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考前特训 同步练习(八)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7851877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考前特训 同步练习(八)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9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考前特训 同步练习(八)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9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考前特训 同步练习(八)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9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考前特训 同步练习(八)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9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考前特训 同步练习(八)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考前特训 同步练习(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考前特训 同步练习(八)(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考前特训(八)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绿色的追逐我们常说生命是绿色的,而对于生命的追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绿色的追逐,这种追逐本身也彰显出绿色是一种生机勃勃斗志昂扬的颜色。动物的追逐中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那就是长途跋涉夸父追日的精神。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这口气与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是何等的不同。由此可见,陶渊明是懂得夸父的,夸父是不需要一个外在的理由,追日本身是他的目的。夸父精神,首先是对目标的心无旁鹜,在卡拉哈里沙漠和东非平原上,我们找到了这样的矢志不渝。干旱的卡拉哈里沙漠,象群发起了寻找水源的跋涉。这里曾经拥有非洲大陆上最大的淡

2、水湖之一马家迪加底湖,如今却只剩一片烈日下的盐和沙子,但那一脉淡水保留了下来,像卡拉哈里沙漠的一块宝石,一旦有降雨,沙漠的某一角,总会再现昔日琥珀般的辉煌 旱季过后的第一场降雨即将来临的时候,远方飘来的新鲜空气的味道,引起了沙漠上寻找宝石的迁徙。躁动从象群开始,水牛、斑马、跳羚都加入进来,迁移的队伍越来越大。它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向沙漠深处走,那里会有新的草场。东非草原上聚集了近150万头的角马,为了寻找更好的草场,它们现在必须向南迁徙。它们将途经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跋涉800多千米。角马必须在5月之前抵达塞伦盖提大草原。5月旱季开始之后,塞伦盖提的沃野也会变成荒原,它们将转向西北方向寻找新的草

3、场。角马中的很多已经不止一次参加过这种长途跋涉,对于那些新生命来说,这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一路有太多的岔路口,生还是死甚至由不得自己。“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山海经上寥寥片语,对夸父这一路的艰辛只字未提,我们只能靠想象来真补这一空白,山路漫漫,夸父磨破了脚,又结了茧。猛兽窥伺,夸父流了血又结了疤,太阳还在前头,脚步不能停下,这就是夸父精神不畏艰难,执著、坚韧。角马的一路颇为凶险,从出发的那天起,鬣狗就一路潜伏在角马群左右,伺机而动。它们是小角马最大的威胁,在草木丛生道路狭窄的地方,行进的速度不得不放慢,碧草环绕的池塘对角马而言简直是伊甸园。然而悲剧发生了,天堂顿时变成地狱。一些小飞虫也来落井下

4、石,飞虫顺着角马的鼻孔飞到他们的脑腔中,大脑受损的角马只能曝尸荒野。角马准备通过狮子的领地,每次他们都会给狮子留下丰厚的礼物。混乱,一片混乱。混乱给角马群带来很大的损失。小角马也容易在这个时候和它们的妈妈走散。失去母乳的哺育,新生不久的小角马会脱水,再难支撑着走下去,这是它第一次上路,也是最后一次。有死就有生,如果这一路只有悲伤,即便伟大,那也只是个无趣的过程,追逐也失去了它的意义。追逐中一定是有快乐的,这快乐在死亡的衬托下,显得高贵。现在是2月,是角马繁殖的季节。一头小角马出生之后,5分钟内就能学会走路了。再过2个星期,它们就能和妈妈跑得一样快了。这新生命不但令它们的父母雀跃,也给这片将要告

5、别的土地平添了一股生机。角马走到了格鲁麦提河边,要达到目的地,它们必须穿过这条河流,这河流见证了角马家族千百年的跋涉,见证者还有格鲁麦提的主人尼罗河鳄鱼。鳄鱼早已知道这是角马群的必经之地,它们盘踞在塔利,等待上门的美餐。角马群犹豫了,沉默了。不是在沉默中死去,就是在沉默中爆发。角马选择了后者,一只角马向河对岸冲了过去,紧接着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整个角马群。乘着这胜利,角马群一路高歌,想必夸父也是快乐的吧。“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追到太阳要落下的地方,似乎还分不出胜负。遥想一路急奔的夸父,该是怎样的血脉沸腾。他低了头,继续奔跑,丝毫没有畏惧下一刻他可能被太阳灼伤,又或许他渴望那样的燃烧。追

