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解析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6996131 上传时间:2020-10-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1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广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广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广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广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7 题;共题;共 21 分)(共分)(共 7 题;共题;共 20 分)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融化(rng) 孕育(yn) 翩然(bin) 农谚(yn) B. 簌簌(sh) 萌发(mng) 芳菲(fi) 销声匿迹(n) C. 衰草(shui) 草长莺飞(yng) 窥见(ku) 纬度(wi) D. 风雪载途(zhi) 侵害(qn) 逆温(y) 数据(sh)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融化 暄嚷 赌注 B. 邀请 辨论 凋零 C. 想象 枯燥 弥蔓 D

2、. 鸭蹼 窥探 雾霭 3.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一个安塞腰鼓 !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 使人叹为观止。 B. 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 ,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C. 十六岁是人生的花季 , 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 好的书需要多读 ,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 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朗读者 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据统计, 2017 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

3、 l27左右。 C. 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 市卫生 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5.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有陆地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在过去的 9 年里,科学家们_对 6 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使这种变化加快。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 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 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 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

4、 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 人生,只有一 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 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 应该关注的是 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

5、相同。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 B. C. D. 二、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共二、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共 4 分)(共分)(共 1 题;共题;共 4 分)分)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扫过上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_ 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_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_ 根据计算,大约 3000 到 10000 年的时间

6、,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_ 三、语言表达(共三、语言表达(共 5 分)(共分)(共 1 题;共题;共 5 分)分) 9.语言表达 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 ? 四、现代文阅读(共四、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共分)(共 2 题;共题;共 30 分)分) 10.现代文阅读 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 王元红 自 21 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 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 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因为牧民不注

7、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 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中国科学院青 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 19702009 年的近 40 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 位上涨了 7 米,湖面海拔从 4718 米变成现在的 4725 米,整个湖水增加近 14:0 亿立方米容量。 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 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在西藏地区,全

8、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 ,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 冰川。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 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 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 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 4000 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

9、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 层厚厚的冻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 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 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通常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然而,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笔者曾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世昌谈起过纳木错湖水蒸发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分析和研 究,在水位上涨的

10、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 而减少了。 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 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就明白纳木错的湖水水位为什么升高了。归根结底,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候变化 所导致的。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1)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_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 (2)概括纳木错湖越变越大的三个具体原因。(每点用四个字概括)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纳木错湖越变越大,归根结底是气候变化

11、导致的。 B.本文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纳木错湖水位上涨原因的。 C.第段提及的湖水上涨的两种猜想,就是为了告诉读者牧民十分愚昧。 D.第段划线词语“一定”在文中起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4) 作者在文末说“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能为保护我们 的“家园”做哪些事情。(试举四例) 11.现代文阅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 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 使石头和花

12、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 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 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 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 、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 言,从

13、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 歌而传之后世。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 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 芳草就苏醒了。 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 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 : “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 有句云:“春

14、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 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 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 “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 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 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 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

15、西川有杜鹃, 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 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 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 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 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 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 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1)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2)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