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7697797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故乡在一个作家那里代表了什么呢?这使我想起了电影魂断蓝桥中男主人公带着女朋友到他的庄园(亦即他的故乡)时说的一句话,童年是无穷无尽的。那是一个人面对自然,一个小生命面对无穷的大生命时的种种历险,是一个生命本真时期对本体世界的有趣探索。人长大后,便探讨人的世界,于是,名利、哲学、艺术等都充塞着一个实体,即人。文学即人学,这一命题在人文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将人这一实体高高地举了起来,使人类终于认识到了自身的崇

2、高与潜能,但是,它同时也遮蔽了人的虚体,即人在面对无限时的虚无,在面对死亡时的绝望,在进入梦境后的潜在。而那个虚体,往往是与故乡在某个深谷里相遇并潜伏着。在某种意义上,作家就是在描述人的实体存在时,尽最大可能地寻找、记忆甚至想象人的虚体存在。红楼梦看似在对人的日常生活进行写实,实际上最后落在了人的虚体存在上,是中国文学中对人的虚体存在进行了最大可能描述与寻找的作品。西方人将虚体存在称为“彼岸”,中国人则将其称为“虚境”,是道的另一面存在。因而,故乡对于文学的意义具有了形而上的色彩。中国古人的文学方式是人与自然的对话,讲究的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这样的传统使中国人始终对自然有一种对应的本能,将有

3、限的自我融入无限的宇宙之中,将死亡的恐惧化为对道的信仰,而最终将人的实在与空虚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这种传统一直持续了上千年。也许因为诗歌的体量小,不能像小说那样大面积地描述故乡,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我们很少听说李白的什么地方或杜甫的什么地域。小说不同,它用庞大的文字创造了一个世界,一个与那个作家的童年、故乡、知识、经历、愿望甚至梦境等相一致的世界。这种现象到新世纪时似乎变得“自觉”,作家群的地域现象越来越突出。与其说是作家的自觉,倒不如说是作家的增加使作家群和地域特色越来越明显。比如,拿西部来说,在现代文学史上,连一个西部作家的影子都未掠过,但是,自延安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之后,不久便有柳青出现。

4、之后一段时间,先是路遥捧出了平凡的世界,接着是陈忠实推出了白鹿原,再是贾平凹奉献了怀念狼高兴古炉带灯等,将陕西那片深厚的土地挖得越来越深。再往西走,便是刘亮程的村庄。刘亮程的散文和小说似乎都在建设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一个孤独的人在做着一件孤独的事,即感悟世界。这样的行为到底有没有意义?它能否成为一种文学现象?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即全球化语境下,地域文化有多大的生存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从反面证明人类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小,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存在变得日渐严峻。也许在过去的几千年间,人类想方设法使文化趋同,今天这样一种方式仍然在进行,如对工业文明的全球化推进。但是,

5、这样一种工业化的进程在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更大的困境。当文化的差异越来越小,当地域文化消失殆尽之时,也就是人类被新的庞大的文化体制复制和工具化的时期,尤其是人类被物化和异化将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在这样的境遇下,文学能做点什么?也许一些作家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贾平凹说,他要为家乡立传。雪漠说,他要把正在消失的故乡记录下来,让后来的人们知道,人类曾经如此生活过。自然,文学是可以超越这些的,但是,文学在故乡驻足、落泪、留影、深思,最后将故乡写成一种文学形象,永久地留存于文学的天地,也是极其伟大的,尤其是在今天。(选自2013年7月30目光明日报,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人的虚体”的理

6、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的虚体是相对于人的实体而言的,指的是人面对死亡时候的绝望,在进入梦境之后的潜在,在面对无限时的虚无。B人的虚体是作家在描述人的实体存在时尽力去找寻、记忆甚至去想象的对象。它与故乡在某个深谷里相遇并潜伏着。C人的虚体在西方被称为“彼岸”,在中国是道的另一面存在,在中国文学中,它在红楼梦中得到最大可能的体现。D人的虚体与人的实体在作品中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这与中国古人讲究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文学方式是密切相关的。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从设问入手,举例分析故乡之于文学的意义,接着简要阐释了人的虚体的概念,最后明确故乡对文学的意义