6、逐本来就是这样,生和死,地狱和乐土,就这样手牵手地交错在一起,追逐原本就这样痛并快乐着。经历了一年多的跋涉,角马群的面前也只剩下最后一条河。越过这条河它们就可以尽情地享受对岸的青草了。它们争先恐后地跳下了河,又相互践踏着往岸上爬,其中有些角马恐怕永远也爬不上岸了。 伤痕累累的尸体铺满了河床,被活下来的角马遗弃在那里。但那些幸运的、强壮的,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角马的乐园。它们将在这时稍作停留,然后继续重复着祖先走了千百年的道路。夸父追日,太阳西行,它们都一样执著,然后追逐多一个注脚永无休止的跋涉。(节选自CCTV科教文行动之绿色的追逐)1角马在迁徙过程中经历那些具体的凶险威胁?(4分)2这是一篇科普

7、作品,作者为什么要多次提到夸父追日的故事?(5分)3结合本文的内容及自己的认识,分析作者为什么把标题定为“绿色的追逐”? (6分)参考答案1(4分)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沙漠干旱的威胁来自鬣狗、狮子、鳄鱼等强大肉食类动物的威胁来自无法防备的小飞虫的威胁来自渡河时相互践踏的威胁。(每答出一点给1分,如果把“鬣狗、狮子、鳄鱼”分3点答写,3点当1点给分,说明没有整合好信息)2(5分)对文本的某些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D作者采用的是类比手法,用夸父追日的精神来类比角马在跋涉中对目标心无旁鹜、不畏艰难,执著、坚韧等精神。(2分,类比手法1分,精神1分,关于“精神”的具体内容,符

8、合文意即可)这是科普作品不同于一般科技说明文的语言特色(1分)引用夸父追日的故事,准确地表达出角马在长途跋涉中的艰辛以及执著精神,通俗易懂,形象生动。(2分)3(6分)探讨文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力层级:F“绿色的追逐”是指动物在迁徙、追逐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一种生机勃勃的昂扬斗志。“绿色”是生命之源,而动物的迁徙、追逐是为了物种的生存、延续,所以是“绿色的追逐”“绿色”象征希望,文中角马在跋涉中永不言弃的精神是绿色的精神。“绿色的追逐”采用的是移就修辞,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注意,读来引人入胜。(内涵占4分,前3点任意两点得4分。作用2分。只要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家有“胡同”忆陈垣先生陆其国 说家有“胡同”,容易让人误以为家坐落在胡同里。想想也是,家在胡同再正常不过。如说胡同在家里即家有“胡同”,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确有一个人这样说,他就是历史学家陈垣。 陈垣字援庵,生于l880年,卒于l971年,广东新会人。辛亥革命后,陈垣到北京,开始钻研文史。一生从事教育达七十年,并先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平图书馆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兼故宫图书馆馆长等职。 陈垣是李希泌的父执,李曾撰文说起有一次陈垣的助手和学生刘乃和在老师家,遵师命去书房取一部元六十家文集目录稿本,陈垣告诉刘此书在第几条“胡同”第几层书架;一会儿又要取一张老照片,那在第几条“胡同”第几层书架,刘

10、皆随手取来。李希泌对陈老这样得心应手地使用自己的图书资料,既惊讶,又佩服。1964年夏,李希泌陪同亚非学会负责人艾毅根拜访陈垣,应客人要求,陈垣请客人参观厢房里的藏书。“厢房的面积并不大,但书架一行一行地排列得很整齐,行与行之间留有一条通道,陈老名之为胡同,顺序名之为第一条胡同、第二条胡同。书架上的书也放得很整齐。”(李希泌语) 原来“胡同”是陈垣喻指他的藏书室。在我看来,陈垣自况家有“胡同”,盖缘于他腹有诗书。腹有诗书的人,即使家无“胡同”,依然可以气定神闲,因为他已在心里“砌”起了“胡同”;反之,腹无诗书,即使在家里砸钱堆起再多的“胡同”,不过是附庸风雅,华而不实。由是观之,一个人要做到腹

