不但要预先进行深入地思考并广泛地收集资料,还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设计与整合。这显然超出了现实教学中一位一线教师所能承受的时间和精力的极限。,反 思 与 设 想,其二,要想真正实施翻转课堂,学生就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自律性与意志力。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在

15、家独立观看视频时很难做到用心专注,有时会因为快进而错过了视频中的重点知识;在课堂小组讨论中,也很容易会出现偏离讨论主题的情况。学生早已习惯于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教师学习,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本质上的改变。这也是阻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广泛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反 思 与 设 想,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另外一些情况: 其一,发达的网络为微课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微课制作大赛层出不穷,微课作品大量涌现,为教师的微课使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用资源;教师在制作中遇到技术问题,也可以在网络上迅速查找到问题的答案。,反 思 与 设 想,其二,学生的可塑性为翻转课堂实施提供了可能。学生仍处于成长阶段,喜欢也乐于接受

16、新事物,如果说“亦步亦趋”的学习习惯是传统教育的“成果”,谁又能说翻转课堂不能获得“独立自主”的教育成果呢?从实践来看,学生大约需要四个月的时间来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如果所有学科共同努力,这一时间应该可以适当缩短。,反 思 与 设 想,综上所述,对于翻转课堂而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量力而为,适当实践。慢节奏的实践尝试既能在最初的阶段保证教学的质量,又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和修正,以更好地积累实践经验;对学生而言也是对新的学习模式的逐步适应的过程。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网络中微课的信息,进行有目的的积累与实践制作和课堂设计。在准备充分后再进行深度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自然可以水到渠成。,休 息 一 下 。,【翻转课堂与微课】内容概览,翻转课堂: 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 课外 课内 教师讲解(知识传授) 完成作业(知识内化),专题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