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学业达标训练: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7721637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学业达标训练: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学业达标训练: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学业达标训练: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学业达标训练: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学业达标训练: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学业达标训练: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学业达标训练: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课堂学业达标训练:第20 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选择题 1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 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代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图中的数字可以得出第一届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实 际上执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答案: A 2、 共同纲领之所以作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 主

2、要是因为它() A.是新政协会议通过的 B.在当时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主要内容都是正确的 D.规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职权,且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和政权的性质等,D项是 B 项的原因之一,但不可等同。 答案: B 第 2 页 3有学者指出,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民主 政治史上一个伟大创举。这主要是指人民政协 ( ) 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始终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机 关的职能以各党派平等合作为和平建国的途径是民主党派和 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政协的认

3、识。人民政协在19491954 年 代行人大的职能,之后变成统一战线组织,因此不正确,与史实 不符,故 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41949 年 9 月 30 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标题“中国人民政 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 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 )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解析:“人民大宪章”指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一个国 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 是制定其他

4、各项法律法规的依据。共 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 性质。 第 3 页 答案: B 5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 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 合唱”主要指的是 ( )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解析: 与西方政党政治的相互打压相比, 我国的政党政治是“大合唱”, 表明我国政党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故选 C项。 答案: C 61953 年 12 月,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

5、基层选举。在天津选民投 票日,恰逢女青年蒋宝珍要举行婚礼,她为了参加选举,把婚礼推迟 了两个小时。她说:“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她所说的后一 件喜事是指投票选举 ( )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人大代表 D政协委员 解析:由材料中“ 1953 年”“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可以看出是 选举“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故选C项。 第 4 页 答案: C 7为了制定 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 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 参加讨论的有 1 亿 5 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 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 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 件。这说明 195

6、4 年宪法 (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由 1954 年宪法的制定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全民讨论了 近三个月”“意见共138万条”等信息,可以看出1954年宪法的制 定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答案: C 8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会议开始政协性质有 了变化。“政协性质有了变化”的原因在于 (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解析: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7、,1956 年三 大改造完成,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排除A、B两项;1954 年第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全国人大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政协 第 5 页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结束, 成为参政议政的政治协商机构,故其性质发 生了变化, C项符合题意; D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 C 9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 (归顺、 平定之意 )改为呼和浩特 ( 意 为青色的城 ) 、将迪化 ( 开导、教化之意 ) 改为乌鲁木齐 ( 意为优美牧 场),这说明新中国 (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 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有归顺、平定

8、之意的归绥改为呼和浩特 (意为青色的城 );把有开导、教化之意的迪化改为乌鲁木齐( 意为优 美牧场 ),反映了新中国实行各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故选B项。 答案: B 10 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 A民族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 C共同发展 D团结互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A项是处理民族关系的目的, C、D两 项是发展民族关系的政策。 第 6 页 答案: B 11海南省的行政区划中包括4 个黎族自治县和2 个苗族自治县。 由 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

9、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由“黎族自治县”“苗族自治县”等信息可知,我国在少数民 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B 1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 A.真正实现我国各民族平等 B.保障少数民族的发展权利 C.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D.为改革开放创造条件 解析:注意教材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意义的叙述:“满足了少数 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实现了民族平等, 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 民族的团结。”由此可推导出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 第 7 页 它的地方委员

10、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 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 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椎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 年 9 月 7 日) 材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 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在此以后它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 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 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

11、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认识。 解析:第 (1) 问根据材料信息“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 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 国”可归纳原因。 第(2) 问结合材料二即可归纳出答案。第(3) 问结合 所学归纳,要求符合史实即可。 答案: (1) 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地改革没有完成,人民进步的程度 ( 政 治觉悟和文化素养 )尚不足。 (2) 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历史形成的,它 是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辅相成的,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 它 第 8

12、页 也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口号,也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 的产物到去年, 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这个口号就明确地提 出来了。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初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怎样的职 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具体历史条件”指什 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有什 么意义?

13、 解析:第( 1)问需要从统一战线和人大职权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第 (2) 问可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改造及影响等角度思考; 第(3)问应从扩大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和政党制度的发展等方面分 析。 答案:( 1)既是统一战线组织,又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第 9 页 (3)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 建设社会主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 展到一个新阶段。 15如何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我党为此做出了成功的探索。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1 年 3 月 4 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民

14、族区域自治试 行条例( 草案)。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西北局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了 关于条例(草案) 征询意见的调查提纲。这是建国后我党实施民族 区域自治的重大举措之一同年8 月 9 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 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8 月 22 日, 举行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届第二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 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决议。就在 这次会议上,宣布正式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 会。筹委会主任是包尔汉?沙赫德拉,副主任是高锦纯、我、安尼瓦 尔?加库林党中央关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的指示,是我 国民族区域自治进程中的重要步骤

15、。 我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 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 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 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总道路前进的、 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 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第 10 页 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 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 袖人物的志愿, 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 权利。 请回答: (1) 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

16、要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 从材料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成员上看, 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在我国发挥了怎样的重大历史作用? 答案: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之一,不可能规定具体实 施的详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制定, 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详细办法,使制度的实施有章可循, 是落实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国家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的细则。 (2)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的领袖人物起着关键的领导作 用,他们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保障少数民族实现真正当家作主的 权利。 (3)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使他们能当家作 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既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又保证祖国 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充分发挥各民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