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48359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4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 曰: “ 留以为梁。” 余曰: “ 木小不堪也。” 僮曰: “ 留以为栋。” 余 曰: “ 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 “ 木一也,忽病 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 : “小子听之,物各有 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 太多矣。 ” 乃尽湿 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 灭。余曰: “ 太少矣。 ” 僮怨曰: “ 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 “ 小子听之,情各 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 【注】 僮:未成年的仆人。 病

2、:担心,忧虑。 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人有馈一木者馈: _ 木小不堪也堪: _ 为余生炭满炉余: _ 乃尽湿之乃: _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 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 (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 (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示例 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 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 【分

3、析】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馈,赠送。 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堪, 能承受。 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余,我。 就都用水浇灭了。乃,就。 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 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 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本文通过同一木料“ 我” 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小 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 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 考虑再

4、说话。 故答案为: 馈赠,赠送; 胜任,胜用; 我 ; 于是,就。 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示例 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 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 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 ” 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 号入座。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

5、时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 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比较分析作答。 【附参考译文】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 留下可以做成房梁。” 我说: “ 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家僮说: “ 可以做栋。” 我说: “ 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 家僮笑着说:“ 木料是同一根, (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我说: “ 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 有一天小僮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 炭太多了。 ” 他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灭不灭。我说:“ 炭太少了。 ” 小僮抱怨说: “ 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

6、炭多,又嫌炭少。” 我说: “ 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 寸。岂只是火呢!”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 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 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士当先

7、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也 ! ” (选自范仲淹苦学) (注) 粥:稠粥。 日昃:太阳偏西。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 微斯人( _) 日昃始食( _) 去之南都(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遂大通六经之旨。 (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各划两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怎样评价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 (1)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 (2)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 于是他精通了六

8、经的 主旨要义。 (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 于天下。 (4)体现 “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 忠君 ” 思想,带有时 代和阶级的局限。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 的人的思想感情。“ 心” 是一词多义:思想感情;内心;品行;本性;思虑,谋划。 微斯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 微” 是一词多义:如果没有;微小;卑贱;隐隐;稍稍。 日昃始食: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 始 ” 是一词多义:才;开始;最初。去之南 都:离开到南都。“ 去” 是古今异义

9、词,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某地去。 (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居,处在。庙堂之 高,高高的庙堂之上。则,就。江湖之远,僻远的江湖。 遂,于是。大通,博通。旨, 要旨。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分句;句子成分;关联词;虚词。 居庙堂之高(在朝 廷做官) /则忧其民(就为百姓忧虑),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则忧其君(就为国 君忧虑)。 遂(关联词)/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慷慨)/ 有志于天下(有兼济天下的抱 负)。 ( 4)本题考查句子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 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这句话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0、。范仲淹把自己的 忧和乐和天下人联系在一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展现了一种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一种 奉献精神。但是结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可知,范仲淹心中有比 较重的忠君思想,这是时代的局限,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 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 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 旨要义;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 下; 体现 “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 忠君 ” 思想,带有时代 和阶级的局限。 【点评】 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

11、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 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 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 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 “ 之” 的词义辨析,“ 之” 可当代词,代指人、事、物;可当结构助词“ 的” ;还可 以作动词解释为“ 去,往 ” ,有时还可以调节语气,无实义。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辨 析;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 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 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

12、要考虑 句子的结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 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 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 在 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 呢? 【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

13、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长大 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 夜刻苦学习,整整5 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 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兼济 天下的抱负。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 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 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

14、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 信能死刺 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信数与萧 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 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信曰:“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 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 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 晚。遂听信计,部署

15、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 魏、河南, 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 【注】 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 下:即为胯下。 蒲伏:同 “ 匍” 。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 布衣之怒 ” 。 B. 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 拜大将 ” 就是 “ 授予大将军 ” 。 C. 三秦、河南,古地名。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 三秦 ” ;有的没有 变化,如 “ 河南 ” 。 D. 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

16、便流传后世。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B. 信能死刺我 /不能死出我袴下 C. 信能死 /刺我 /不能死 /出我袴下 D. 信能死 /刺我不能死 /出我袴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B.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 C. 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 举平定三秦。 D. 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 胯下 之辱 ”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答案】 (1)C (2)C (3)A (4) 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