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编号《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2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6254191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33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4编号《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2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104编号《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2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104编号《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2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104编号《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2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104编号《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2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4编号《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4编号《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2(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 (来自人大精品课程网站)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自由民权运动:18741889 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 动。主要要求开设国会、减轻地税和修订条约。重要代 表人物是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大隈重信等人。在政 府的残酷镇压和分化瓦解下, 最后以失败结束。 自由民 权运动在日本首次向国民推广了民权和革命思想, 并促 使法定地价和买卖地价完全分开。 巴尔干战争 : 欧洲现代历史上一共有两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称 之为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战争。1912 年 10 月,巴 尔干半岛民族国家由于土耳其拒绝其民族独立要求, 保 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国与土耳其交战,战争的

2、结 果是结束了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封建统治, 土耳其丧 失了除色雷斯以及伊斯坦布尔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地。 第 二次巴尔干战争是以保加利亚为一方, 土耳其、 塞尔维 亚、 罗马尼亚等国为另一方, 在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挑 唆下, 于1913年6月开战。 战争的结果是保加利亚失败, 丧失其在马其顿以及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 至此战争结 束,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加剧了巴尔干半岛的国际紧张局 势,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萨拉热窝事件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极端尖锐,巴尔 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王 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 被塞尔维亚

3、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 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 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7 月 28 日,在 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由此,欧洲 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1879 年, 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 约。1882 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 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后意大利于 1915 年脱离同盟 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 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1918 年 11 月,同盟国集团在与 协约国的

4、军事战争中失败, 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 同盟 国集团瓦解 协约国:在 19 世纪末的欧洲帝国主义争夺中,1893 年,为了抵御并对抗德 奥同盟国集团, 夺取更大的欧洲战略优势地位, 沙皇俄 国与法国缔结条约,结成俄法同盟。1904 年,英国与 法国缔结同盟,1907 年英国与俄国缔结同盟。由此, 欧洲出现了一个与德奥同盟国集团相对峙的协约国帝 国主义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美国等 25 个国家相继加入该集团。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后,退出该集团。在一战中,协约国取得了战争的胜 利。 施里芬计划 :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确立的军事进攻的作战方案。1905 年由德军参谋长施

5、里芬确立, 其核心是强调速决战。 该 计划假设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线为作战重点。 德军将集中优势兵力用于西线作战, 而且拟在西线右翼 集中全力,突破西欧低地国家,突破法国北部,直取巴 黎, 最终与左翼部队合围法军主力。 在西线用 4 到 6 周 的时间结束作战, 然后全力攻击东线。 在东线用 3 到 4 个月时间击溃俄军, 结束战争。 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 冒险的基础之上, 忽视了战争的规律以及可变因素。 而 且在一战前被一再调整, 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失 败,计划宣告破产。 索姆河战役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与德军在法国北部地区发生的重要战 役。1916 年 7 月一 11 月

6、,英法联军在西线索姆河地段 发动军事进攻, 试图减轻德军在凡尔登地区的军事进攻 压力。 联军与德军在索姆河地段展开激烈的争夺, 战役 的结果是英法与德军均损失军队在百万人之上,但是, 英法军队并没有打破西线的战略僵持格局。 马恩河战役 :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队与德军在西线发生的第一次大规 模的军事会战。1914 年 8 月,德军实施施里芬计划, 利用其军事优势突击进攻协约国的防线右翼。 在战役初 期,德军取得较大的军事优势。但是,在协约国意识到 德军的军事意图之后, 及时调整了其战略部署, 加强了 西线右翼的军事布防, 德军的军事进攻最终为英法盟军 所阻止,施里芬计划所确立的基本军事目标

7、没有达到。 9 月,英法协约国在马恩河一线以 50 多个师的兵力向 德军发动进攻, 最终迫使德军由战略进攻转入防御, 西 线战局开始陷入对峙之中。 坦能堡战役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东线的一次重要战 役。一战爆发后,俄军为配合西线协约国的军事作战, 于 1914 年 8 月在东线发动军事进攻,俄军主力两个集 团军进攻德国的普鲁士, 但由于其指挥系统差, 后勤补 给困难,在两个集团军之间出现一条几十公里宽的空 隙。 东线德军在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的指挥下, 最终击溃 入侵俄军,俄军全线溃败,12 万人被俘。德军在东线 由此从防御进入进攻,最终在 12 月,在俄国内陆战局 陷入僵持

8、状态。 伦敦条约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协约国集团与意大利签订的帝国主义条约。 1915 年 4 月 26 日,英、法、俄与意大利在伦敦签订条 约。 其中规定,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 作为补偿, 意大利可以取得奥地利在欧洲的一些属地, 并在阿尔巴 尼亚中部建立其保护的自治国, 参与瓜分土耳其与德国 在非洲的殖民地该条约建立在帝国主义利益勾结 基础之上,是帝国主义列强在相互利益争夺的斗争中, 对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压迫,是非正义的。一战后,该条 约并没有得到认真的履行。 凡尔登战役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西线的一次重大战 役。1916 年 2 月,西线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与

9、索姆河战 役后,纠结重兵向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发动进攻, 试图击败法军重兵集团主力, 直取巴黎。 但是由于法军 的英勇抵抗, 德军始终未能突破法军的凡尔登战线, 双 方损失了大量的兵力。 9 月, 德军开始转入战略防御, 10 月,法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并于 12 月收复了几乎全部 失地。凡尔登战役最终以德军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日德兰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德海军进行的决定性军事战役。1916 年 5 月一 6 月, 英德海军主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北斯 卡格拉克海峡发生遭遇作战。双方出动了上百艘军舰, 战况惨烈。 战役的结果是英德双方都损失惨重, 英国的 损失大于德国, 但是, 德国海军试图进入北

