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338818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尽心上 孟子是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 2. 教育的概念 广义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的活动 都称之为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 主要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 (学校)教育构成的三要素 教育者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 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 教

2、育影响 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和中介 包括:教育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e.g.教科书,讲义) ; 教育手段(呈现形式, e.g.网络授课) 4.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特点)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 人的社会活动人的社会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 象的根本特征)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 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 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 会性,而动物只是一种生会性,而动物只是一种生 存本能存本能 1. 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 2.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

3、育者进行培 养的过程; 3. 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 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属性 1. 教育具有永恒性永恒性; 2. 教育具有历史性历史性; (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形式不同内容) 3. 教育具有相对相对独立性独立性。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但是)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 教育的起源 学说 主张 例子 代表人物 神话起源说 所有宗教 生物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本能 大猩猩教小猩猩吃香蕉 利托尔诺 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 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 识模仿 孟禄 劳动起源说 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的社会生

4、产需 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同义 符合马克思理论 米丁斯基 凯洛夫 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学科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阶段 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内容 教育学萌芽阶段 特点: 1. 以习俗认识 为主; 2. 以机械类比, 比喻, 寓言等 思维方式为 主; 3. 有关教育论 述包含于哲 学或道德论 述之中。 学记 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一篇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 育和教育问题的论著 教学相长 尊师重道 藏息相辅 豫时孙摩 启发启

5、发诱导 长善救失 孔子 主要体现在言论专著论 语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不耻下问 身体力行(亲身实践) 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西方(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问答法启发型) 教育是思想上的接生 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 柏拉图(理想国) 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最早倡导者 亚里士多德 (观点很有现代性) 和谐全面发展 教育遵循自然(法则) (分阶年龄段教学) 昆体良(古罗马) 雄辩术原理 论演说家的教育 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术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术 教育学的创立阶 段 (教育学的形成 时期) 教育学学科的建 立和变革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代表作:大

6、教学论(1632 年) (建立独立学科)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 提出:泛智教育(将自然知识教给民众,教育 世俗化;主张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口诀 级智夸大独立)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 父) 传统教育代表人 代表作: 普通教育学 (1806) 标志着教育学的进一步 规范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三中心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 心。 四阶段教学理论四阶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德育)的教学” 杜威 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 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 民主主义与教育 (口诀 民主威新,

7、分三四 五步走) 新三中心论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中心,经验中心, 活动中心。 四个“即“四个“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教 育即经验的改造育即经验的改造(其教育思想的基础核心) , 学校即社会。 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 提出解决问题的中种假设, 推断那个假设可以 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培根 科学归纳法第一人 首次提出首次提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学科把学科分类中提出来 康德 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人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人 卢梭 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自然主义教育 洛克(英国人) 教育漫画 : “白班说”“白班说” 绅士教育 裴斯泰洛奇 最

8、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西方教育史上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 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斯宾塞 教育预备说教育预备说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拉伊和梅伊曼 创立实验教育学创立实验教育学 认为教育学是纪录 并说明教育事实的科学 主张用试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儿童身 心状态 第三第三节节 教育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1. 教育与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 2 2)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第一次科技革命 初等教育 第二次科技革命 初级中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 高级中等 信

9、息革命 高等教育大众化 3)生产力的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的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 1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体现在 A. 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现实的劳动力; B. 教育提升人的劳动能力; 2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2.2.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10、 (统治阶级决定)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了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民主观念民主意识的提升) 3. 教育与文化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

11、有传播和交融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 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核心:思想观念 实质:德育隐形课程 呈现形态:显性和隐形文化 特性:略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 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 制度文化 第四节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1.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2.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考察每个规律的教育启示,学习方式建议) 一般规律(对规律要尊重) 内涵 教育启示 例子 个 体 身 心 发 展 的 个 别 差 异性 个

12、体与个体之间进行比较 孔子和朱熹的理论 因材施教 有些人聪明早慧 有些人大器晚成 互补性 机体之间的互补(盲人) 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的互 补(身残志坚,自卑超越法则) 扬长避短 长(zhang)善救失 学记 顺序性 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 简单到复 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可 省略,不可逾越 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 阶段性 (年龄) 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 同的特征和矛盾, 面临不同的发 展任务 量力而行 不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 A.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 阶段是不平衡的 B. 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 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阶段与阶段进行比较 抓“关键期” (劳

13、伦兹) 在最关键的时期进行 重点培养 智力在0到5岁时期的 学习能力最快, 应该进 行有效的培养 身高发育也有关键期 3.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 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里的发展要遵循一定模式,发展顺序不可逆,每一阶段不可逾越 不平衡性 速度,时间,高度都是多样化的 差异性 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 4.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人发展到底是内在决定还是外在决定,是基因还是教育) 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 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力量主要来自于 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内在遗传素质)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 逊,格塞尔, (霍尔, 高尔登是遗传决定论)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14、 外铄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 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 学校教育等。 洛克(白板说) 荀子 人之初性本恶 华生 行为主义 环境决定论 实践主体 论 人的实践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发展即是内在需求与潜能的表现,又是在一定 的外部环境刺激下,发生并作用于外部环境的过程(折中科学的观点) 5.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可能性 B.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 定的影响 C.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 D.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遗传决定论过分夸大 环境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农村城市;

15、家庭经济水平环境氛围; ) 环境把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环境决定论过分夸大 学校教育 主导作用主导作用 (但是(但是教育万能论教育万能论 过分夸大过分夸大) 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原因: A. A.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 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 B.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 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A. A.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 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做出社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做出社 会性规范;会性规范; 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C. C. 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 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比如品德发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比如品德发 展) ;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