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段考试题粤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896680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段考试题粤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段考试题粤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段考试题粤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段考试题粤教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段考试题粤教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段考试题粤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段考试题粤教版【会员独享】(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一语文试题(问卷)本试卷共12页,19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问卷(18页)和答卷(912页)两部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原班级、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卷相应位置上。3所有答案一律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到答卷指定区域内、不能超出指定区域或在非指定区域作答,否则答案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4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卷,问卷由考生自己保留。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葳蕤(ru)便言(bin) 寰

2、宇(hun) 驰骋(chng) B甄别(zhn)市侩(kui) 软着陆(zho) 温柔敦厚(dn) C衣衿(jn)掇取(du) 脉脉(m) 吐哺(b)D箜篌(kn hu) 怅然(chng) 明月珰(dn) 夙兴夜寐(s)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棒,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不肯下来。B.在动物园举办的动物认养活动中,许多人提出的问题让饲养员啼笑皆非,难以回答。C.临近中考,汪洋仍每日痴迷于电子游戏,他老爸只好给他来个釜底抽薪把电脑送人了。D.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偃旗息鼓了,他们可以放下多

3、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校一方面要把这次春游的有关情况和要求讲清楚,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自觉遵守纪律,要到处乱跑。 B、有无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我们能否取得进步的重要条件。C、硕士生站站柜台,博士生抄抄写写,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为什么至今没有引起有部门的重视呢。D、有过艰苦的岁月,我们兄弟手足情深,在这中秋之夜,我怎能丢下残疾的哥哥和弟弟去看精彩的演出呢?4、依次填入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 。 , 。 , 。可她一世却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前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能说什么呢?我的性格、习惯我之能长大成人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

4、母亲传给的是母亲感化的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A B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45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歌,完成58题。(14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

5、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

6、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终老不复取:通“娶”,娶妻 B何意致不厚:宽厚C何乃太区区:见识短浅D会不相从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你”。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还必相迎取/会不相从许 B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C府吏得闻之/便可速遣之D吾今且报府/洵美且异7、选出下列与“孔雀东南飞”中“东南”活用相同的一项( )(3分)A自名秦罗敷 B槌床便大怒 C昼夜勤作息 D留待作遗施8、下列关于文段的说法有错误的两项是:( )( ) (5分)A、本文段选自汉乐府诗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孔雀东

7、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B选文以孔雀起兴,叙述兰芝自诉、自请谴归,仲卿求情、遭母训斥,兰芝辞别、夫妻分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C、第二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她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其的同情。D、从选文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的根源是焦仲卿对母亲的言听计从。E、选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民歌中常用的起兴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悲剧基调,同时,在结构上又引起下文的故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题。(5分)胡田村胡姓者,兄弟采樵,深入幽谷。遇巨蟒,兄在前,为所吞。弟初骇欲奔,见

8、兄被噬,遂忿怒出樵斧,斫蟒首。首伤,而吞不已。然头虽已没,幸肩际不能下。弟急极无计,乃两手持兄足,力与蟒争,竟曳兄出。蟒亦负痛去。视兄,则鼻耳俱化,奄将气尽。(1)肩负以行,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医养半年方愈。至今面目皆瘢痕,鼻耳处,惟孔存焉。噫!农人中乃有弟弟如此哉!(2)或言:“蟒不为害,乃德义所感。”信然。(选自聊斋志异)9、翻译选段中加横线的句子。(1)肩负以行,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 (2分) (2)或言:“蟒不为害,乃德义所感。” (3分) (三)、诗歌鉴赏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

9、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3分)答 。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3分)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0分)(1)自牧归荑,_。匪女之为美, 。(静女)(2) ,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3)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短歌行)(4)相见时难别亦难, 。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5)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氓)(6)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 (7)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_ _,_。(离骚)(8)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过零丁洋(9)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迢迢牵牛星)

10、(10)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三、本大题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废除科举百年祭周 宁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另一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却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

11、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自上而下,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自下而上,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晋升的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社会精英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的政治活动。社会晋升机制,是社会结构的核心。科举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科举不仅是中国社会政治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

12、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的儒家经学化,使得它从一种普通的学说变成了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家知识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彻底制度化、制度保证真理的权力化、思想保证制度的真理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作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社会中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

13、儒家思想与价值或意识形态制度化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传统的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前现代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节选自书屋,原文有改动)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3分)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B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C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D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