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课一练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47637609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课一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课一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课一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课一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习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选择题1.秦国能够完成国家统一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是()A.人民渴望安定统一B.兼并战争使统一局面不断扩大C.秦国地理位置优越D.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大增强2.按照秦王嬴政远交近攻的策略,在兼并六国的战争中,最后一个被吞灭的诸侯国是()A.韩国B.赵国C.魏国D.齐国3.秦在完成统一后,在北方大举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A.抵御匈奴的进攻B.开发边疆C.显示威力D.拓展疆土4.秦王嬴政在完成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秦律5.县是秦朝设立

2、的地方行政机构之一,它有三个主要长官:县令(长)、县尉和县丞。其中,县尉主要负责分管()A.行政 B.军事C.文书D.刑法6.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戍边误期的农民面临被处死的危险B.陈胜等人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C.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D.秦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7.据史载,韩、赵、魏被灭后,“三晋大夫,皆不使秦”。韩国大贵族官僚出身的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这种现象反映出()A.秦的兼并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B.秦巩固统一的任务任重道远C.旧贵族势力阻碍了统一D.秦的统一不利于各地的交流8.西汉中期的严安认为,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

3、人人自以为更生”。他指的是秦的统一()A.稳定了社会秩序B.带来了清明政治C.促进了生产发展D.实现了中央集权9.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废王称皇帝,是秦始皇大胆的革新之举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皇帝制度的创立主要适应了()A.神化皇权的需要B.显示皇帝至尊地位的需要C.结束地方割据的需要D.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需要10.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A.提高行政效率B.确保皇帝的决断权C.避免决策失误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1.秦统一后,有人提出:“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该观点实质上是主张()A.恢复分

4、封制度B.重建宗法秩序C.全面推行郡县制D.以严刑峻法立国12.在秦朝,“令长皆掌治其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由此可见()A.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B.秦统一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C.在秦朝郡是县的上级行政部门D.秦朝时广大人民的赋役负担十分沉重13.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这一体制()A.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C.激化了社会矛盾并导致秦朝短命而亡D.保障了封建政治的清明和高效运作14.秦统一时,面临着“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种局面()A.不利于

5、维护和巩固大一统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元性D.反映了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影响15.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令黔首自实田”,田地所有者“自动陈报所有土地实数,按定制缴纳赋税”。这实际上()A.削夺了地方赋税的征收权B.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度C.进一步瓦解了旧的井田制D.用行政手段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16.经考古测量,秦始皇陵园内墙长1 355米、宽580米,外围墙长2 165米、宽940米,墙基厚8米。坟丘底下是地宫。坟丘西侧有铜车马坑,北部有寝殿、便殿和丽山食官建筑遗存。如此庞大的建筑彰显了()A.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B.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大威力C.秦朝时社会经

6、济的高度发达D.新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活力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适应封建专制政体的要求而出现的。它对于结束长期形成的诸侯割据局面,维护国家统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发展的结果。(2)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体现了封建专制政体的哪些特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春秋后期的各大诸侯国中,战国时期有较大的发展。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以原

7、秦国的制度为基础,自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行之于全国。这套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史称“废封建,置郡县”。秦始皇的这一变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政治变革,具有革命性质。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要求,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1)根据材料,分析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建立郡县制“具有革命性质”。(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要求”的理解。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之富强,

8、得东方游仕之力为多,如商鞅、张仪等皆东方人也,彼辈皆不抱狭义的观念。若使东方贵族机体不推翻,当国者尽如平原、韩非之徒,平民学者不出头,游仕不发迹,一般民众皆受狭义的贵族政体之支配,则秦人力量便不够并吞东方。即以始皇一朝相臣言之,相国吕不韦、昌平君诸人,似乎全非秦之贵族。秦政府实一“东西混合”的政府,亦是一贵族与平民合组的政府。秦借东方人力得天下,自不能专以秦贵族统治,故始皇虽为天子,子弟下侪齐民为匹夫,更不“封建”,虽系始皇卓识,亦当时情势使然。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认为秦能够走向富强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2)指出材料反映的秦朝政治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成因。4高中历史 统

