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3海底世界表格式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862017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3海底世界表格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3海底世界表格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3海底世界表格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3海底世界表格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3海底世界表格式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3. 海底世界 课题海底世界课型新授课 设 计 说 明 本文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活动、植物及矿藏等 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 然奥秘的兴趣。教学时,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 生探究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学前准备 1.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学生) 2. 收集海洋景物的图片。(师生) 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 11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文。 3. 了解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重点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学生) 2收集海洋景物的图片。 (师生) 3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 激趣 导 入。 (用时:5 分钟) 1. 出示收集的关于海 洋景物的图片。播放海底 景色的视频。 2.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感受。 3. 板书课题。 1. 学生看图片和视频,谈 对海底世界的感受。 2. 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 3. 齐读课题。 1. 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什 么印象? _ _ 2 二、 读文 识 字。 (用时: 15 分钟) 1.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 自读课文,

3、读准字音 , 读通 句子,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语。 2. 学生自学生字新 词,教师指导书写。 3. 教师检测生字掌握 情况 1. 熟读课文,边读边自学 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 同桌交流讨论或查字 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3. 认真读写生字,同桌互 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 给下面汉字补充音节。 q_ _ j_ 窃私警 _ o _ o _ 胞藻属 三、 再读 课 文, 整体 感 知。 (用时: 15 分钟) 1. 学生再读课文,了 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梳理课文 的段落层次,了解每段讲 了什么。 3. 点名学生读第一自 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体会其作用。 1.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

4、文, 了解课文的内容。 2. 全班交流讨论,理清课 文的段落层次。 3. 反复读首尾两段,根据 全文内容体会其作用。 3. 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是_ ,最后一个自 然段的作用是 _ 。 4. 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 句? _ 四、 布置 作 业。 (用时:5 分钟) 出示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熟读课文。 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 理解的地方。 教 学 反 思 识字教学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有助于 学生读好文章, 理解内容。这节课的识字教学环节达到了 预期的效果。 其次,本次教学主要通过朗读, 让学生找出 文章的中心句, 抓住重点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

5、。 这一方法 简单适用,收到的效果也很好。 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3.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 复习 导 入。 (用时:5 分钟) 安排学生默读课文, 交流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回答:课文是从哪几个方 面介绍海底的? 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回答 问题。 课文是从海底的光线、声 音、动物的活动、海底植物、 矿物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的。 二、 精读 理 解。 (用时: 28 分钟) 1.

6、 指导学生读第二自 然段。 (1)了解海底的光 线。 (2) 理解 “波涛澎湃” 的意思。 2. 学生默读第三自然 段。思考: (1) 语段开头是什么 问句? (2) 这段话是围绕哪 句话来写的? (3)理解“窃窃私 语” 。 3. 指导学生阅读第四 自然段,思考: 1.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小 组交流了解海底的光线, 讨论 “波涛澎湃”的意思。 2. 默读第三自然段。 交流: 语段开头是一个设 问句;这段话是围绕“海底的 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来写 的。 “窃窃私语”指私下里小 声交谈。 3. 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 段。交流问题: (1)第一句是中心句。 (2)介绍了海参、梭子 鱼、乌贼、章鱼、贝

7、类。 (3)指贝类巴在船底, 自己不动就能到别的地方。 5. 仿写拟声词。 例:蜜蜂(嗡嗡) 小狗() 小鸟() 小羊() 小鸡() 6.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 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 窃私语 。 _ _ (2)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 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 途旅行 。 _ 4 (1)用“”画出中心 句。 (2) 文中介绍了哪几 种鱼的活动? (3) “免费的长途旅 行”是什么意思? 4. 读第五、六自然段, 思考: (1) 这两个自然段从 哪些方面介绍了海底世 界? (2) 课文从哪些方面 介绍了海底植物? 4. 读第五、六自然段,小 组交流讨论问题。 (1)从海

8、底的植物和矿 藏来介绍的。 (2)从植物的颜色和大 小两方面来介绍。 _ 三、 总结 拓 展。 (用时:7 分钟) 1. 浏览全文,总结从 文中知道了哪些关于海底 的知识。 2. 展示自己收集的关 于海底的资料。 1. 全班交流关于海底的 知识。 2. 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资 料,丰富见闻。 板 书 设 计 5 教 学 反 思 由于学生对文中描述的漆黑的深海光点闪烁、动物们 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及海底的植物都不是很清 楚,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而, 多媒体的运用,突破了这一难点,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最终学习效果较好。 海底世界教学片段 比较句子,体会词句的妙用。

9、( 教学重点 ) 师: 海底动物会像人一样说话吗? 生: (齐答)不会。 师:课文中用“窃窃私语”来形容动物发出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我们根本听不到,怎么办呢?别着急,老师给你们戴上特制的“水中听 音器” ,我们来听一听海底有哪些奇妙的声音。 (多媒体播放录音) 生:我听到了呜呜、叽叽、嗡嗡等各种奇怪的声音。 (幻灯片出示文中描写声音的句子) 师: “有嗡嗡声,有啾啾声,有汪汪声”这句话和书上的句子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 生 1:我更喜欢书上的句子,书上写“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我好像真的听到海底动物像蜜蜂一样嗡 嗡的叫声。 生 2

10、:我也喜欢书上的句子,书上用“有的像一样”打比方的方法,用我们熟悉的蜜蜂、小鸟、 小狗、人打呼噜的声音,我认为很形象。 师:书上的句子写得多形象、多生动啊!句子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加深我们对大海深处声音的 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哪位同学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刚才听到的声音? (学生再次发言、交流) 6 7 非雪天不能读书 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 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

11、、秋收秋种, 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 ch)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 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苗条。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香来吃,吃饭后又翻 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 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 )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 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 我生平所读的书, 在那些雪天里读

12、的最多, 也记忆最深。 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 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 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 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 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 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 不多了。 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 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翻神思的投 入和彻骨的深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