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7425291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有效甲 方:_乙 方:_日 期:_说明:本合同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同时阐述确定的时间内达成约定的承诺结果。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篇一:合同解释中意思表示的认定龙源期刊合同解释中意思表示的认定李臻栋:法制博览20XX年第09期【摘要】 有些合同由于订立时就具有缺陷或者在订立 后情势发生了变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纠纷。在合同出现 纠纷时需要对合同进行解释才能对这些纠纷加以解决,而如 何认定订立合同当事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意,就成了合 同解释的关键。在这

2、一问题上,有意思主义、表小主义、折 衷主义三种观点,我认为折衷主义更符合中国的现在的实 际,但如何折衷则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关键词】 意思表示;意思主义;表示主义;折衷主 义一、引言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 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即合同就是当事人为 自己制定的法律文件,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范围以合同 为尺度来确定。因此,合同是私法自治的工具,可以最大限 度的实现私法意思自治的功能。合同是私法主体用来设计、 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私人目的的工具。但由于在订 立合同时往往存在语言上的缺陷以及法律知识的欠缺或者 情势的变化,这就使得合同意思表示不

3、明确或缺漏从而使合 同的当事人出现纠纷。二、合同解释中意思表示的规范意思表示是指表意人将其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内 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彳丁为。“意思表小系由两个 要素构成:一为内心意思;二为此项内心意思的外部表示。 所以当意思表示有瑕疵时,应当如何对其进行规范,确 定其效力。理论界有三种见解:意思主义、表示主义和折衷 主义。(一)意思主义意思主义是19世纪资本主义进人自由竞争时期以后, 当事人意思自治受到尊重,随之产生的以探求当事人内心意 思为宗旨的合同解释规则。意思主义要求合同解释以当事人 的内心意思为核心,在合同解释过程中极度重视当事人内心 的意思。认为当事人内心的意思是产生、变

4、更、消灭其权利 义务关系的根本因素,解释合同的目的在于探求当事人内心 真实的意图。合同作为法律行为,其核心是行为人的内心意 思,内心意思是意思表小的实质因素,而外在表小仅仅是起 从属作用,合同解释的目的是探寻当事人的内心真意。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多米取意思主义。如法国民法典1150条规定“解释契约时,应探求当事人的意思而不拘泥于文字的 字面意思”。德国民法典第 133条规定:“解释意思表 示时,应查明真实意思,并且不得拘泥十所用词句的表面意 义。”篇二:论合同中的意思表示瑕疵论合同中的意思表示瑕疵摘要: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的构成要件,有瑕疵的 意思表示会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变更、被撤销。我国合同

5、法 对意思表示瑕疵的规定与传统民法在立法模式、类型、效力 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进一步 完善对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规制。关键词:合同 意思表示瑕疵 合同效力 完善合同的有效要件是法律评价当事人合意的标准,根据民法通则第 55条规定,合同的有效要件包括:行为人 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 社会公共利益。由此可见,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的构成 要件,意思表示是否健全对法律行为的效力将产生极大的影 响。本文将从意思表示瑕疵类型、意思表示瑕疵对合同效力 的影响及完善对意思表示瑕疵法律规制的建议几方面进行 分析和论述,以期有利于司法实务。一、合同中的意思表

6、示瑕疵概述(一)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意思表小”是德国民法制度中的基本概念,是法律彳丁为制度的核心。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本质要素,是法律行 为有效的条件之一。所谓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 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之意思的彳丁为 1 ( P90) o笔者认为, 意思表示主要包括如下内涵:(1)意思表示是当事人实施法律行为的活动;(2)意思表示是当事人欲达到民事法律 效果的内心意思;(3)意思表示行为通过一定方式来开展;(4)对外表示要达到他人能知晓的程度。通说认为,意思 表小由内心意思(主观要件)和表小彳丁为(客观要件)两部 分构成:1、意思表示的客观要件意思表小的客观要件是表小行为,所谓表小行为

7、,是指行为人将自己的欲达到某种民事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 定方式表示于外部,从而使他人能够知晓其内心意思的活 动。如发送要约函、在合同书上签字等活动就是表示行为。表示行为是意思表示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因为只有内心意 思而无外部表示行为,则不能将内心意思客观化,该内心意 思根本无法为他人所知晓,也就无法构成意思表示。2、意思表示的主观要件意思表小的主观要件是内心意思,所谓内心意思,是指当事人追求发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即一定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效 果)的内心意志和思想。如当事人想从专卖店购买一台联想 牌手提电脑、欲向慈善基金会捐赠一笔善款等想法就是内心 意思。内心意思也是意思表示不可缺少的

8、构成要素,因为只 有表示行为而无内心意思,则表示行为没有反映当事人想达 到的目的,同样也无法构成意思表示。由于当事人对不同类型的意思表示的自我决定程度有 所不同,因而民法对意思表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类,其目 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区别规范不同类型意思表示的效力。笔者 认为,对意思表示的最重要的一种分类,是将其划分为健全 的意思表小和有瑕疵的意思表小。意思表小的正常状态是内 心意思和表示行为之间保持一致,这种意思表示就是健全的 意思表示;如果内心意思与表示行为之间不一致,那么就是 不健全的意思表示或意思表示瑕疵。由于意思表示瑕疵是意 思表示的非正常状态,因此以下主要对意思表示瑕疵进行深 入分析。(二)

