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历史背景上考察我国开放经济

上传人:GO****月 文档编号:147794545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大历史背景上考察我国开放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从大历史背景上考察我国开放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从大历史背景上考察我国开放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从大历史背景上考察我国开放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从大历史背景上考察我国开放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大历史背景上考察我国开放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大历史背景上考察我国开放经济(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大历史背景上考察我国开放经济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无疑,改革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对外贸易增长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推动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上升到全世界最高水平。1978年,中国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分别只有97.5亿美元、108.9亿美元和206.4亿美元,在世界贸易格局中无足轻重;1981年,中国在世界货物出口、货物进口、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位次分别为第19位、第21位、第22位,在世界货物出口、进口、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均只有1.1%; 世贸组织统计,转引自商务部规划财务司:对外经济贸易简要统计(2002),第126页。2007年,中国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已经分别达到121

2、80.2亿美元、9558.2亿美元、21738.3亿美元,蝉联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在19782007年的29年里,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04.3倍,年均增长17.42%,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幅度,中国外贸依存度随之跃上了全世界其它大国所无法比拟的高度:其它大国外贸依存度通常很少达到30%,即使以外向型经济而著称、号称“贸易立国”的日本,2003年其GDP为1996.6万亿日元,进出口总额为98.8843万亿日元,外贸依存度不过5.0%;但中国外贸依存度1995年就达到了39.7%,近年一直在70%左右,2007年为64.4%。 按2007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1美元兑7.3046亿美元计

3、算,2007年我国GDP初步核算数246619亿元(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崛起成为7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贸易界最大的变化之一,特别是入世以来中国经济的表现可圈可点,以至于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把中国当作1980年代以来 即二战之后日本崛起成为举世公认贸易强国之后。全球化时代最大的成功故事来描绘。有鉴于此,在尽可能广阔的时空背景上考察我国建设开放经济的基本理论、实践和经验,无疑是有益的。一、开放经济基本理论(一)开放经济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关于实施开放经济对一国经济运行及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还是从事实际工作的官员、企业家,对此均多有论述。20世纪初,美国

4、商务部长雷德菲尔德(WCRedfield)有名言道:“曾经有人说过,对外贸易的总数仅仅不过是国内贸易总额的1/10,国内市场毕竟是最重要的事情。对此我的回答是:钟摆决不会象钟那么大,但是它控制这架机器的全部运转。我们的对外贸易,我们的出口,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控制美国在国际金融和世界贸易联合体中的地位的那种事物。” 姚曾荫主编:国际贸易概论,第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对国际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推崇备至,在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决定各国经济进步的原因是属于国际贸易研究的范围”的著名论断。俄林对国际贸易

5、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颇为强调,在其代表作区际与国际贸易中,他提出,“国际贸易一般来说增加国民收入”; 俄林:区际与国际贸易,第197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简直不能想象,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如果没有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俄林:区际与国际贸易,第340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许多发展问题可以借助一种区际和国际贸易理论来卓有成效地加以分析”。 俄林:区际与国际贸易,第340341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20世纪3050年代,罗伯逊(D. H. Robertson)和纳克斯(N. Nurkse)集前人论述之大成,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6、 growth)”理论。简而言之,自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问世和逐渐成长以来,对外贸易之所以能够成为某些国家“经济增长发动机”,首先是由于直接、间接地扩大了该国的市场规模。出口的扩大,增加了对向出口部门提供投入品的部门和消费品的需求,因此,出口收入的增长会造成整个国民收入的多倍增长。由于贸易商品构成的变化,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建立以来对外贸易带动其他部门增长的乘数效应高于前代。受运输能力所限,前代陆地贸易主导商品只能是体积小、价值高的奢侈品,这类商品所需要的投入品甚少。相反,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建立以来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运输能力大,数量庞大的日用消费品跃居主导商品,这类商品所需投入品多;同时,对外贸易的

7、空前发展也为国内产业取得了新的原料等来源。对外经贸的联锁效应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新市场和新原料来源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在原来层次上的外延扩张,而是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因为更广大的市场促进了分工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进而激励了生产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扩散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开辟了一个从未进入的新的市场”与“控制了新的生产原料和半成品的供给来源”均被纳入“创新”的情况。(二)社会主义经济本质上必然应该是一种开放经济从社会形态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经济本质上就要求是一种开放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时代便已经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

