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一个奇幻的世界ppt导读课件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7511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游记》 一个奇幻的世界ppt导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西游记》 一个奇幻的世界ppt导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西游记》 一个奇幻的世界ppt导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西游记》 一个奇幻的世界ppt导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西游记》 一个奇幻的世界ppt导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游记》 一个奇幻的世界ppt导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游记》 一个奇幻的世界ppt导读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专题备考1 西游记 :一个奇幻的世界作 家 作 品一、作者简介:吴承恩 (约 1500 约 1582),明朝嘉靖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出生于破落的书香世家。他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才华出众,但他在科举场上极不得志,屡试不第,约五十岁时才考上一个岁贡生。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贫困,他曾遭到势利之徒的笑骂。这种种遭遇使他加深了对封建官场、科场的腐败以及社会上的炎凉世态的认识,心灵里埋下了不平和反抗的种子。晚年回故乡隐居,根据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关于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写出了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巨大意义和价值的 西游记 ,并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

2、为主的故事,改为以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他曾在志怪小说 禹鼎志 的序言中说,他的志怪小说、神话小说,写的虽是神仙鬼怪,其实着意的还是在于“人间”,为的是寄托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恶势力,使读者“悚然易虑”,并非无为而作,或搜奇猎异以资谈笑。他创作 西游记 ,目的也是如此。二、写作背景: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 627),年仅 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

3、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 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梵文佛经 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历时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 大唐西域记 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至他的弟子慧立、彦悰撰写的

4、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自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金代院本有 唐三藏 蟠桃会 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 唐三藏西天取经 、无名氏的 二郎神锁齐天大圣 等,这些都为 西游记 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明朝中期 ,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 ,但政治日渐败坏 ,百姓生活困苦,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奋尽全力完成 西游记 ,借此对此不合理的现象提出批判和讽刺。阅 读 导 航 西游记 是我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从情节构想,人物塑造以至艺术手法上都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对于这样一部内容丰

5、富、主题深刻、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欣赏:一、了解 西游记 的深远意义,感受其浪漫主义的风格。 西游记 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同严肃的批判巧妙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西游记 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二、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主题。小说写的虽是神仙鬼怪,其实着意的还是在于“人间”,为的是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恶势力。在 西游记 第四十五回中,写到孙悟空施神通让自然之神布云、打雷、下雨时,对雷公邓天君高呼说:“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赃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

6、!”孙悟空最恨的是“贪赃坏法之官”。在 西游记 的神话世界里,处处有人间的影子:神圣的天宫表面上气派不凡,至高无上的玉帝却贤愚莫辨,十分昏庸,这天庭和人间的王朝也没几分差别;地府森严,官官相护,贪赃枉法,无辜的人有冤难伸,和地上的衙门并无两样;妖魔鬼怪杀人吃人,贪财好色,仗着魔力法术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简直是人间恶霸、官僚的化身。 西游记 还写到了一些人间国度,那里的统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这同样是明朝廷君臣祸国殃民的罪行的写照。三、赏析精彩情节,把握作者塑造人物的特点。 西游记 成功地塑造了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

7、、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的身上又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孙悟空的形象,在当时寄托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反抗邪恶势力和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理想。提 纲 契 领一、提炼线索:以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次磨难的过程为主线。二、作品结构:全书共 100回,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17回):主要写了石猴出世、拜师、大闹天宫,然后被压在五行山下。集中表现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第二部分( 812回):主要写如来说法、观音入东土寻取经人、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了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 1310

8、0回):主要写唐玄奘西天取经,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坐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这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四、作品主题: 西游记 记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 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反抗传统、神通广大的英雄形象 , 歌颂了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辛辣地嘲讽了貌似威严、实则无能的天宫玉帝及诸神,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人 物 形 象艺 术 特 色一、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极具浪漫主义特色。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

9、;形象多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幻莫测;故事则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兴妖除怪,祭宝斗法;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如那等级森严、昏庸无能的仙卿,使人想起当朝的百官;降除横行霸道、凶残暴虐的妖魔,隐喻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歌颂升天入地、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寄托着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二、人物塑造上将神性、人性和物性和谐统一,既妙趣横生又合情合理。“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物或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如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猴子机灵,松柏有诗人之

10、风,杏树呈轻佻之姿等。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神性”。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如孙悟空,长得一副毛脸雷公嘴的猴相,具有机敏、好动、急躁等习性;他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但往往还会露出“红屁股”或“有尾巴”的真相。他是一只神猴,是人们理想中的人间英雄;同时他又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等“人性”。三、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有的游戏笔墨也能成为讽刺世态的利器。例如第四十四回写到车迟国国王迫害僧人,各府州县都张挂着御笔亲题的和尚的“影身图

11、”,凡拿得一个和尚就有奖赏,所以都走不脱。此时忽然插进一句:“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此语看似风趣而夸张,实是对当时厂卫密布、特务横行的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和辛辣讽刺。四、语言诙谐幽默、明快流畅,极富个性化。如第四十二回写悟空去问观音借净瓶时,观音要他“脑后救命的毫毛拔一根与我作当”,悟空只是不肯,观音就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这“一毛不拔”就是顺手点缀的“趣话”,给人以轻松的一笑。但有的戏言还能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第二十九回写猪八戒在宝象国,先是吹嘘“第一会降(妖)的是我”,卖弄手段时,说能“把青天也拱个大窟窿”,牛皮吹得震天响。结果与妖怪战不上八九个回合,就撇下沙僧先溜走,说:“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这一段戏笔,无疑是对好说大话、只顾自己的猪八戒作了善意的嘲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