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发展新闻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218321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危机时代发展新闻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后危机时代发展新闻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后危机时代发展新闻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后危机时代发展新闻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后危机时代发展新闻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危机时代发展新闻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危机时代发展新闻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危机时代发展新闻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后危机时代发展新闻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论文导读::当前全球经济进入企稳回升的后危机时代,文化产业由于受金融危 机影响较小,同时具有低污染、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等优势,成为各国优先 发展的战略产业。本文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为例,分析它们应对金融危机 的表现,借鉴成功经验,为我国新闻文化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战略转型提 供有益参考。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新闻传媒,文化产业 由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渡过爆发期,全球经济从 2010 年第一季度开始明显复苏,进入后危机时代。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 成重创,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

2、、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众多企业破产。 虽然金融危机对新闻传媒等文化产业的影响有限,在传导上也具有滞后性,但 其消极影响也已显现:媒体广告收入普遍下滑,生存维艰,芝加哥论坛报 等百年老报甚至申请了破产保护。在遭遇经济寒冬的同时,金融危机也给新闻 文化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等文化产业强国应对金融危机 的成功经验,趋利避害,抢抓机遇,适时调整战略,对于发展我国新闻文化产 业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金融危机对新闻文化产业的影响 1、“口红效应”及历次金融危机中的文化产业 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都蕴含机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会催生新 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对包括新闻业在内的文化产

3、业来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 影响较小,加之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的变化会产生良性效应,这些产业在 经济萧条时期往往会逆势上扬,经济学上称之为“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期诞生的经济理论,认为 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者因收入下降会减少大额消费,通过购买如口红之类的 廉价化妆品和文化产品来缓解压力,获得购物的愉悦感。美国、日本、韩国的 新闻业等文化产业在历次经济危机中的表现,都是“口红效应”的生动印证。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成就了美国广播业的鼎盛时代。罗斯福的“炉 边谈话”通过电波传遍美国,给公众带去温暖和信心。广播信息传播的真实、 亲切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4、与欢迎。1932-1939 年间,美国公众通过收音机接收的 消息量几乎翻了一倍,1940 年初,2 800 万个家庭(占总人口的 86% )总共有 4400 万台收音机,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娱乐和益智类的广播节目,出现了此后盛 行不衰的“肥皂剧”。随着广播听众规模的大幅增加,电台广告收入也逐年上 升,1941 年达到 2 亿美元,1形成与报纸、杂志三足鼎立的局面。 日本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众多行业遭受重创,文化产业却独领风骚, 增速迅猛。为了促进新闻业发展,1997 年 11 月日本政府公布了振兴经济方 案,决定“将企业和个人对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出资比例最高限额从原来的 10% 提高到

5、1/3”2。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把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导,以青 少年和家庭为主要消费对象,大力开发动漫产品,逐步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HelloKitty 、奥特曼等动漫形象深入人心,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宣传 了日本的文化和国家形象。目前,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占据全 球市场领先地位。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韩国以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复苏的拉动力量,于 1998 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除了加强相关立法,健全文化产业的管理体 制外,2001 年 8 月,韩国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国家机构文化产业振兴院, 全面支援和培育文化产业,并从资金供给、市场开发、人才培养和建立奖励机 制等

6、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虽然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产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 到影响,但影视业却获得长足发展。韩国政府将影视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 给予重点扶持。韩国影视剧没有宏大的叙事主题,关注平凡人、小人物的生活 与情感,并将韩国传统文化、饮食、服饰、旅游等融入其中,制作精美、感情 细腻,富有生活气息和亲和力。这种差异化的定位让韩剧迅速成为一股强势潮 流,占领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市场,并由此带动旅游、服装、日用品等相关产 品的出口贸易,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影视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的主导 产业。韩国也于 2004 年跃升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到 2007 年,韩文化 产业产值约为 650 亿美元,

7、连续 5 年年均增长达到 9%以上,文化产业占 GDP 的 比重近 7%3。 通过对美日韩等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考查,我们可以看出,在“口红效 应”的作用下,每次金融危机都会成为文化产业逆势发展的机遇期。随着信息 时代的到来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 长的重要力量。 2、此次金融危机后国际新闻传媒业现状 由于各国传媒业的经营模式、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度不尽相同,受金融危险的 影响也存在差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传媒业与金融投资关系密切,受危机影 响较大。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新闻业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受危机的影响 较为间接和滞后。 (1)美国传媒业遭遇寒冬,破产裁员

8、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对美国新闻业的影响也是首当其冲。论坛报报业 集团申请破产保护,西雅图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百年老报纷纷 停刊或取消印刷版。报纸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大量流失。据美国产业集团统 计,2008 年美国全国性报业的广告收入下降了 17%。传媒业为减少开支,纷纷 裁员。如美国传媒巨头维亚康姆裁员 7%,洛杉矶时报裁员 10%;除了公布 裁员计划外,维亚康姆还冻结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2009 年的薪水。4与此同 时,很多传媒集团削减预算开支,节俭度日。美国电视巨头 NBC 环球公司 2009 年的预算开支减少 3%约五亿美元。CBS 电视台和传媒巨头维亚康姆也调低 了盈利预期。

9、虽然新闻传媒业在经济寒冬中瑟瑟发抖,但“口红效应”也带来了些许暖 意。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08 年第三季度,美国家庭平均每天在电视 机前消耗的时间长达 8 小时 18 分钟,打破了尼尔森自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统计 的收视时间纪录。危机时期,人们对经济信息的关注推动了财经媒体的发展, 华尔街日报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广告收入和销售量双重增长。美国传 媒业长期以来积累了雄厚的发展实力,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新闻传媒业对经 济直接或间接的贡献率仍达到 7%。5 (2)日本报业雪上加霜,经历“史上最严峻阶段” 金融危机对日本新闻业的影响在报业中表现明显。读卖新闻、产经新 闻、每日新闻、朝日新

