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一)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46250418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一)(根据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材编写)(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5分)1(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_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2)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_,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3)学生没打好基础,_,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A不力原型拔苗助长B不利原形拔苗助长C不利原形好高骛远D不力原型好高骛远2.(3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我不知道这

2、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3(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缥缈(pio) 炫耀(xun) 掺和(cn)B 赐给(c) 愚蠢(cn) 滑稽(j)C御聘(pn) 钦差(qn) 妥当(tu)D躇步(ch) 庇护(p) 呈报(chng)4(3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爵士澄澈枯籐骇人听闻B头衔 女娲 剌叭 随声附和C贱起 气概 蜘蛛 莽莽榛榛D镀金 爱慕 雕像 眉开眼笑5(3分)依次填入下

3、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 的要素呢?我正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 地走过我的身旁。今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A标志 必须 悠然自得 不言而喻B标本 必需 悠然自得 不可思议C标志 必需 泰然自若 不言而喻D标本 必须 泰然自若 不可思议6(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A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B“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

4、C女娲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D“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中自然哲理。俗话说:“万物皆有理。”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ABCD8(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

5、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小红帽皇帝的新装等。B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C伊索寓言的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D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9(3分)孙悟空在_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拿到了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火。()A观音菩萨B文殊菩萨C太白金星D哪吒10(8分)(1)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3)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4)看,像牛毛,

6、 , ,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5)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畅想自己与朋友(或妻子)相聚聊天的名句是: , 。(6)谭嗣同的潼关一诗中借景抒怀言志的诗句是: , 。二、阅读与理解(35分)11(6分)阅读谭嗣同的潼关,完成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 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4分)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2分) 12(13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杞人忧天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7、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终日在天中行止 只使坠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其人曰:“奈地坏何?”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从这则寓言中得出的成语是 ,其意思是 。(3分)(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8、?(4分) 13(16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丑 猫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这只被叫作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右耳也残缺不全了。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因为这只猫相

9、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爪子。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喵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摸;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

10、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岌岌可危了。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

11、的小眼睛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挣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1)简要说明第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第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3)第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4分) (4)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4分) 三、作文(50分)14话题作文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情,人生才会多姿多彩,社会才会美丽纷繁。“情”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请以“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 D【解答】“不力”意思是:不尽力,不用力;成效差,效率低。“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