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洪志205年2月3日南京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袁洪志205年2月3日南京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袁洪志 2019年12月13日 南京,关于建立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思考,教职成厅20192号文件学习体会,themegallery,主 要 内 容,相关背景说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相继出台,教育界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 管、办、评必须分离,以便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院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共治的职业教育质量保证新格局。,themegallery,相关背景说明,“管办评”各司其职,构建高职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1.“管”:政府依法履职,提高教育督导实效2.“办”:学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教育
2、质量自主保证3.“评”:社会广泛参与,丰富教育评价内容,themegallery,相关背景说明,2019年4月29日成立“职业教育评估系统架构与高职院校下轮评估实施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2019年初按照职成司领导的意见,课题组转向对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杨应崧.教学质量要“医院体检”,更要“自我保健”【N】中国教育报.2019-10-29(10).,themegallery,相关背景说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2号),“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
3、质量的机制,根据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themegallery,相关背景说明,一、目的与意义,“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 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 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 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themegallery,一、目的与意义,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 不断完善内
4、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 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themegallery,一、目的与意义,1.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顶层设计出现重大调整(变革) (1)实行“管办评”分离 管理方不再组织评估; 办学方不再组织评估; 重新界定“评估”:不包括管理方、办学方 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方或第三方组织的教育教学 评估。,themegallery,一、目的与意义,(2)教育教学评估体现新特点 组织主体不是所有利益相关方; 专指外部评估; 专指对质量成果的阶段性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虽因组织主体不同而不同,但同一主体组织的同类评估,其指标体系是统一的、相同的;,theme
5、gallery,一、目的与意义,(2)教育教学评估体现新特点 评估结论不受管理方和办学方主观意愿的影响。 评估的实施主体不直接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劣 负责,也没有帮助学校改进的法定义务。,themegallery,一、目的与意义,2.管理方、办学方必须探索新的质量管理模式(问题) 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方举办方和院校,必须面对和破解的紧迫课题在实施“管办评”分离之后,如何负起质量保证的社会责任、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的规范管理与监督指导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面对和破解的紧迫课题在实施“管办评”分离之后,如何负起质量保证的法定责任、如何进行质量管理?,themegallery,一、目的
6、与意义,3. 创建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质量文化(目标) (1)时代要求 时代特征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 核心竞争力学习力、创造力。 时代主题:质量、创新、合作、发展。,themegallery,一、目的与意义,(2)现代质量文化 质量即是生命以人为本的文化(主体从决策方变为利益相关方); 质量靠自身保障自律的文化(从“管理主义”走向“自主自理”); 质量需“三全”保障合作的文化(从“主客二元”走向“共同建构”); 质量要服务需求开放的文化(从“行为目标”走向“服务需求”); 质量需不断改进创新的文化(从“静态规范”走向“持续改进”)。,themegallery,一、目的与意义,4.建立适应经济
7、发展新常态的高职院校质量保证工作新常态 (目标) (1)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科学、可持续发展; 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把 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努力构建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变中求进、变中求新、变中 突破” 从要素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 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themegallery,一、目的与意义,4.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职业院校质量保证工作新常态(目标) (2)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工作新常态体现“四变” 服务需求变自娱自乐为服务需求。坚持以经济社会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引领。树立质量目标、标
8、准不能搞脱离实际需求的闭门造车,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成为某一群体或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越俎代庖。 立足自我变以外部保障为主为以内部保证为主,强调工作与保证同步。工作与保证责任兼负。承担工作任务必须同时担负质量保证的责任,无一例外。,themegallery,一、目的与意义,4.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职业院校质量保证工作新常态(目标) (2)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工作新常态 常态“诊改”将诊断与改进列为一切工作的组成环节,变脉冲式激励为常态化改进,由此激发学习动力与创新活力,并成为工作新常态。 “平台”支撑变回顾总结为实时监控,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环境。通过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
