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晨读材料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7546461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晨读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晨读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晨读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晨读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晨读材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上学期晨读材料(十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儒家经典文献礼记礼运篇,是孔子在阐述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时明确提出的,为人们刻画和描绘了最理想而崇高的政治目标,最远大而美好的社会愿景,这就是中国人所熟知的“大同”理想。紧接“大同”理想,孔子进一步阐述了他对于“小康”社会的看法。“小康”可以说是较次一级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理想,但也更加接近现实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目标,虽然是出于对上古三代时代状况充满历史想象力的重构而提出的,但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用来审视、评判现实世界的理想社会蓝图与标准,自它们提出之日起,就在历史上不断激发人们改进现状、追求理

2、想的想望、意愿、热忱和行动。在近现代,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与侵侮,更激起了中国人民反抗外侮、追求实现国家富强乃至“天下为公”和“大同”理想的坚定决心与信心。今天,我们党正领导全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并且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止于此,还有更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那就是对“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无限向往与渴求。 那么,从古至今,何以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革命家如此热诚推崇和深沉追求“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和思想境界?天下之为天下,乃是指包含所有人在内的人类整体。自先秦以来,天下便是中国思想家和政治家政治思考和关切的对象,治国平天下或重建天下秩序是他们追求实现的终极政治目标。

3、因此,天下的观念实际上寄托了中国思想家和政治家最崇高而博大的政治理想、道德情怀和价值信仰。那么,如何才能治国平天下或重建天下秩序呢?中国先秦儒、墨、道、法等各家的思想家一致认为,天地之道是最博厚广大、公平无私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们才要在政治上汲汲于辨析天下为公还是天下为私的问题,并一致主张,统治者只有遵循、效法天地之道,才能真正引领整个天下走向太平大治,也就是说,唯有天下为公,才能平治天下,反之,“私者,乱天下者也”。礼运篇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其根本含义即在于此。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想,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最崇高而远大的关于人类美好社会超越性的理想和愿景。但中国的思想家们从不架空虚

4、设一种高远孤悬的天下主义理想,也不认为可以跨越时代的可能性而一下子实现大同社会的终极理想。正如大学所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因此,儒家视域中的修齐治平或家国天下问题所期望达到的,乃是一种不断扩展的“同心圆”秩序或循本末终始之序而层层推进的“差序格局”。今天,倡导“天下的当代性”或“新天下主义”,必须首先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才有可能逐步引领全人类走向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终极理想和崇高目标。当然,另一方面,我们切勿忘记,追求实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终极社会理想始终是我们为之不断努力奋斗的远大而崇高的目标。因为我们中国人是向来没有

5、狭隘的国家观念的,正如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所说:“中国人总愿意与天下之人,同进于大道,同臻于乐利。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天下的人,同进于大道,同臻于乐利,中国人总欣然接受”,而“压服他人,脧削他人,甚而至于消灭他人的思想,中国人是迄今没有的”。总而言之,中国人希望能够循序渐进,而使天下的人都能够同进于大道,共臻于大同。反之,中国人追求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终极理想和崇高目标,并不简单地排斥和否定家国、民族、地域、宗教等种种差异性和特殊性对于世人身份认同和寄托其归属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但在终极理想的意义上,又总是期望能够化天下为一家、四海为兄弟,而使整个天下成为一个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因为只有这样

6、的“天下”,才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天下,才能像我们头上的星空和脚下的大地那样,真正激起和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永恒希望,真正拥有温暖和鼓舞人心的伟大力量【思乡诗鉴赏一】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译文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

7、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赏析此诗大约作于长安二年或三年(702或703年)的春天,抒发了诗人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全诗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波澜起伏。此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这平静的叙述中寓有潮涌般的思绪。次句紧承前句的独游秦,顺流直下冲决了感情的闸门:愁思看春不当春,诗人直呼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我却因为乡愁无心赏玩!长安古都

8、风物形胜,又值冬去春来,节序的推移,自然容易引起异乡人感昔怀今触动愁思。这联诗十四个字,生动地塑造出一个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的诗人自我形象。由于诗中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寓独游秦,看春不当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声情摇曳生姿。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颔联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看顾。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以徒和漫,赋予景物以人性。正应了清人吴乔所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绘景是为写情,这联是首联诗中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化描述,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颈联描

9、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由于其中化用了陈遵的典故,不仅表现了友人英侠豪爽的性格,而且使诗歌具有豪放的气势。公子南桥句,虽没直接写景,然而景已自在其中,春游者风度翩翩,潇洒自得的神志跃然纸上。诗写至此,似乎已完题中有怀。但诗人犹觉未够,又引出尾联诗句。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尾联构思新颖,造语清新。语痴而情真。诗人太熟悉洛阳的一切了,他思念洛城的人,也怀念洛城的风日,更留恋洛城的春光美景。这首诗与一般有怀诗相比,它扩大了有