7、具有形而上的色彩。B第段先阐明古典文学中实体和虚体结合的原因,再介绍中国古人的文学方式,接着指出小说更适于表现故乡,并在第3段举例为证。C第、段紧承上文,深入分析了地域文化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的出路,指出了文学作品中对故乡的记录与描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D文章阐述了中国文人执拗于故乡写作的深层原因,提出新时期日趋突出的作家群的地域现象,最后探寻工业文明下文学故乡意义所在。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年时代一个人对自然,对无穷的大生命时的多种历险,是个体生命对本体世界的有趣探索。这种探索的内容中也包括人的虚体。B文学即人学自命题使人类认识到自身的崇高与潜能,同时使作家

8、开始对人的虚体的探寻,故乡对文学的意义便具有形而上的色彩。C小说中创造故乡世界在新世纪作家群中日益明显,除了作家的增加这一因素外,对故乡的写作成了作家的自觉追求也是重要原因。D当今,人类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小,文化多样性存在遇到了巨大挑战。将故乡写成一种文学形象,保护地域文化就可以超越这一切。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

9、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

10、百余人。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改动)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或曰:“公

11、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注:焄蒿凄怆:熏香祭祀引起凄怆的感情。韩文公:韩愈,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刺史恶之,按其狱按:查办B持示宰相,将抵以死抵:抵偿C愈终狂疏,可内移疏:粗疏D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榜:诏书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12、三日,乃送佛祠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B过期不赎,则没入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如水之在地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直言无所忌。他认为华阴令柳涧案件是前后刺史勾结造成的,上书请求治刺史的罪。后御史重审此案,韩愈受到了牵连。B韩愈为官能够造福百姓。因有人从中作梗,韩愈从潮州改任袁州刺史,在袁州他赎买七百多奴隶,让他们回家与父母团聚。C韩愈聪明敏锐,不会诡诈善变;能够始终如一地接纳提携后进之士,经他指导的“韩门弟子”中像孟郊、张籍称名于当时。D韩愈在潮州刺史任上兴办教育,潮州人信仰、缅怀他。作者以“凿井得

13、泉”为喻说明韩愈对潮州深怀眷恋之情,为韩愈正名。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3分)(2)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3分)(3)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贺圣朝留别【宋】叶清臣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注】绿醑(x):美酒。8词的上阕“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两句有何妙处?(4分)9这首词写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10补写出下列

14、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映带左右。,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乙:,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师者,。(韩愈师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我另外的一生已经开始刘亮程我说不出有四个孩子那户人家的穷。他们垒在库

15、车河边的矮小房子,萎缩地挤在同样低矮的一片民舍中间。家里除了土炕上半片烂毡,和炉子上一只黑黑的铁皮茶壶,再也没有什么。没有地、没有果园、没有生意。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大的十二三岁,小的几岁,都呆在家里。母亲病恹恹的样子,父亲偶尔出去打一阵零工。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生活。快中午了,那座冷冷的炉子上会做出怎样一顿饭食,他们的粮食藏在哪里。我同样说不出坐在街边那个老人的孤独。他叫阿不利孜,是亚哈乡农民。他说自己是挖坎土曼的人,挖了一辈子,现在没劲了。村里把他当“五保户”,每月给一点口粮,也够吃了。但他不愿呆在家里等死,每个巴扎日他都上老城来。他在老城里有几个“关系户”,隔些日子他便去那些人家走一趟,他们好赖都会给他一些东西:一块馕、几毛钱、一件旧衣服。更多时候他坐在街边,一坐大半天。看街上赶巴扎的人,听他们吆喝、讨价还价。看着看着,他就瞌睡了,头一歪睡着了。他对我说,小伙子,死亡就是这个样子,他们都在动,你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