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生虫.总论(选择题)-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47138707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寄生虫.总论(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寄生虫.总论(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寄生虫.总论(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寄生虫.总论(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寄生虫.总论(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寄生虫.总论(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寄生虫.总论(选择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论1.下列哪项是目前我国新出现的寄生虫病( )A血吸虫病 B隐孢子虫病 C刚地弓形虫病 D贾第虫病2.在寄生虫感染中,由迟发型免疫病理机制引起的病变是( )A蛔蚴性肺炎 B钩蚴性皮炎 C血吸虫尾蚴性皮炎 D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3.在我国曾被称为“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的事( )A蛔虫病 B弓形虫病 C血吸虫病 D旋毛虫病4.寄生虫是指( )A两种共栖生物中任何一方 B两种互利共生生物中任何一方 C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 D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一方5.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可抵抗血吸虫童虫的再感染,但对体内成虫无免疫作用,这种免疫称为( )A带虫免疫 B伴随免疫 C消除性免疫 D被动免疫6.影响寄

2、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温度、湿度 C光照、雨量 D社会制度、经济水平7.以夺取营养为主要危害的寄生虫是( )A日本血吸虫 B棘球蚴 C蛔虫成虫 D溶组织内阿米巴8.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的有效基本措施是( )A消灭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控制寄生虫病流行三环节的综合性防治措施9.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 )A病人和带虫者 B保虫宿主 C病人 D感染寄生虫的人和动物10.寄生生活是指( )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 B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C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D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发都受害11.终宿主是指寄

3、生虫( )A成虫阶段或有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B幼虫阶段或无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C成虫阶段或无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阶段或有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12.凡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称为( )A传染源 B终宿主 C寄生虫 D保虫宿主13.作为人体寄生虫病感染来源的受寄生虫感染的其他脊椎动物是( )A终宿主 B保虫宿主 C转续宿主 D中间宿主14.钩虫吸食人血,引起贫血的致病作用属于( )A夺取营养 B机械损伤 C毒性作用 D溶血作用15.第一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 )A无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作为重要的一个B无性期寄生的几个宿主中最前的一个C有性期或无性期寄生的宿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D有性期寄

4、生的几个宿主中最前的一个16.下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以控制寄生虫病流行的是( )A普查普治带虫者 B加强水源管理 C治疗寄生虫病人 D易感者预防服药17.下列哪项是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寄生虫病( )A钩虫病 B蛔虫病 C血吸虫病 D丝虫病18.寄生虫病流行分布的主要地区是( )A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B人兽共患病病种多的地区C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D贫穷落后地区19.寄生虫病流行区中易感人群是( )A农民和工人 B老年人群C儿童和来自非流行区的人 D男性人群20.可经胎盘垂直感染的寄生虫及感染阶段是( )A旋毛虫幼虫 B弓形虫速殖子C血吸虫尾蚴 D疟原虫子孢子21.寄生虫感染途径是指寄生虫感染阶段

5、( )A经水源和食物感染 B经媒介节肢动物感染C经口和皮肤感染 D经污染的空气感染22.与病人直接接触传播的寄生虫是( )A阴道毛滴虫 B血吸虫 C蛔虫 D丝虫23.人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是指寄生虫感染阶段( )A经皮肤侵入人体 B经口侵入人体C经污染的水源和土壤侵入人体 D经呼吸道侵入人体24.关于寄生虫病流行的传染源,正确的是( )A带有疟原虫子孢子的按蚊B晚期血吸虫病人C寄生虫病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D被感染性蛔虫卵污染的水源25.在寄生虫病防治过程中,下列哪项不是保护易感者应采取的措施( )A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B加强个人防护C消灭蚊蝇传播媒介 D改善生产条件26.寄生虫病防治原则是( )

6、A治疗病人 B消灭保虫宿主C保护易感人群 D针对流行环节,综合防治27.宿主是指( )A两种共栖生物中受害的一方 B两种互利共生生物中受害的一方C两种共栖生物中任何一方 D营寄生生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28.最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感染途径是( )A经皮肤感染 B经口感染C经血液感染 D接触感染29.带虫者的含义是( )A体内有寄生虫寄生的病人 B体内有寄生虫而无症状者C寄生虫病病人 D体外有寄生虫寄生的病人30.发生幼虫移行症的宿主属于( )A终宿主 B保虫宿主 C中间宿主 D转续宿主31.患幼虫移行症的脊椎动物,其体内的寄生虫是( )A处于滞育状态的成虫 B处于滞育状态的幼虫C不能长期存活 D