10、闻、日本经济新闻等五大报中,除日 本经济新闻外,其余报纸在 2008 年财报中均出现赤字。世界第二大报朝日 新闻为创办 130 年来首次经历财政赤字,并且赤字高达 100 亿日元;日本 经济新闻虽未出现赤字,但 2008 年度营业利润比上年度暴跌 61.5%, 62009 年广告收入同比减少 30%7。与此同时,网络等新媒体也在很大程度 上挤压了报纸的发行收入。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报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 日本人从小接受良好的媒介素养,一直保持着阅读报纸的习惯。与一些国家报 业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的经营机制不同,日本报业的发行收入占到总收入的 50% 以上,最高能达到 70%。由于新媒体影响,报纸

11、的年轻读者大量流失,而在金 融危机时期,民众为了减少订报支出,更是纷纷选择免费的网络信息。日本最 大的日报读卖新闻两年间日发行量已经下降 400 多万份,产经新闻 2009 年的发行量更是跌破 200 万份大关。8面临金融危机和新媒体双重威 胁,今年 3.15 特大地震和海啸又使日本经济遭受致命打击,日本报业可谓雪上 加霜,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严峻阶段。 (3)广告锐减、投资匮乏,“韩剧”瘦身转型应对寒流 金融危机后,韩国影视业投资萎缩,电视台广告收入锐减。 KBS、MBC 和 SBS 三大电视台 2008 年 11 月的广告收入同比减少 24.6%。为了控制电视剧制作成 本,三家电视台决定将电视

12、剧单集长度由 80 分钟缩短至 72 分钟,并降低演员 薪酬,同时减少播出数量。 KBS 不仅取消播出 KBS 二台的每日连续剧,还决定 今后每年只播出一部长篇历史剧;MBC 已停播周末连续剧,增加重播节目时 间;SBS 不但已停播每周五晚上的连续剧,还计划缩减每日连续剧的拍摄数量 论文格式范文。9 二、后危机时代各国发展新闻传媒业的经验启示 1、宏观导向上的政策支持 新闻业等文化产业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在危机的传 导上也有滞后效应。文化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创造财富、扩大就业、提高国 家软实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与潜力,这些独有优势使很多国家纷纷将文化 产业作为后金融危机时

13、期振兴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金融危机,从宏观政策上 给予大力支持。 虽然在危机中遭遇寒流,2009 年韩国政府仍指定文化产业为绿色增长产业。 2010 年,政府投入 2000 亿韩币支持文化产业振兴院完成 200 个项目。继“韩 流世界化”之后,韩国提出“打造亚洲文化”的概念,目前正在建设“亚洲文 化殿堂”大型文化产业园,这是韩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项目。为了适应新媒 体环境的变化,促进传媒业的自由开放式发展, 2009 年 7 月 22 日韩国通过了 媒体法,逐步废除广播电视的垄断体制。美国政府历来被视为是管的最少 的政府,但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加大了对新闻传媒业的支持力度。2009 年 3 月

14、 11 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报业减税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直到 2015 年,报纸和报纸出版业将少缴 40%的营业税。10 启示:目前,文化产业因其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等优势已经悄然成为扩大 内需、推动就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强社会凝聚力的主导力量。2009 年 7 月, 我国出台了首个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从战略层面纳入国家产业 振兴规划的序列。通常认为,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达到 1%,文化产业才能获 得充分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但是,文化产 业投入仅占财政总支出的 0.39%左右,与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财政投入 还远远不足。与欧美、日韩等文化产业发达国

15、家相比,我国在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加强对外文化贸易、提高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需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加强与新媒体合作,开拓发展空间 传统的新闻传媒业高度依赖广告,而广告又对经济变动极其敏感,所以传 媒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与经济发展形势正向相关。因而,金融危机 使传统媒体感受到阵阵寒意,但是对于数字化的新兴媒体,却是一个发展的良 机。网络、手机、移动 IP 电视等新媒体具有传播快、伴随性强,互动便捷等传 播特点,能够满足危机时期人们对于各类信息的即时接收,目前已经成为最具 影响和发展潜力的传播媒体,受众群体仍不断增大。同时,由于新兴媒体运行

16、成本较低,广告价位低,在金融危机时期,广告主广告投入减少,将广告市场 从传统媒体转向低廉的新媒体。 国外很多主流媒体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转战新媒体。美国西雅图邮讯 报、落基山新闻和督教教科学箴言报等百年老报停止出版实体报 纸,全力投身网络版经营。SNS 社交网站的兴起开启了新媒体发展的一段新里 程。针对当前很多人习惯于在社交网站获取新闻信息,美国四大电视台,ABC (美国广播公司)、FOX(福克斯广播公司)、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 NBC(全 国广播公司)纷纷进行 Facebook 的网页改版,推出新服务加入新功能,以提升 在 SNS 用户中的影响力进而吸引用户购买频道收看。11 日本报业加快了向新媒体的转型。日本经济新闻专门设立了电子媒体 局,利用已有的网站平台,提供音频、视频等新闻服务,开发针对手机用户的 新闻产品。在企业利润萎缩,广告市场低迷的不利条件下,朝日新闻和 日本经济新闻等报纸将多年存储的新闻报道及专业信息等数据资源建成网 络数据库,提供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