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2《气压带和风带》6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833)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16419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2《气压带和风带》6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83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2《气压带和风带》6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83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2《气压带和风带》6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83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2《气压带和风带》6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8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2.2《气压带和风带》6Word版含答案(2020100202083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 第 1 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单圈环流形成的条件是( ) A 需要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 B 只需地球不自转 C 只需地表均匀 D 不需附加条件 2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 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 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南信风 D 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3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 B 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 C 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 D 三圈环流依然存在 读“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完成45 题

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点位于30S 附近 B乙点位于30S 附近 C 是冷性气流 D是暖性气流 5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 A 东北风,西南风 B东南风,西北风 C 西南风,东北风 D西北风,东南风 6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 ) A 向西北飘扬 B向东北飘扬 C 向西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7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高低纬度间太阳辐射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C 摩擦力的作用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8下面四幅表示极地东风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9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夏季南移,冬

3、季北移 C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致 D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 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 阴影部分为气压带 ) ”,完成10 11 题。 10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1图中乙所在地的风带名称应该是( ) A 东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 极地东风带 D东南信风带 12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中( 从北极上空看) ,正确的是 ( ) 13关于气压带与风带位置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冬季向南移动夏季向北移动导致气压带、 风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

4、动会引起季风环流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地 中海气候的重要原因 A B C D 二、综合题 14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纬度为 0、30、60、90的点依次是_。 (2)A 处的降水类型常年以_雨为主, B处是 _风带,它是 _环流的 组成部分。 (3)C气压带在大陆上被与其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海平面的等压面向 _凸出,亚欧大陆的等温线向_凸出。 (4)D 所在的风带若在南半球,吹_风;终年在D 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在 _洲分布最广。 (5) 在极地上空观测F 风带,其风向呈_方向运动。 巧学速记 1图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以北半球为例

5、)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可以分为四步来看: 第一步: 地球球面均一, 地球不自转单圈闭合环流,是在单一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 作用下形成的。如图1 所示: 第二步: 地球球面均一, 地球自转三圈环流,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力的共 同作用下形成的,如图2 所示: 图 2 第三步:气压带与风带的纬度分布,如图3 所示: 图 3 注:上述风均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第四步: 地球球面均一, 地球运动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的移动,如图 4 所示: 图 4 特别提醒(1)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近地面形成的低、高气压,称为热力型气压。如赤 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6、 (2) 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气压称为动力型气压。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如 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是以太阳直射赤道为前提的。实际上,在地球公转的过程 中,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由此产生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现象。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考查的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常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结合起来出考题 答案 1A 地表均匀、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地表不均匀,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和季 风环流。 2A 低气压

7、带均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均盛行下沉气流,赤道低气压带与极地高 气压带的形成是热力原因。 3D 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但地表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依然存在,所以三圈环流依 然存在,只不过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现在相反,各个风带的风向都会改变。 4A 5.D 60 S 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其两侧的两个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 高气压带。 气流沿锋面向上爬升,应为暖性气流,即南半球的盛行西风(西北风 ) 。气流 在锋面下方,应为来自极地高压的冷性气流,即南半球的极地东风( 东南风 ) 。 6A 我国南极中山站位于极圈以内的极地东风带内,常年盛行东南风,故五星红旗 向西北飘扬。 7B 三圈环流的形成,其根本

8、的原因是太阳辐射造成的高低纬度的热量不均,从而 形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其所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大气在运动 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形成三圈环流。 8A 南半球极地东风带为东南风,在南极上空看应为逆时针旋转。 9C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北半球大致是夏季北 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反之。 10B 甲位于 30N40N 之间,是副热带地区,所以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11B 乙位于 40N60N 之间,此范围的地表气流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 低气压带,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盛行西风。 12B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是1

9、 月初,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13C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的各种现象。冬季向南移动, 夏季向北 移动, 只是对北半球而言,南半球就不同了;导致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会引起季风环流,因为季风环流也 是大气环流的一种形式;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地中海气候的重要原因,因为夏季 是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冬季是受西风带的影响。 14(1)A 、C、E、G (2) 对流雨东北信风带低纬 (3) 高空高纬 (4) 西北欧 (5) 顺时针 解析由低纬环流到高纬环流,高度越来越低, 因此判断B附近为低纬环流圈,其它依 次

10、类推。 以下内容请删除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 大气、 海洋、陆地等, 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 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 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 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 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 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 (选修教材二 ),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

11、偏重文科的学 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 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 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 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 使教材 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 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 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

12、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 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 解透彻, 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 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 类问题的。又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 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 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 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 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 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

13、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 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 绘图 ), “图不离手” (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 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 地图: “地球运动” , “大气分层” , “山河分布” , “洋流流向” , “国家位置”, “铁路干线” , “工 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 能会认为, 看图太费时间, 不如看书来得快。 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 便于运用, 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 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 因而从整体效

14、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 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 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 “为什么 ?” “怎么办”的问 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样的事物” “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 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 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 的影响, 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 应侧重于 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

15、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 握其成因, 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 是应用而非记忆。2.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 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 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 物理、 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 意义尤其重大。 4.注重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衔接。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 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 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 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 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 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 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 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