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汇率变动的影响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219196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6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会计准则——汇率变动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际会计准则——汇率变动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际会计准则——汇率变动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际会计准则——汇率变动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际会计准则——汇率变动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会计准则——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会计准则——汇率变动的影响(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国际会计准则汇率变动的影响 (200X 年修订) 本准则中以粗体标示的段落,应与本准则中的背景资料和实施指南以及国 际会计准则公告前言的内容一并阅读。国际会计准则不拟应用于不重要的项目 (参见前言第 12 段)。 目 的 目 的 实体的外币活动可能有两种方式,它可能进行外币交易或拥有国外经营。另 外,实体可能按外币列报其财务报表。本准则旨在规定如何将外币交易和国外经 营反映在实体的财务报表中,以及如何将财务报表折算成列报货币。 主要问题是使用何种汇率或哪几种货币以及如何在财务报表中报告汇率变 动的影响。 范 围 范 围 1本准则适用于: 1本准则适用于: 1 1 (1)外币交易和余额的会

2、计核算,但不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金 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范围内的衍生工具交易和余额; (2)对国外经营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所进行的折算。这些财务报表通过 合并、比例合并或通过权益法包括在实体的财务报表中; (3)将实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折算成列报货币。 (1)外币交易和余额的会计核算,但不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金 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范围内的衍生工具交易和余额; (2)对国外经营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所进行的折算。这些财务报表通过 合并、比例合并或通过权益法包括在实体的财务报表中; (3)将实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折算成列报货币。 2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涉及许

3、多外币衍生 工具的会计处理,因此这些内容被排除在本准则范围以外。但是,那些未包括在 IAS39 范围内的外币衍生工具(例如一些嵌入其他合约的外币衍生工具)则包括 在本准则范围内。此外,如果实体的财务报表包含衍生工具和其他金融工具的金 额,则在以外币列报的财务报表中对这些金额进行的折算由本准则规范。 2 3本准则不涉及外币项目的套期会计,包括对国外经营的投资净额进行套 期。套期会计由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 4本准则涉及实体的以外币列报的财务报表,并对由此形成的财务报表被 描述为遵循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规定。 如果将财务信息折算为外币不能满 足这些要求,本准则具体说

4、明了应披露的信息。 5本准则不涉及现金流量表中由外币交易形成的现金流量的列报或国外经 营现金流量的折算问题(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 7 号现金流量表)。 定 义 定 义 6. 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含义为: 功能货币 6. 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含义为: 功能货币,指实体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 外 币 ,指实体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 外 币,指实体功能货币以外的货币。 列报货币 ,指实体功能货币以外的货币。 列报货币,指列报财务报表的货币。 汇 率 ,指列报财务报表的货币。 汇 率,指两种货币兑换的比率。 即期汇率 ,指两种货币兑换的比率。 即期汇率,指立即交割的汇率。 期

5、末汇率 ,指立即交割的汇率。 期末汇率,指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 汇兑差额 ,指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 汇兑差额, 指以不同的汇率将一定数量单位的一种货币折算成另外一种货币 而产生的差额。 国外经营 , 指以不同的汇率将一定数量单位的一种货币折算成另外一种货币 而产生的差额。 国外经营, 指经营场所或经营活动在报告实体所在国以外的国家或采用报告 实体所使用货币以外的货币的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或报告实体的分支 机构等实体。 对国外经营的投资净额 , 指经营场所或经营活动在报告实体所在国以外的国家或采用报告 实体所使用货币以外的货币的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或报告实体的分支 机构等实体

6、。 对国外经营的投资净额,指报告实体在国外经营净资产中享有的权益金额。 货币性项目 ,指报告实体在国外经营净资产中享有的权益金额。 货币性项目, 指实体持有的货币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 或偿付的负债。 公允价值 , 指实体持有的货币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 或偿付的负债。 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 债清偿的金额。 ,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 债清偿的金额。 1 同时参见解释公告第 7 号引入欧元。 3 对定义的详细说明 对定义的详细说明 功能货币 功能货币 7实体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通常是

7、其创造现金和支出现金的环境。实 体在确定其功能货币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该货币是: 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的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或者是对销售价格产生 主要影响的货币,如果使用另一种货币); 其竞争力量和竞争规则对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起主要决定作用的国 家的货币; (2) 提供商品或劳务所需人工、 材料和其他费用的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 (或 者是对这些成本产生主要影响的货币,如果使用另一种货币)。 8以下因素也可能提供实体功能货币的依据: (1)从融资活动中获得资金(即发行债券和权益性工具)所使用的货币。 (2)通常保存从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时所使用的货币。 9如果实体属于国外经营,确定其功能货

8、币时应考虑以下引素,特别是其 功能货币是否与报告实体(国外经营为其子公司、分支机构、联营企业或合营企 业的实体即为报告实体)的功能货币相同: (1)国外经营所从事的活动是否如同报告实体的延伸那样进行,而不是以 极大的自主性进行。 国外经营只限于销售从报告实体进口的商品并将收入汇回就 是前一种情况的例子。经营积累的现金和其他货币性项目,发生的费用,创造的 收益以及安排的借款主要都使用当地货币则是后一种情况的例子。 (2)与报告实体的交易在国外经营活动中所占比例是高还是低。 (3)国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报告实体的现金流量,并 可随时汇回。 (4)在报告实体不提供资金的情况下,国外经