7、处于滞育状态的雌虫32.保虫宿主是指( )A人体寄生虫寄生的动物 B人体寄生虫寄生的脊椎动物C人体寄生虫寄生的所有动物 D人体寄生虫寄生的无脊椎动物33.在动物分类学上,寄生虫属于( )A软体动物 B原核生物C低等无脊椎动物 D动物界和植物界之间34.确诊寄生虫病的检验方法主要是( )A免疫学检查 B病原学检查C动物接种 D分子生物学检查3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定义是( )A人传给脊椎动物的寄生虫病B脊椎动物传给人的寄生虫病C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D脊椎动物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36.下列寄生虫中可经接触动物而感染的是( )A钩虫 B疥螨 C蛲虫 D弓形虫37.可经胎盘感染

8、的寄生虫有( )A贾第虫和隐孢子虫 B丝虫和旋毛虫C疟原虫和弓形虫 D血吸虫和并殖吸虫38.寄生虫免疫逃逸的含义是指寄生虫( )A抗原变异 B改变宿主的免疫应答C对抗宿主免疫力的攻击而继续生存 D体表结合宿主抗原39.伴随免疫主要见于( )A丝虫感染 B日本血吸虫感染 C疟原虫感染 D蛔虫感染40.带虫免疫常见于( )A丝虫感染 B日本血吸虫感染 C疟原虫感染 D肺吸虫感染41.存在于宿主血液中的寄生虫抗原为( )A表面抗原 B体抗原 C循环抗原 D排泄分泌抗原42.我国最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是( )A疟原虫 B血吸虫 C蛔虫 D钩虫43.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寄生虫病是( )A血吸虫病

9、B利什曼病 C阿米巴病 D疟疾44.据估计世界上感染人数最多的寄生虫是( )A血吸虫 B蛔虫 C利什曼原虫 D阿米巴原虫45.对宿主来说,寄生虫及其产物都是( )A异物 B废物 C营养物 D无关之物46.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寄生虫病是( )A血吸虫病 B钩虫病 C利什曼原虫 D疟疾47.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共生现象称为( ) A共栖 B互利共生 C寄生 D共生48.寄生虫流行的三个特点( )A多发性、季节性、连续性 B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C地方性、阶段性、自然疫源性 D阶段性、连续性、自然疫源性49.下列哪种寄生虫,人可作为其中间宿主和终宿主,但

10、不能再人体内完成整个生活史( )A卫氏并殖吸虫 B间日疟原虫 C华支睾吸虫 D旋毛形线虫50.幼虫移行症是指( )A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在组织内移行造成的损害B寄生蠕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在组织内移行造成的损害C寄生蠕虫在常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器官内寄生而造成的损害D寄生蠕虫幼虫侵入正常宿主后,在体内移行造成的损害51.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 )A终宿主 B保虫宿主 C中间宿主 D转续宿主5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倡议要求防治的6种热带病中,除麻风外,5种是寄生虫病,它们分别是( )A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锥虫病、利什曼病B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C疟疾

11、、血吸虫病、钩虫病、阿米巴病、蛔虫病D疟疾、丝虫病、钩虫病、蛲虫病、蛔虫病53.寄生虫病流行的三环节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D温度、湿度、地理环境54.人体寄生虫包括三大类( )A吸虫、绦虫、线虫 B原虫、线虫、节肢动物 C吸虫、绦虫、原虫 D原虫、蠕虫、节肢动物55.下列寄生虫中,生活史属于直接型的是( )A血吸虫 B猪带绦虫 C丝虫 D蛲虫56.宿主对寄生虫产生免疫应答的结果,下列哪项不恰当( )A寄生虫被杀死、清除B寄生虫产生免疫逃逸,继续在体内存活C宿主产生超敏反应D寄生虫与宿主维持平衡,互不干扰57.有些寄生虫

12、是人兽共患寄生虫,在流行病学上,这些兽畜是寄生虫的( )A传播媒介 B保虫宿主 C转续宿主 D终宿主58.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可概括为( )A机械性损害、掠夺营养、过敏反应B过敏反应、间接损害、掠夺营养C骚扰吸血、过敏反应、机械性损害D化学性损害、叮咬、过敏反应59.机会致病寄生虫是( )A偶然感染的寄生虫 B随机感染的寄生虫C暂时寄生的寄生虫 D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60.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阶段是指( )A感染人体的阶段 B感染终宿主的阶段C感染中间宿主的阶段 D感染保虫宿主的阶段61.寄生虫病的主要流行特点之一是( )A传染性 B反复性 C长期性 D地方性62.寄生虫的自然疫源性含义不包括( )A寄生虫可从脊椎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