9、意思表示瑕疵的类型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意思表示瑕疵的现象大虽存在,如在 司法实践中利用虚假合同进行诈骗,以开玩笑方式做出的赠 与而引发的纠纷等等。所谓意思表示瑕疵,是指意思表示在 其内部某一构成要素或互相联系上存在一定瑕疵。根据传统 民法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瑕疵的意思表示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另一类是意思表示不自由:1、意思与表示不一致。这是非真意的意思表示,是指 当事人客观上所表示的意思与其内心真意不一致的意思表 示瑕疵。具体而言有三种情形:(1) 心中保留。指表意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在心中,所 做出的表示行为并不代表真实意思,所以它是一种自知并非 真意的意思表示。如

10、前面所说的,以开玩笑的方式做出的赠 与表示。但我国法律中没有这方面的规定。(2) 虚伪表示。亦称通谋虚伪表示或假装行为,它是 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示内心真意的假装实施法律行为 的意思表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 “恶意串通”和“以 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的行为,这种行为都存在伪装行为, 即虚伪表示。(3) 错误。是指表意人出于错误或不知而致使其意思 表示与效果意思不一致的情况。意思表示错误包括表示内容 错误、表小彳丁为错误、动机错误。而在表小内容的错误中, 乂包括法律行为种类或性质之错误、标的物本身的错误、标 的物价格、数虽、履行期限及履行地点的错误、当事人本身 的错误。我国民法通则与合同法

11、并未直接规定错误,只规定了 “重大误解”。以上三种意思表示属于意思表示的不完整,即有欠缺的意思表小O2、意思表小不自由。也称非自愿的意思表小,是指表 意人因一方以某种非法手段诱导而做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表 示,是受到他人的非法干预而导致的意思表示瑕疵。具体有 三种情形:(1) 因欺诈而做出的意思表示,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 编造虚假或歪曲的事实或故意隐匿事实真相,使表意人陷于 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构成欺诈必须具备以下要件:一 是有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既可以是积极作为,也可以是消极 行为;二是欺诈人主观上必须有欺诈的故意。至于是否有取 得财产上利益的故意,则在所不问。三是须表意人因相对人 的欺诈而陷入

12、错误。四是须表意人因陷入错误而为意思表 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 2 (P78)。(2) 因胁迫而做出的意思表示。胁迫,包括威胁和强 迫,威胁是指行为人一方以未来的不法损害相恐吓,使表意 人陷入恐惧,并因此做出意思表示的行为。强迫是指行为人 一方以现时的身体强制,使表意人处于无法反抗的境地而做 出意思表示的行为。构成胁迫应具备以下要件:一是须胁迫 人有胁迫行为。二是胁迫人须有胁迫的故:1。三是胁迫的本 意在于对表意人的自由意思加以不法干预。四是须相对人因 胁迫而实际上已陷入恐惧或无法反抗的境地。(3) 因乘人之危而做出的意思表示。乘人之危是指行 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在客观上正处于急迫需

13、要或紧急危难 的境地,迫使其违背本意接受对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现象。 构成乘人之危必须具备以下要件:一是须有表意人在客观上 正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的境地。二是须有行为人乘人之 危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表意人正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 的境地,却故意加以利用,使表意人因此而做出意思表示。三是须有相对人实施了足以使表意人在上述情况下为意思 表小的彳丁为。四是须相对人的彳丁为与表意人的意思表小之间 有因果关系,即表意人的意思表示是由相对人的行为直接造 成的。五是表意人因其意思表示而蒙受重大不利。所谓重大 不利,通常为经济上的损失,但并不限于经济损失。二、意思表示瑕疵对合同效力的影响(一)意思表示瑕疵对合

14、同效力影响的法律规定意思表示瑕疵对合同法律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目前,我国民法通则及合同法均就意思表示瑕 疵对合同法律效力的影响作了相关规定:1、意思表示瑕疵导致合同无效的规定。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 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以合法形式 掩盖非法目的的;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法第52条也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1) 一方以欺诈、胁迫 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 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

1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 性规定。2、意思表示瑕疵导致合同可撤销的规定。民法通则 第59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行为及显失 公平的行为,可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 法第54条规定,对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和在订立时显 示公平的合同,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 者撤销;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 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 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法院或仲裁机构不 得撤销。3、民法通则与合同法之间存在的冲突。经分 析和比较,我们可发现,尽管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均 就意思表示瑕疵对合同法律效力的影响作出了规定,但二者 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有所冲突,比如民法通则规 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 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无效,但合同法却规定一方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时才无效;再如民法通则显失公平的行为可变更或撤销,但合同法 却规定在订立时显示公平的合同可请变更或撤销。因此,笔 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就对意思表示瑕疵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