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3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864363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3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13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13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13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13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3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3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2013届高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卢贤祥 2012.12重要说明:请把以下试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相应的题号上。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苏轼的意义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

2、一个新的质变点。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

3、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

4、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轼作为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会做诗文之读书人最喜爱的对象,但作者认为,他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

5、。 B.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C.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和退隐。D.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B.苏轼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做到了对政治的退避。C.苏轼的行云流水,初

6、无定质,嬉笑怒骂的文章主要受儒教、佛教影响。 D.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的美在陶潜诗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对苏轼的“美学意义”加以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B.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C.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7、”。D.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二、文言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17分)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宝,屯骑校尉。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经史。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頠相善,故頠常随钦征讨。钦度岭以疾终,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时湘衡之界五十余洞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侯景构逆,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兰钦弟前高州刺史裕攻始兴内

8、史萧绍基,夺其郡。裕以兄钦与頠有旧,遣招之,頠不从。乃谓使云:“高州昆季隆显,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裕败,迁頠为始兴内史。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举所知。”群臣未有对者。帝曰:“吾已得一人。”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帝云:“欧阳頠公正有匡济之才,恐萧广州不肯致之。”乃授武州刺史,萧勃留之,不获拜命。时萧勃在广州,兵强位重,元帝深患之,遣王琳代为刺史。頠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勃怒,遣兵袭頠,尽收其赀财马仗。寻赦之,还复其所,复与结盟。萧勃死后,岭南扰乱,頠有声南土,乃授頠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未至岭南,頠子纥已克定始兴。及頠至岭南,皆慑

9、伏,仍进广州,尽有越地。初,交州刺史袁昙缓密以金五百两寄頠,令以百两还合浦太守龚翙,四百两付儿智矩,余人弗之知也。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昙缓亦寻卒,至是頠并依信还之,时人莫不叹伏,其重然诺如此。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注:洞,指少数民族的部落。萧广州,指萧勃,时为广州刺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乃庐于麓山寺傍 庐:建造房屋B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 审:清楚C恐萧广州不肯致之。 致:招来D闭门高垒,亦不拒战 拒:抵抗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欧阳頠“质直、笃信”的一组是( )(3分)父丧,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粲委頠为都督,悉

10、皆平殄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 頠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 昙缓亦寻卒,至是頠并依信还之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欧阳頠生于长沙郡一个豪富大族,祖父、父亲都曾任官;父亲死后,家产积蓄全部让给兄长们,自己屡次拒绝了州郡的征召,专心于学业。B侯景叛乱时,岭南局势动荡,兰裕夺取萧绍基的郡邑,并想借兄长兰钦的交情招用欧阳頠,欧阳頠不从,而且毫不客气地对他提出了批评。C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认为欧阳頠公平正直有匡扶救助国家的才能,就任命他为武州刺史,萧勃却留住了他,使他不能接受皇上的任命。D萧勃在广

11、州,兵强位重,欧阳頠却不愿拜谒他;萧勃死后,岭南局势又出现动荡,欧阳頠奉命前往,平定了始兴以及广州等南越所有地区。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4分)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4分)(二)、诗歌鉴赏(8 分)8、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寄崔侍御李白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时诗人离东鲁家南游吴越。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敬亭:指敬亭山

12、。(1).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作简要概括和分析。(4分)(2).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两种,然后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2)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3)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4)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丧钟为谁而鸣是 的作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百年前的李鸿章1852年,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

13、中名列第二。太平军起义后,李鸿章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京城,回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当太平军直逼上海时,无人愿意置身事中,因为此举等于要孤军深入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后方。但李鸿章愿意去。这一去便让上海人目瞪口呆,这一去便让他组建的淮军名声鹊起,李鸿章也因此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淮军需要武器,1863年李鸿章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李鸿章算过一笔账: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到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他说,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大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招商

14、局轮船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它一直运营到1949年。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作为大清国唯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由于他的支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李鸿章曾对美国人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政府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大清国,以建立现代的工业企业,帮助大清国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大清国欢迎欧美来华投资,提供资金和技工。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大清国自己控制。他说:“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在中国还处在男人梳长辫、女人裹小脚的时代,李鸿章的这番话可谓石破天惊。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之诟言和。朝臣争劾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