10、怀的范围。诗贵出于自心(围炉诗话),这联诗正是独出心裁,言人之所不能言。杜审言这首春日京中有怀,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波澜起伏。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很有影响。高三上学期晨读材料(二十)大师靠“修”不靠“评”大师,是指在某领域具有深刻造诣、享有盛誉的人。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的一句演讲词,屡屡被后人引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亦提及了当今大师的稀缺。现实中,无论在哪个领域,大师都是少数,每一个大师都需要一个锻造磨炼的过程。前不久,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发布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结果公示的通告,准备一口气向280人颁发“第一届中国

11、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称号。一夜之间,在雕塑工艺、漆器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等近十个领域,涌现出这么多大师,好一派群星璀璨的热闹景象。这当然是一种幻觉。跟之前的历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相比,这次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选显得缺乏历史积淀。前者自1979年开始评选,截至2012年共进行了6届,历史上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员不过四百多人,其中,不少大师已经去世。但在2013年,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取消由部门评选,转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但至今尚未举办。因此,各行各业都筹划着办出自己的“大师颁奖礼”,但一次280名“大师”雨露均沾,未免就失

12、之草率了。当下,大师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已不局限于梅贻琦、钱学森等学者在狭义科研领域对大师的描述。搞火箭发射可以出大师,制作烟花爆竹同样可以出大师,这也契合行行出状元的传统文化。然而,不管在哪个行业领域诞生的大师,都要具备实至名归的大师底蕴,通过精湛的技艺与口碑的塑造,先在行业中“养成”,然后才能“评出”。日本素有“职人”精神的说法,最优秀的“职人”就是日本的大师。日本同样也有政府评选的文化大师称号,那就是国家认定的“人间国宝”。日本对“人间国宝”的评定持以非常审慎的态度,必须是代表某行业领域顶尖水平的人才能获得这一称号,现存的全日本“人间国宝”仅有一百余人。不过,在没有评上“人间国宝”之前,这

13、些大师在民间和行业内已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的认定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但在国内一些领域,大师评选则少了分严谨,多了些浮躁。一些所谓的大师在行业内部尚且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遑论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还有一些大师早就脱离一线岗位,专业水准很难保持。这样评出的大师,其含金量会大打折扣。大师的地位不是评出来的,而是大师们凭借专业素养修炼出来的。显然,机构评选的“大师”,与真正具有大师范儿的大师,不是一码事。人们时常怀念以往的学术大师,尽管没有什么组织给他们颁发证书奖牌之类的东西,但是公众和专业领域自然有一杆秤,那些人们至今耳熟能详的名字,早已刻在了历史的荣誉牌坊上。没有大师评选,同样大师辈出。相反

14、,一些不择手段取得大师称号的人,很快就会湮没在时代的烟云中被人遗忘。【思乡诗鉴赏二】【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注释】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飘泊:流离无定。三处愁相并:三处,指城头,江心和山顶。钟鼓之声容易引起人们光阴蹉跎之感。浪声容易使人联想起险恶的仕途人间:“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译文】故乡离我千里之外,乘坐一叶孤舟,也要好几日的行程。倚着船舱窗口,不禁叹息此生漂泊无依的命运。城头忽隐忽现的鼓声,江中哗哗不断的浪声以及山顶苍凉悠远的钟声交织在一起,使我辗转反侧,一夜无眠,空余一腔愁思回

15、荡于这悲哀的交响曲中。【作者简介】汤式:元末明初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详。字舜民,号菊庄。元末象山(今属浙江)人。曾补象山县吏,因非其志,后落魄于江湖间。明成祖朱棣为燕王时,待汤式甚厚。朱棣继位后,亦常有赏赐。汤式性好滑稽,著有散曲集笔花集。另有杂剧瑞仙亭、娇红记,皆不传。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169首,套数67套。【赏析】此曲写夜泊思乡,抒发流离飘泊的失意怅惘之情。游子思乡乃人之常情,古代交通不便,咏叹乡情的作品尤为多见。这首小令,将思乡之情写得缠绵悱恻, 呜咽低回; 读来令人哀愁如缕,一唱三叹。“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作者是浙江宁波人,故开头两个对句,言家乡路途遥远;强调“孤帆”,愈见羁旅之寂寞

16、与孤独。第三句写作者倚船窗自叹,怅然若失,乡愁不绝,悲从中来。“漂泊”一语,与上文孤帆、下文夜深相呼应,愈见伤感。最终归咎于“命”者,可见诗人无可奈何的情怀。写到此处,愁怀本已无可复加,但作者笔锋一转,忽写更鼓声、波涛声、晚钟声,既烘托出夜泊的环境,又使抽象的乡愁有了具体的依托。睡眠,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然而心理活动过于剧烈,会使脑神经高度兴奋,产生失眠。本来,鼓声、浪声、钟声日夜回响,有节有序,对于正常人来说,就是一首轻柔悦耳的催眠曲。然而作者却辗转反侧,难以成寐。“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搅得人不得安宁; 它们声声连接,此伏彼起,屡屡拨动思乡的心弦。“三处愁相并”,混合成同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