8、,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共产党宣言)。所谓经济全球化,并非如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二战后的新生事物,而是一种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建立、扩张同步的由来已久的进程。1571年西班牙人建立马尼拉殖民首府,接待驶向中国的白银船只之日,便是现代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步之时。诞生于资本主义母腹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在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进步因素的基础上发展,因而也就必然应该是一种开放经济。不仅如此,“社会主义不是一种资本主义以外的阶段,而是对它的替代一种没有分享工业革命的国家能够效仿工业技术成就的手段,一种在不同的竞争规则下取得迅速积累的手段” 【英】琼罗宾逊:现代经济学导论,第399页,商务印书馆,1

9、982年。现实社会主义首先是从“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即相对欠发达国家甚至是非常落后的国家打开了突破口,这些国家的国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政权的期望对内是社会公正,对外则是快速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经济基础,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揭示了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一本质特性。正由于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本身就可以总结为“赶超战略”,其目标本身就是在国际背景下选择确定的,社会主义经济本质上就必然是一种开放经济。(三)社会主义国家始终重视建设开放经济在实践中,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政权建立之后,最高领袖都非常重视发展对外经贸,取得外部资源和市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早在二战

10、后发展经济学兴起前几十年,列宁便第一个系统研究了经济落后国家如何依据自身经济状况,采取适宜的对外贸易和外资政策,以便加速本国经济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早在十月革命当天(1917年11月7日),列宁就在全俄工农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表明了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对外经贸的意愿,他指出,在国际关系方面,“我们拒绝一切关于掠夺和暴力的条款,但是我们乐于接受一切关于睦邻关系的条款和经济协定,这些是我们不能拒绝的。” 列宁全集第33卷,第15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版。在发展开放经济的必要性方面,列宁指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

11、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 列宁全集第3卷,第50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版。他同时分析了苏维埃俄国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开展对外经贸的可行性,指出经济全球化(尽管当时没有采用这样的词汇)的力量将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压制自己对苏维埃政权的敌视,与苏俄开展贸易往来:“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迫使他们走上这条同我们往来的道路。” 列宁全集第42卷,第332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版。在科技

12、领域,列宁曾经作过如此断言:社会主义没有以最新科学的最高水平为基础的大工业技术是不可想象的。由于现实社会主义诞生于经济和科技发展相对落后的世界“资本主义链条薄弱环节”,获取先进科技是对外经贸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践中,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相当关注吸取外国先进科技。在苏维埃政权初期,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建立了科技司,决定在国外成立外国科技局,组建了购买和推销外国著作的中央国际委员会。 【苏】B.C.列利丘克: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第339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列宁要求,“尽力使19141921年间国外出版的最新科技(化学、物理学、电工学、医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

13、杂志和书籍在莫斯科、彼得格勒和共和国各大城市的专业图书馆里都备有一份,并做到按时收到一切期刊”。他强调,“在最新式的机器中一切最重要的机器” 列宁全集,第51卷,第385、274页,人民出版社。首都都应各有一台。同样,新中国的缔造者们无论是在为红色根据地生存而战之际,还是在逐鹿中原大局已定、以胜利者的姿态准备着手建设这个国家时,他们对对外经贸都持有开放态度,希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尽可能广泛地利用国内外资源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早在1936年,毛泽东和斯诺的谈话中就曾提出,在获得“真正的独立和民主”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外国资本投资,也可以借取外债。当中国真正获得了独立时,外国正当贸易利益就可以享有比以

14、前更多的机会,苏维埃政府是欢迎外国投资的。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第40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在19441945年间会见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的多次谈话中,毛泽东同志就发展对外经济合作提出了丰富的设想。在向中共七大提交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的“工业问题”一节中,毛泽东同志还就引进外资专门作了一段论述:“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不外两方面: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之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对于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都有利的事业,是中国在得到一个巩固的国内和平与国际和平,

15、得到一个彻底的政治改革与土地改革之后,能够蓬蓬勃勃地发展大规模的轻重工业与近代化的农业。在这个基础上,外国投资的容纳量将是非常广大的。一个政治上倒退与经济上贫困的中国,则不但对于中国人民非常不利,对于外国人民也是不利的。” 转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第735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又,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删去了这段话,可能与当时的客观形势和毛泽东主观认识的变化都有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有问题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做,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正在互相

16、竞争。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5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正是考虑到可能遭到西方封锁的风险,为了给中国保留一处对外经贸的窗口,新中国的奠基者们在解放初期才没有收复本来唾手可得的港澳,而是利用其作为通向国际市场的窗口。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开放度较低,并不符合我国意愿,而是西方集团和后来苏联集团封锁所致。早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成立之初,美国国务院就制定NSC41号文件,开始收紧对华贸易,到1951年5月18日便发展到操纵联合国大会对华实施贸易禁运,以至于巴统对华禁运项目竟然多达对苏禁运项目的两倍。 黄志平编著:美国巴统是怎样进行出口管制的,第2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