10、海以及大西 洋作战的军事企图没有实现, 英国仍然控制着波罗的海 与北海的控制权。 无限制潜艇战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大西洋采取的针对英国的经济封 锁战。1917 年 2 月,由于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进攻 失败,没有达到迫使英法等协约国帝国主义投降的目 的, 为了进一步打击英国, 德国在大西洋水域宣布实施 “无限制潜艇战” ,试图在经济上彻底封锁英国,使之 陷入饥饿。 “无限制潜艇战”使英国的对外贸易几乎陷 入停顿, 使之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却仍没有达到 迫其投降的目的。而且, “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舰只 的攻击,使之成为美国参战的一个借口。 卢西塔尼亚号事件:一战期间德国由于实施

11、“无限制潜艇战” ,击沉中立国 客轮卢西塔尼亚号造成的外交事件。1917 年 3 月,德 国海军在大西洋水域实施潜艇攻击, 美国客轮卢西塔尼 亚号在没有接到攻击警告的情况下, 被德国潜艇突然击 沉, 客轮上 170 多名美国游客死难。 该事件严重恶化美 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 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 了借口。 齐默尔电报 : 一战期间德国外交大臣齐默尔向德驻墨西哥大使拍发的、鼓动 墨西哥参战的电报。在 1917 年初,由于德国实施“无 限制潜艇战” 而使德美关系严重恶化的情况下, 美国总 统威尔逊公布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截获的德国外交大臣 齐默尔拍发给德驻墨西哥大使的秘密电报,该电报声 称,

12、在美国参战时, 德国驻墨西哥大使应鼓励墨西哥对 美宣战, 以收回在历史上被美国夺取的属于墨西哥的新 墨西哥州、 德克萨斯州以及亚利桑那州的土地。 该电报 严重激起了美国对德国的社会政治敌视, 恶化了美德关 系,为美国参加一战提供了借口。 俾斯麦(18151898) : 普鲁士和德国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保皇党人,贵族 出身。 他顽固地拥护君主主义, 极力维护贵族地主特权。 1862 年得到国王威廉一世的赏识,被任命为首相兼外 交大臣。他推行铁血政策,先后发动对丹麦战争、普奥 战争和普法战争, “自上而下”统一了德意志,帮助法 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 l87l1890 年任帝国宰相 兼普鲁士首相

13、。 对内加强帝国政府权力, 颁布反社会党 人的非常法等,镇压工人运动 ; 对外制订“大陆政 策” , 以确立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八十年代, 在非洲、 大洋洲掠夺殖民地。1890 年 3 月去职。撰写有回忆 与思考 。 威廉二世(18591941):德意志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18881918),威 廉一世之孙。任内,代表容克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 实行专制统治,镇压革命运动,笼络收买工人贵族,分 裂工人队伍。 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自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起,加紧对外侵略。1897 年派遣舰队强租中国胶州湾; 1898 年亲赴土耳其活动,力图延长巴格达铁路建筑权, 在近东伸张势力 ; 1900 年

14、 7 月,发表所谓“匈奴演说” , 出兵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参与瓜分中国领土的竞 争;1905 年和 1911 年,又制造摩洛哥危机,与法国争 夺在摩洛哥的权益 ; 还多次插手巴尔干事务,从而加深 德国和英、 法、 俄等国的矛盾, 不断加剧国际紧张局势。 1914 年利用萨拉热窝事件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逊位,逃亡荷兰。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工人阶级政党。1890 年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废除 后,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为克服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思 想, 重建新的组织和制定新的纲领, 改名为德国社会民 主党,并于 1891 年 10 月制定爱尔福特纲领 。1895 年党内出

15、现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潮。 二十世纪初, 党内 形成左、中、右三个派别,实际上以伯恩施坦为首的右 派和以考茨基为首的中派篡夺了党的领导权, 积极推行 修正主义路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 竭力支持德 国政府的帝国主义战争政策,成为社会沙文主义团体。 1916 年以卡尔李卡克内西、罗莎卢森堡为代表的 左派,组成斯巴达克派,并于 19l8 年 11 月成立斯巴达 克同盟,领导德国革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1918 年 12 月在斯巴克达同盟领导下建立了德国共产党。以 艾伯特为首的右翼领导人, 勾结大资产阶级镇压十一月 革命,并组成政府。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社会民主党 处于反对派地位。希特勒上台后

16、,于 1933 年被禁。 大陆政策:l9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所推行的外交政策。 它力图通过结盟方针,拉拢俄国,防止法、俄接近,孤 立和打击法国 ; 并联合奥匈帝用抑制俄国在东欧和巴尔 干的扩张 ; 同时又挑拨英、俄在世界各地区的对抗,阻 止英国插手欧陆事务,借以实现德国称霸欧洲的计划。 80 年代末,随着德国帝国主义的兴起以及德俄矛盾, 英德矛盾的加深, 大陆政策破产, 遂为德国军国主义的 世界政策所代替。 摩洛哥危机:20 世纪初法、德为争夺摩洛哥而引起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危 机。 l904 年的英法协约中英国对法国占领摩洛哥的承认 引起德国不满。1905 年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时声 称,摩洛哥苏丹是“独立君主” ,要求重审英法协约, 并以战争相威胁, 造成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为解决这一 矛盾,1906 年在西班牙阿尔吉西拉斯召开国际会议, 参加国包括法、德、英、美、西等 14 个国家。由于英 俄支持法国, 德国被迫让步。 会议声称承认摩洛哥的警 察控制权。1908 年摩洛哥发生宫廷政变,法国乘机占 领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 法德关系再度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