9、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 足以偿还现有债务和正常情况下可预期的债务。 10在上述现象混在一起且功能货币不明显的情况下,管理层运用其判断以 确定最能真实反映其基础性交易、事项和环境的经济效果的功能货币。 11实体的功能货币反映了与其相关的基础性交易、事项和环境。因此,功 4 能货币一旦确定就不应改变,除非那些基础性交易、事项和环境发生变化。 12如果功能货币是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货币,则实体财务报表按照国 际会计准则第 29 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重新表述。实体不得 拒绝依据 IAS29 进行的重述, 比如通过采用依照本准则确定的功能货币以外的其 他货币作为其功能货币(例如,其母公司的功

10、能货币)的方式。 对国外经营的投资净额 对国外经营的投资净额 13实体可能有应收或应付国外经营的货币性项目。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既 未打算也不大可能进行结算的项目, 实质上是实体对该国外经营的投资净额的一 部分,且按照第 30 段和 31 段进行会计核算。这类货币性项目可能包括长期应收 款或贷款,但不包括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 货币性项目 货币性项目 14货币性项目的本质特征是按固定或可确定金额收取的权利(或交付的责 任)。货币性项目有:递延税款,以现金支付的退休金和其他雇员福利,以现金 结算的准备以及确认为负债的现金股利。相反,非货币性项目的本质特征是没有 按固定或可确定金额收取的权利(或交付的

11、责任)。非货币性项目有:商品和劳 务的预付金额(例如预付租金),商誉,无形资产,存货,不动产、厂场和设备 以及通过交付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结算的准备。 本准则规定方法的摘要 本准则规定方法的摘要 15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每个个别实体无论是孤立实体、拥有国外经营 的实体(例如母公司)还是国外经营(例如子公司或分支机构)都应按第 6 段至 12 段的规定确定其功能货币。 实体应按第 18 段至 35 段和第 48 段的规定将 外币项目折算成其功能货币并报告这种折算的影响。 16许多报告实体是由很多使用不同功能货币的个别实体(例如,子公司、 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分支机构和母公司)所组成的集团。将集团内每个

12、个别实 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折算成列报集团财务报表的货币是必要的。 本准则允许 5 采用任意一种(或几种)货币作为集团的列报货币。其功能货币不同于选定的列 报货币的集团内任一个别实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应当按照第36段到48段的 规定进行折算。 17本准则也允许某一孤立报告实体的财务报表按任意一种(或几种)货币 列报。如果其列报货币不同于实体的功能货币,该实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也 应当按照第 36 段到 48 段的规定折算成列报货币。 按功能货币报告外币交易按功能货币报告外币交易 初始确认初始确认 18外币交易是指以外币计价或要求以外币结算的交易,包括企业进行的下 列交易: (1)买入或卖

13、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劳务; (2)由于借入或借出以外币结算的资金而形成的应付或应收款项;或者 (3)在其他情况下,购置或处置外币资产,承担或结算外币债务。 19. 外币交易以功能货币初次确认入账时,对外币金额应当按交易发生日功 能货币和外币之间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19. 外币交易以功能货币初次确认入账时,对外币金额应当按交易发生日功 能货币和外币之间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20交易发生日是指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交易首次符合确认标准的 日期。为便于核算,常常采用近似交易发生日实际汇率的汇率。例如,一个星期 或一个月的平均汇率可能用于在当期发生的所有外币交易。但是,如果汇率波动 很大时,使用

14、一个时期的平均汇率就不适当了。 在以后资产负债表日的报告 在以后资产负债表日的报告 21. 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 (1)外币货币性项目应按期末汇率折算; (2)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应按交易发生日的汇率折算;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应按价值确定之日的汇率折算。 21. 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 (1)外币货币性项目应按期末汇率折算; (2)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应按交易发生日的汇率折算;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应按价值确定之日的汇率折算。 22一个项目的账面金额应根据其他相关准则的规定共同确定。例如,根据 国际会计准则第 16 号不动产、厂场

15、和设备的规定,不动产、厂场和设 6 备可能以公允价值或以历史成本计量。 不管账面金额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还 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如果该金额以外币确定,则根据本准则的要求折算成 功能货币。 23一些项目的账面金额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金额确定。例如,根据国际 会计准则第 2 号存货的规定,存货的账面金额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两者中 较低者确定;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 36 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如果有迹象 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 则该项资产的账面金额按前一次帐面金额和可收回金额两 者中较低者确定。如果这样一项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项目并且按外币计量时,则其 账面金额的通过比较以下项目确定: (1)成本或账面金额,如果合适的话,按照该项金额确定之日的汇率(对 按历史成本计量的项目而言,即为交易发生日汇率)折算;以及 (2)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如果合适的话,按照该项价值确定之日的 汇率(即资产负债表日确定该项价值之时的期末汇率)折算。 以上比较的结果可能是要求减记功能货币金额的同时对外币不作减记的要 求,或者反之亦然。 24当存在多个汇率可供选择时,如果交易或余额所反映的未来现金流量已 在计量日发生,所采用的汇率应当是对该现金流量进行结算时使用的汇率。如果 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暂时不可进行,应使用随后第一次可以进行兑换时的汇率。 汇兑差额的确认 汇兑差额的确认 25如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