11、有诗书,家里有无“胡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要有“胡同”;这是一种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抵达;这里包含的已不仅仅是学问和学识,还有人品人格,乃至学术精神。能完成这种抵达的人很少,就像陈垣家有“胡同”,并与之融会贯通的人很少一样。但惟其少,才更令我们这些后人敬仰。敬仰他、也是敬仰真学问、真学识,更是敬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 陈垣的弟子赵光贤,曾对梁启超根据新唐书薛延陀传里“值贞观二年突厥叶护可汗见弑”的记载,考证出唐玄奘赴印度出发年代为贞观元年,而非历来以为的贞观三年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读到l924年lo月上海东方杂志上发表的陈垣书内学院校慈恩传后一文,该文将梁氏的诸条考证一一驳倒。“其中

12、有一条我记得最清楚,就是先生据通典、册府元龟诸书,证明在贞观元年(不是二年)被杀的是统叶护,而玄奘到西突厥素叶城见到的是统叶护的儿子肆叶护。一字之差,遂成大错。当时我想,原来我国还有比梁氏更高明的人,从此使我五体投地地佩服的人不是梁任公而是援庵先生了。”(赵光贤语) 当然,做一个学人,学问固然重要,风骨更不可缺。通鉴胡注表微是陈垣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从这部书很可以看出陈垣的风骨。陈垣读胡三省通鉴注时,正身处敌伪统治的北平,人民生活在黑暗中。他说自己“精神异常痛苦,阅读胡注,体会了他当日的心情,慨叹彼此的遭遇,忍不住流泪,甚至痛哭。”感情的接近,思想的相通,各自身受的苦难,驱使陈垣下决定为胡注写出

13、“表微”。这部著作彰显了胡三省的内心情怀,也凸显出陈垣的民族气节和学人傲骨。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由“胡同”在家里说起,再引出回忆的对象,开篇出人意料,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的叙评做了很好的铺垫。 B文章第二段对陈垣的简要介绍,说明了陈垣学术生涯的漫长以及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丰富经历,在全文起到总领作用。 C文中引用李希泌的话介绍了陈垣家中的“胡同”的具体设置,说明了陈垣家中藏书的丰富以及他能很好地管理与使用。 D文章用较大篇幅引用赵光贤的话,内容上突出了陈垣的博学与治学的严谨,形式上体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对真实性的要求。 E本文在详

14、细叙写“胡同”、简要评价人物的基础上,点明文章的主旨拥有大量的藏书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文中说“这是一种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抵达”,应该如何实现这一“抵达”?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3文章标题为“家有胡同”,但后两段并未提及“胡同”。请对后两段的作用进行探究。(6分) 答: 答案1(5分) B E(B“总领作用”有误。E文章的主旨在于如何治学和做人。) 2(4分) 实现这一“抵达”首先要由拥有藏书到腹有诗书,富有学问和学识;再次要能对所学诗书融会贯通,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与评析,将学问和学识化为自己的人品人格。 3(6分) 答案示例:文中的“胡同”有内外之分,后两段虽未提及“

15、胡同”,但实际上也是在写“胡同”,写的不是陈垣家中外在的“胡同”藏书,而是陈垣内在的“胡同”学问和风骨;后两段承接第四段的评价,由前文对陈垣得心应手地使用藏书的赞叹,上升到对陈垣的学问和风骨的敬佩,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和文章的内涵。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布衣学者张中行张昌华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清光绪三十四年,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1936年北大毕业,一直吃笔墨饭,曾在中、小学教过书;建国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编教科书,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数十年如一日在煮字疗饥中度过。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直到耄耋之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称其“布衣”,是当之又当。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不仅思考老庄、孔孟,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著述宏富。谓其学者,名副其实。季羡林评论他“学富五车,腹笥丰盈”,是“高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