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全册知识框架(1)[整理]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46143716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4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订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全册知识框架(1)[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修订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全册知识框架(1)[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修订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全册知识框架(1)[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修订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全册知识框架(1)[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修订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全册知识框架(1)[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订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全册知识框架(1)[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全册知识框架(1)[整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岳麓版(岳麓版-必修必修 2)经济成长历程经济成长历程 最新修订全册知识框架最新修订全册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起 源:约一万年前,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地域分布:黄河、长江流域,形成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 农业的起源 基 础:生产工具的出现 农作物:培植粟、水稻,逐渐出现“五谷” 家畜饲养:“六畜”、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并存发展 工具材料:石、木、骨器 青铜器 铁器 商周以前:主要使用木耒和骨耜 生产工具的变革 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 耕作工具 汉 代: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唐 代:曲辕犁 中国传统步犁基

2、本定型 精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耕 水利工程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细 水利设施的完善 汉 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作 水利知识:河防一览 明代潘季训编著的水利专著 农 业 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 千耦其耘 特点:大规模简单协作 产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 模 生产方式的变化 原因 私有土地出现 式 产生: 春秋时期 的 自耕农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形 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成 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模式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精耕细作日臻完善的农业生产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模式 1 / 24 Remove

3、Demo Watermark from 2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存在,生产力落后的表现 形成:商周时期 阡陌纵横,成“井”字型 特点 有“公田”、“私田”之分 “公田”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缴纳给贵族 井田制 “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有使用权,无占有权 性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原因 铁制农具的使用,私田增多;战争的频繁 中 瓦解 各国的税制改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 国 大量公田抛荒 古 表现 部分“私田”逐渐私有 代 时间: 战国时期 的 “公田”、“私田”逐渐转化为私有土地 土 私有制确立 原因 齐国、鲁国税制改革承

4、认土地私有 地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制 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度 土地私有制 多种形式 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是其最主要的来源)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产生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是必然现象 汉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土地兼并 发展趋势 宋初:不抑兼并 明清:土地买卖日益普遍 国家对策:均田制、限田制、屯田制 原因 :土地兼并导致土地的集中,并产生大量失地农民 战国:产生 租佃关系 发展 汉代:较普遍 日益普遍 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经营方式 明清: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趋势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租佃关系在农村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2 / 24 3 (四)农耕

5、时代的手工业(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青铜冶 青铜时代:夏代(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 炼技术 技术相当成熟: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纹饰铭文丰富 青铜器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礼器、兵器、食器、工具) 钢铁冶 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金属冶炼 炼技术 技术手段改进:块炼铁 生铁 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术的进步 春秋时期用木炭冶铁 冶铁燃料 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于冶铁,北宋普遍流行 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炼铁,明朝流行开来 上古时期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 丝织技术 西周丝织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 纺织技术 唐代发明缂丝技术,极具艺术神韵 (衣被天下) 宋末元初:

6、棉花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农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耕 棉纺技术 元明时期 江苏的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时 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代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的 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 手 东汉末年:青瓷 工 南北朝:白瓷 业 从烧陶 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到制瓷 制瓷技术 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产生: 西周时期 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

7、匠职业世袭,为官府劳作 特点 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官营手工业 明代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优势 资金雄厚,规模经营,精细分工与协作,工匠集中 管理严格,有利于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官私手工业 弊端 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供官府和贵族消费 的消长 缺乏竞争,强制劳动,超经济剥削手段,激化矛盾 生产关系调整:征役制到雇募制 兴起:春秋时期,“工商”与“士、农”并为“四民” 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的兴起 发展:明代中叶后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私营手工业 唐代以前: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 经营方式 形式组织生产 的变化 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产品大量进

8、入市场 明中后期;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 / 24 4 (五五)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产生:原始社会末期 “以物易物” 原因:生产力进步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 商 朝: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商业的发展 周 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发展 隋 唐 政治大一统和大运河的开凿促使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空前繁荣 农 宋 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 耕 元 代:纸币广泛流通; 时 明 清 商业发展出现新特点,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白银广泛流 通 代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性大

9、商帮出现 的 商 城市特点: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官方设“市” 业 周秦至唐 布局分明:坊、市分开 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与 城市的繁荣 城市特点: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控,布局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 城 宋代 市坊破界: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出现“夜市”、“草市”、“晓 市” 市 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明清:许多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城市兴起, 原因 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 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 产生 战国:商鞅变法制定重农抑商政策商业为“末业” 重农抑商 汉代:汉高祖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重租税,禁购置地” 演变 中唐以来: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10、 明 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后果:阻碍了明清以来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4 / 24 5 (六六)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农 业 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种植, 广泛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 近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代 商品流通扩大,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 前 商 业 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发展起众多工商业市镇 夜 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明清国力强盛 GDP 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很高 的 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数量增多 是世界经济贸

11、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发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展 条件 机户占有生产资料,拥有资本购买劳动力 工匠脱离土地,失去生产资料、成为人身自由的劳动力 与 特征: 商品生产、自由雇佣劳动、工场手工业(三个要素) 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形成劳动力市场 迟 概况 景德镇 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钱 资本主义萌芽 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 滞 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 抑商措施 颁令实行矿禁,限制工商业活动 阻碍 海禁原因 以“天朝上国”自居,不需要外来物资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清斗争 产生后果:强化农耕自然经济形态,压制了工业化变革 .统治者对外禁闭国门,对内压制工商业 清朝 中国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工业化契机 近代前夜的危机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西方 西方国家对外疯狂展开殖民扩张,建立殖民统治 表现:中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