9、台的普遍建立和优化升级,使得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成为现实,办真正让人民满意、放心的职业教育。,themegallery,一、目的与意义,5.工作方针(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要求) 需求导向,使质量保证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 自我保证,使质量提升成为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 多元诊断,使质量保证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 重在改进,使质量保证体系持续运行并取得实效。,themegallery,二、内涵与任务,1.内涵: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 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 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 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 创新、质量
10、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 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themegallery,二、内涵与任务,“诊断与改进”的理论借鉴 (1)戴明质量管理理论PDCA循环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诊断)ACT(处理,改进) (2)知识管理(KM)理论学习型组织知识生命周期(KLC): 发现获取使用学习创造储存,二、内涵与任务,“诊断与改进”的内涵界定 “诊断与改进”是指质量主体为高质量地全面达成预定目标并不断创造性地超越既定目标,在质量生成过程中,以采自源头的实时状态数据、信息为主要依据,根据按目标组成要素制定的指(座)标体系对现实状态进行的自我定位、诊断和调整、改进。 在质
11、量时代,质量主体必须同时为质量的保证与不断提高负责,因此,“诊断与改进”是所有质量主体的基本责任和应尽义务。,themegallery,二、内涵与任务,2.任务: (1)理顺工作机制(2)落实主体责任; (3)分类指导推进(4)数据系统支撑; (5)试行专业诊改。,二、内涵与任务,(1)理顺工作机制: 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形成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断与改进、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保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二、内涵与任务,(2)落实主体责任: 各职业院校要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 建立常态化周期
12、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将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质量报告,二、内涵与任务,(3)分类指导推进: 新建院校以“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为重点 ; 多数院校以“保证院校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为重点; 高水平院校以“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为重点。,近期拟出台的指导方案: 1.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2.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3. 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能力诊断指导方案; 4.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
13、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二、内涵与任务,二、内涵与任务,(4)数据系统支撑: 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实现动态分析、监测预警; 依法依规发布社会关注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加快推进相关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公共信息服务、需求信息跟踪、教学资源建设、教育行政决策和社会舆论监督等提供支撑。,二、内涵与任务,(5)试行专业诊改: 支持对企业有较大影响力的部分行业牵头; 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 以院校自愿为原则; 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 量的认可程度,倒逼专业改革与建设。,三、实施工作要求,1.完善组织保证: 教育部组建职业院校
14、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方案研制、政策咨询、业务指导,以及教育部委托的相关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遴选熟悉职业教育、具有管理经验、具有公信力的行业企业专家和中高职教育专家、教育教学研究专家等组成省级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指导本省相关业务工作。,三、实施工作要求,2.加强省级统筹: 制定工作规划,根据教育部总体指导方案制定本省(区、市)工作方案、细则和实施规划,以落实改进为重点,组织实施行政区域内职业院校的诊断与改进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也可在省级方案基础上,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3.确保公开透明 。,1.关于教育质量的思考 质量是
15、过程的产物: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戴明 (3)质量是创造的结晶: “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 李克强,themegallery,四、思考与建议,2、对高职第二轮评估的反思 组织主体单教育行政部门“一柱擎天”,“共同建构”难以实现; “多元参与”流于形式行企业等专家多为陪衬; 内生动力不足激情沿管理层级、时间轴线减弱;平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展不快; 法规制度不全法规缺失、权威不够;机制滞后,难成常态。评估工作质量、评估效果参差不齐。,themegallery,四、思考与建议,3.“诊断与改进”的基本特征 (1)自主性 “诊改”的主体是质
16、量的直接创造者。制度设计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帮助质量生成主体切实发挥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建立的全面达成外在需求目标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创造性超越既定目标,并依据体系中目标组成要素制定的坐标系,对现实状态持续进行自我定位、诊断和调整、改进,实现全面的质量监控与管理。,themegallery,四、思考与建议,3.“诊断与改进”的基本特征 (2)常态化 建立“诊改”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构建质量保证社会共治机制,使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走向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使职业院校能够不单单依靠评估手段把教学质量管理得更加规范、精细、到位,真正将社会赋予的质量保证责任落到实处;使教育行政部门能够不依靠评估手段,切实履行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事中事后常态化监管与指导的质量保证责任。,themegallery,四、思考与建议,3.“诊断与改进”的基本特征 (3)实时性 开展“诊改”的主要依据是来自于源头的实时数据与信息,同时注意吸收其他各方的诊断意见与知识成果。它与传统“评估”运行形态的区别在于指标体系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