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小组合作的秘诀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48361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就小组合作的秘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成就小组合作的秘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成就小组合作的秘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成就小组合作的秘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成就小组合作的秘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就小组合作的秘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就小组合作的秘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就小组合作的秘诀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信息技术学科有着天然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但在近几年的调研中,笔者发现不少信息技术教师无法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自身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正确认识,二是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做法的科学指导,三是教师缺乏处理小组合作过程中不和谐事件的智慧。随着新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应如何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成就小组合作学习呢?一、科学认识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启示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涉及多个领域,本文笔者仅选取其中四种对信息技术教师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有帮

2、助的理论加以阐述。(1)社会互赖理论约翰逊兄弟提出的社会互赖理论认为: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着个体的互动方式,依次也决定着活动结构。积极互赖(合作)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消极互赖(竞争)通常产生反向互动,个体之间相互妨碍彼此取得成绩的努力;在没有互赖(个人努力)存在的情境下,会出现无互动现象,即个体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彼此独立作业。据此,约翰逊兄弟明确指出课堂中存在着合作、竞争与个人单干三种目标结构,并由此构成三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在合作的目标结构下,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一致,个人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群体其他成员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的合作相联系;在竞争目标结构下,个

3、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目标的实现是负相关,若某一成员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其他成员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个人单干目标结构下,个人目标的实现不影响他人目标的实现。社会互赖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学习时,依靠团结的力量能把有着相关利益关系的人聚在一起。即学生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习不完全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而是因为他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大家都获得成功。共同的目标和相互间的依赖可以为每个人增加动力。(2)动机理论动机理论主要研究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道奇曾界定了三种目标结构:合作性结构、竞争性结构和个体性结构。合作性目标结构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因此,要

4、达到他们个人的目标,小组成员必须帮助他们的成员做任何有助于小组成功的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同伴去尽最大的努力。当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活动时,在合作性奖励结构下,他们学习的努力有助于同伴的成功。学生们在学习上会因此而相互鼓励,强化彼此在学业上的努力,并且能形成有利于学业成绩的规范。动机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课堂教学应建立起“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这种共同体可以通过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分工、角色分配与扮演、团体奖励和认可来建立。小组成员之间形成“荣辱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3)选择理论哥拉斯的选择理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学校中,主要的需要是自尊

5、和归属等。选择理论认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而是他“不愿学习”。选择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教学必须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4)教学工学理论教学工学理论认为,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及心理气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任务结构、奖励结构和权威结构。其中,任务结构包括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奖励结构一方面是指运用何种方式来强化学习行为的结果,一方面是指人际间奖励的互赖性。合作学习是合作的奖励结构,因为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可以帮助别人成功,合作学习利用这一正性的互赖关系来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权威结构是指在课堂这一社会系统中,教师或学生

6、控制教学活动的程度。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通常是由教师个人以奖惩和分数来控制学生的学习及各种行为表现;合作学习则不同,它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内在动机及同伴的激励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去努力进行学习,最大程度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教学工学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合作学习改变了课堂上的任务结构、奖励结构和权威结构合作学习首先将任务结构中的教学方式方法从传统意义上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拓展为各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向交流;其次,合作学习还将分组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确定下来,分组的观念一改以往能力分组中所强调的同质性,而是主张将小组成员按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征、性别比例、家庭社会背景等因素进行合

7、理搭配,形成一个微型的合作性异质学习团体;在奖励结构中,合作学习把以往表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却鼓励人际竞争的奖励形式改变为面向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性奖励,而这种奖励结构的改变正是合作教学赖以提高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上述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从多个角度揭示了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实施的原因:小组有明确的目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的目标和相互间的依赖可以为每个人增加动力;小组成员之间是利益的共同体,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每个人都有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学生通过参加小组活动,更易因强烈的归属感而觉得学习是有意义的,更愿意投身学习中;面向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性奖励更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发展

8、的潜能。2、开展小组合作应做的准备(1)成立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成立宜早不宜迟,因为小组合作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渐入佳境。一般在接手新班的第一节课教师就必须以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一次信息技术基础的问卷调查,以便了解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本地区电脑室的建设情况,合作小组一般由前后或左右 4 位学生组成,这种分组方式的优点是学生自然入座,自然搭配,学生心理不存在对分组的排斥心理。对于个别基础一致的小组(如学生的基础都特别好或都是零起点),教师就必须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位置调整,尽量保证学生能力水平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推选小

9、组长并进行培训在推选小组长之前,教师应先明确小组长的权利与义务。小组长的权利包括命名小组、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为组员指派工作、推荐优秀组员等。小组长可以固定,也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小组长的任命一般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选及教师聘用三种方式结合。任命的优先原则是先由学生自荐,无人自荐的小组再启动集体推选,实在推选不出小组长的情况下则暂时由教师聘用小组长。各小组长产生之后,教师应对小组长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小组管理的意义、小组长的职责、如何激发组员的合作热情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各小组的合作实情,不定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培训的主题及人员视实际情况灵活选定。(3)进行预合作,增强归属感