9、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秦国能够完成国家统一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是()A.人民渴望安定统一B.兼并战争使统一局面不断扩大C.秦国地理位置优越D.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大增强答案:D2.按照秦王嬴政远交近攻的策略,在兼并六国的战争中,最后一个被吞灭的诸侯国是()A.韩国B.赵国C.魏国D.齐国解析:在所有诸侯国中,与秦国相距最远的是齐国。答案:D3.秦在完成统一后,在北方大举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A.抵御匈奴的进攻B.开发边疆C.显示威力D.拓展疆土解析:秦完成统一后,虽然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但匈奴族依然是北方的重要威胁。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秦连接了原有的长城又

10、进行了修筑,形成了万里长城。答案:A4.秦王嬴政在完成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秦律解析: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因此,皇帝制度是秦政治体制的核心。答案:A5.县是秦朝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之一,它有三个主要长官:县令(长)、县尉和县丞。其中,县尉主要负责分管()A.行政 B.军事C.文书D.刑法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秦在中央设置太尉,掌管全国的军事事务。因此,可以推断县尉主要负责一县的军事事务。答案:B6.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11、.戍边误期的农民面临被处死的危险B.陈胜等人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C.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D.秦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解析:秦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这是陈胜、吴广起义发生的根本原因。答案:C7.据史载,韩、赵、魏被灭后,“三晋大夫,皆不使秦”。韩国大贵族官僚出身的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这种现象反映出()A.秦的兼并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B.秦巩固统一的任务任重道远C.旧贵族势力阻碍了统一D.秦的统一不利于各地的交流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史料的理解能力。“三晋大夫,皆不使秦”,说明秦虽然统一了韩、赵、魏,但这些地区的旧贵族依然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张良的做

12、法更反映出对秦统一的不满。因此,秦巩固统一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答案:B8.西汉中期的严安认为,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他指的是秦的统一()A.稳定了社会秩序B.带来了清明政治C.促进了生产发展D.实现了中央集权解析:秦统一使黎民“免于战国”,为人民的“更生”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故选A项。答案:A9.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废王称皇帝,是秦始皇大胆的革新之举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皇帝制度的创立主要适应了()A.神化皇权的需要B.显示皇帝至尊地位的需要C.结束地方割据的需要D.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需要解析: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皇权的至高无上,体

13、现出了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帝不是一般意义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而是“大一统”的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皇帝拥有对一切大事的最后裁决权,从根本上说是出于维护大一统局面,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答案:D10.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A.提高行政效率B.确保皇帝的决断权C.避免决策失误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按照秦制,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各有明确的分工。秦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互相牵制,以达到最后由皇帝总揽大权的目的。答案:B11.秦统一后,有人提出:“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该观点实质上是主张

14、()A.恢复分封制度B.重建宗法秩序C.全面推行郡县制D.以严刑峻法立国解析:秦统一后,朝廷内部出现了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争论。材料中的观点是不封皇子与功臣,而以国税重赏,即给予经济照顾,认为这样易于控制他们。故选C项。答案:C12.在秦朝,“令长皆掌治其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由此可见()A.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B.秦统一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C.在秦朝郡是县的上级行政部门D.秦朝时广大人民的赋役负担十分沉重解析:本题提供的史料表明,秦朝的县令、县长每年都要向郡报告所治理区域的基本情况。这表明,郡是县的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答案:C13.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这一体制()A.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C.激化了社会矛盾并导致秦朝短命而亡D.保障了封建政治的清明和高效运作答案:B14.秦统一时,面临着“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种局面()A.不利于维护和巩固大一统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元性D.反映了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影响解析:秦统一后,各地的土地制度、车轨、律令,还有语言文字、习俗各有特色,这种局面不利于维护和巩固统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