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卷(B卷)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16808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卷(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卷(B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议用时: 60 分钟 姓名: _班级: _成绩 _ 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 20 题,满分60 分) 1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 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 A. 汉代江南地区 B. 唐代关中地区 C. 宋代太湖地区 D. 明代苏杭地区 【答案】 D 点睛: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 的生产关系。最早出现在丝织中心苏州和杭州,“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 结合明清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导致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

2、主义发展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的因素,要求学生 从政治、经济、思想、统治政策等方面来回答。 2北宋时许多京城文人、市民部喜欢到樊楼(如下图)这座酒家饮酒作乐,享受时光。下列叙述符合历 史事实的有 樊楼旁便是开封城的商业区市,定时开市,定时闭市 北宋京城文人在樊楼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开封市民喜欢在深夜里结伴上灯火辉煌的樊楼喝酒看戏 紧邻樊楼不远处便是京城中心的草市,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 A. B. C. D. 【答案】 D 点睛: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 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

3、;根据这 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 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3“在货币机能上,金属货币可以由别种材料造成的记号或象征来代替”。纸在北宋最早成为金属币的 “记号或象征”,是因为 A. 纸价昂贵,与金属币价值相当 B. 交通便捷,纸币更便于流通 C. 经济萦荣,票证信用得以发展 D. 政局动荡,政府进行货币改革 【答案】 C 【解析】纸在北宋最早成为金属币的“记号或象征”是指纸质货币交子出现,原因不是纸价昂贵,故A 项错误。纸币因其材质不如金属货币利于流通,故B 项错

4、误。纸币出现是由于金属货币沉重不利于大宗 贸易,故是商品经济繁荣,票证制度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 D项不是纸币出现的原因,故D项错误。 4“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 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 丝 B. 棉 C. 毛 D. 麻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丝织品在古代属于富贵人家所用的名贵衣料,这与材料中“劳动人民”不符, 故 A 项错误。元朝以后,由于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棉纺产品才开始增多,这与材料的时间“诸葛亮生活 的时代”不符,故B 项错误。毛料是游牧民族的服饰,在中原地区并不十分广泛,故C 项错误。麻布衣 服在中

5、国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由于比较廉价而广泛适用于劳动人民,故D项正确。 5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 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 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B. 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C.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答案】 C 点睛:学生误选C。历史研究的一个原则“孤证不立”,意思是,如果只有一条证据支持某个结论,这 个结论是不可接受的,在逻辑学上,称为弱命题。比如历史上某一事件,如果只有一条记录,没有其他 不同来源的记录做应证,一般就不会作为确定的史实。针对本题,不能说明张居正一个人就代表了士大

6、夫对商业的态度。 6下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 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 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 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D. “商业革命”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在第二次工业 革命后,而图片反映的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故A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 发生,商业范围和贸易中心变化,故D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欧洲列强纷纷开展远航探险活动,故C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它们建立海外贸易据点进行贸易和殖民扩张,故B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 选 A。 7有学者说,新航路的

7、开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单边性贸易”模式;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材 料中“单边性贸易”模式的实质是 A. 欧洲经济开始主导世界 B. 亚洲传统经济仍有其优势 C. 西方殖民扩张步伐加快 D. 东方日益沦为西方殖民地 【答案】 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结合所学进行选择。 81889 年,自 1867 年以来的第三次万国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如下图),正值法国大革命100 周年。 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的物品有 发电机 电话 三轮汽车 飞机 A. B. C. D. 【答案】 C 【解析】材料“ 188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8、有:电的发明和使用、内燃机与 飞机,而飞机是20 世纪初发明的,故排除,所以答案选C。 9“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 得多”据此观点,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 A. 殖民扩张 B. 代议制确立 C. 工业革命 D. 圈地运动 【答案】 A 【解析】材料“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将会缓慢得多”说明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A项正确; BCD项都晚于 A项。 10“契约持有农是17 世纪以来英国普遍兴起的一个农民群体。他们与地主签订长期租约,在经营壮大

9、 时会扩大租赁土地面积并雇佣农业工人进行生产。他们能够募集并经营巨额价值的股金,以运营数百甚 或数千英亩土地。他们 A. 是周地运动的推动者 B. 倡导共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君主制 C. 是工业革命的发起者 D. 实力较弱,依附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答案】 A 1120 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 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A. 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 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 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 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

10、均需切实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初叶,民族资本主 义有所发展,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仍然严重,材料反映了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技术提高竞争力的意 图,故 C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民族产业改进提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是提倡国货抵制洋货,故A 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教育救国的问题,故B 选项错误;“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也不能 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故D选项错误。故选C 。 点睛:本题学生容易选择A 选项,其原因在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初叶,民族资本主义有短暂的 春天,这与群众性的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有关。但从材料的主旨来看,C选项更符合材料的根本意图, 这体现了程度型选择

11、题的特点。 1219281936 年,我国实有的经过登记注册的公司数量从394 家增加到了2702 家,其实收资本总额也 从 1.75 亿元上升到了7.97 亿元。国内出现了更多实力较强、信用良好的民族股份公司。出现这一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 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答案】 C 【名师点睛】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后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 抗战前进一步发展,抗日战争期间遭到毁灭性打击,解放战争期间濒临破产。 13某中学高二

12、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 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他们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 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解析】张謇、荣宗敬、荣德生都是江苏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荣宗敬、 荣德生创办了茂新面粉厂、申新纱厂等民族企业,他们创办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 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他们的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故正确, 故选 D 。 14下图是近代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商标, 该商标内容主要反映出

13、A. 企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B. 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成效明显 C.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D.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答案】 A 151896 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 等地的需要 1907 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 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 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C.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答案】 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情况,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原因 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14、,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故A正确; BC是一战期间 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D 是抗战前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 【名师点睛】 根据 1896 年、1907 年可知, 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情况,BCD时间均不符合, 排除。 16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探索与实践,下列与此相 关的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A. “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解放生产力 B.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 中共十五大进一

15、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答案】 D 17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 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 本因素”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 市场与调控的结合 【答案】 D 【解析】材料反应的“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指发展经济手段市场和计划,1992 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指 出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同年10 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体制,我国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故D正确; 1956 年三

16、大改造完成,1953 年“一五计划”开始,AB 时间不符合题意;江苏经济增长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与“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无关,排除C。 18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 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 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区。温州成为这一 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 【答案】 A 【解析】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所有制方面,改变过去单一的公有制,转 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体制,故A 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农业 改革措施,排除B;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排除C;浙江省温州市的发展与“闽东 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