10、小组成立、小组长确定之后,教师还应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合作前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清楚具备合作能力的重要性,明确分工与合作的关系,明确与同伴合作时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让学生明确小组成员的荣辱与共及评价的方式。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项合作项目让学生学习合作,进行合作热身。如:在学习信息及其特征中的“信息的特征”时,由于信息的特征较多,若由学生逐个研究,在有限的时间内,难免轻描淡写。教师可通过分组组织学生学习的方式来进行高效教学,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建立起“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先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组分别学习相应的信息的某个特征;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站资源分

11、类研究网站上给出的该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案例,自主思考对该应用的设想;在以上自主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各小组进行组内讨论,推选出本组成员中最具创意的应用方案及方案陈述人;各小组轮流发言与全班同学分享研究成果,全班同学聆听各组发言并评选出最具创意的小组及合作精神最佳的小组;教师最后总结点评各组的合作情况及发言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评价,学生不仅能高效掌握相关知识,小组合作的相关理念也得以深入他们的心灵。二、成就小组合作的秘诀科学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的不二法宝,做好合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有了以上的保障,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运用好如下的秘

12、诀:1、民主、自由的课堂是培养合作学习“主人”的最佳阵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具体表现是“大家的事大家做,大家谈,大家想”,以发挥各人和集体的创造力。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的正是这种人人是“主人”的课堂,因为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因不用担心被讽刺或嘲笑而放心地说和做,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想才是自由的,思想的自由才能点燃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与创意。2、情境交融的任务是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武器“任务”是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的载体。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合作,也不是所有的合作都有实效。适合合作学习的任务往往是那些

13、在有限学习时间内个人容易顾此失彼的学习内容(如:因特网上各种常见信息发布方式的特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等),还有任务较复杂的内容(如:旅行计划的制作、电子小报的制作、数字故事的制作、网站的制作等),另外,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也适合合作(如:信息的概念、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等)。教师在遴选出适合合作的任务之后,还必须设置好任务合作的情感激发点,笔者认为最好的情感激发点是围绕学生的生活情景提出任务。如:在学生学习了文本信息、表格信息及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份作业。作业可以是 Word 文档,也可以是 PPT;作业必须以学生生活中的某个真实事件为主题

14、,自主收集数据,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揭示数据背后的“秘密”。由于作业的主题开放、形式不限,且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合作热情高涨,下课时间及晚自修,常能见到各小组的成员在同学中采访、收集数据。高中生阅读习惯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高中生挚爱图书大调查、性格与歌曲类型、零食与体重的关系、高中生视力情况大调查、零用钱跑向何方等均成了学生作品的主题。学生们在分工收集、统计、分析、表达数据的过程中,由于全情投入,合作效果超乎笔者的预期,每个班都出现多个好作品以致最佳作品难以决断的喜人情况。3、荣辱与共是决定小组合作默契程度的背后推手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当课堂教学建立起“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时,学生在学习上就会相

15、互鼓励,强化彼此在学业上的努力,并且能形成有利于学业成绩的规范。特别是那些原本不在乎个人表现的学生,一旦融入群体中,便极力捍卫团队荣誉,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小组的意义重大,这是由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决定的。当课堂教学建立起“利益共同体”时,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评价学生便能实现。为了让小组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扮演、团体奖励和认可等加以培养。特别是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教师特别要注意交流的基本单位不再是个人,而是小组。如:在提问时,教师可以指定某个小组来回答,被指定的小组则可以

16、自主选派发言人,对于发言人所陈述的答案,组内成员还可以及时补充;对于该小组的回答情况,教师必须给予中肯的评价;如果教师要给发言人加分,则小组成员也有权利享受集体加分的奖励。如此的团队问答、奖励及认可,对于培养学生荣辱与共的意识大有裨益。4、合作性奖励评价是小组合作持续开展的不竭动力教学工学理论告诉我们:在奖励结构中,合作学习把以往表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却鼓励人际竞争的奖励形式改变为面向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性奖励,而这种奖励结构的改变正是合作教学赖以提高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面向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性奖励,其奥秘就在于评价对象及内容的设定上。合作性奖励面向的评价对象是小组,每个组员都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小组的荣誉就是每个人的荣誉,小组的进步就是每个人的进步。合作性奖励面向的评价内容包括小组合作的默契程度、小组成员参与学习的积极状态、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小组成员的进步幅度、小组合作的精彩程度等。其中,小组成员进步幅度主要用于检查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是否受到帮助,当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取得进步时,小组长和小组将获得加分的奖励。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