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自测线下考试试题一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6134733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自测线下考试试题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自测线下考试试题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自测线下考试试题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自测线下考试试题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自测线下考试试题一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自测线下考试试题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自测线下考试试题一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自测线下考试试题(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 据报道,我国确诊一名输入性裂谷热(RVF)患者。RVF是由裂谷热病毒(RVFV)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遗传物质是RNA。下列关于RVFV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B. 核酸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C. 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 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RVF是由裂谷热病毒(RVFV)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遗传物质是RNA,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详解】A、RVFV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但是能

2、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A错误;B、RVF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4种碱基和4中核苷酸组成,B错误;C、RVFV病毒结构简单,只由核酸与蛋白质构成的,不含有核糖体,C错误;D、RVFV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而单独生存,D正确。故选D。【定位】病毒的相关知识【点睛】病毒相关知识整合图解(1)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2)病毒代谢特点寄生:病毒缺乏细胞所具有的酶系统和能量,只能在活细胞内生存增殖,如用活鸡胚培养H7N9型禽流感病毒;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时,应先用含有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寄主细胞,再用寄主细胞培养病毒。2. 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3、)A.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B. 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C. 糖原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D. 核糖六碳糖【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详解】A.纤维素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A错误;B.淀粉遇碘变蓝,葡萄糖不可以,B错误;C.糖原属于多糖,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

4、是葡萄糖,C正确;D.核糖是五碳糖,D错误。故选C。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3.大脑细胞中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缠结物能够杀死细胞,导致令人虚弱的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多种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之间的差异只与其基本单位氨基酸有关B. 脑细胞中所有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都会对脑细胞造成杀伤C. 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 破坏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的空间结构可使其失去生物活性【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以及空间结构的差异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在高温、过酸或者过碱的条件

5、下易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而使其失活变性。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详解】A、多种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之间的差异与其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A错误;B、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据题干分析,只有大脑细胞中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缠结物能够杀死细胞,不是所有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都会对脑细胞造成杀伤,B错误;C、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C错误;D、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会使其失去生物活性,也就是变性,D正确。故选D。4.科学家在 1958年对蝾螈卵细胞的染色体分析时发现,用 DNA 酶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即破坏染色

6、体的完整性,使它断成碎片。若改用蛋白酶,则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以上事实可以说明A.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蛋白质组成B.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 DNA 组成C. 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 染色体中的 DNA 和蛋白质镶嵌排列【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染色体的组成,考查从题干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用 DNA 酶能破坏染色体的完整性,蛋白酶则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说明DNA在染色体的结构中的重要作用,DNA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但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和DNA的空间位置关系,选B。5.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

7、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B. RNA与DNA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C. 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A错误;B、DNA和RNA中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携带着遗传

8、信息,B正确;C、维生素D的功能是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正确;D、胆固醇的作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A。6. 安装于10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物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um。目镜不变,换高倍镜后,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75um。如果在10目镜和1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一个酵母菌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5格,则在换高倍镜后测得的酵母菌长度是( )A. 20格B. 30格C. 15格D. 25格【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已知在低倍物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um,一个酵母菌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

9、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5格,所以程度是57=35um。换高倍镜后,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75um,所以高倍镜下细胞长度是35/1.75=20格,故选A。7.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B.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 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D. 该实验证明了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只存在于细胞质中【答案】B【解析】【分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10、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详解】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要现用现配,混合使用,A错误;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正确;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使叶肉细胞呈现绿色,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有

11、干扰,C错误;D、该实验证明了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D错误。故选B。8.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B. 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 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最适pH是8D.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影响酶活性的两个因素,即温度和pH,其中温度在303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温度为35时,酶活性最强;温度在3537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但在不同的温度下,酶的最适pH都是8。【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

12、,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增大后降低,A错误;B、由图可知,在不同的温度下,酶的最适pH都是8,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B正确;C、反应物剩余量越少,说明酶的活性越高,可见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C错误;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酶的特性,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图示曲线中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酶的特性结合题意解决问题。9.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请根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1%NaHCO3溶液的作用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CO2B.

13、若将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则叶绿体中C3会减少C. 若将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则叶绿体中ATP会增多D. 若将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清水,则植物的干重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1%NaHCO3溶液的作用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CO2,A项正确;BC、若将装置中的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CO2浓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少,C3合成减少而消耗仍在继续,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进而导致C3被还原的速率减慢,消耗的ATP减少,故叶绿体中ATP会增多,B、C项正确;D、若将1%NaHCO3

14、溶液换成等量的清水,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钟罩内的CO2会逐渐下降最终趋于稳定,此时玻璃钟罩内的植物的地上部分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但植物的地下根部仍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整体上看,植物的干重会减小,D项错误。故选D。10.为了研究外界因素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组(20)、组(40)和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组B. 在时间t1之前,如果组温度提高10,那么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C. 如果在时间t2时,向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那么在t3时,组产物总量增加

15、D. 该实验说明温度可以影响酶的催化效率【答案】C【解析】据图曲线可知组(40)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故三个温度条件下组(40)酶活性最高,A项正确;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40,而组是20条件下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1之前,反应还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组温度提高10,那么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B项正确;据图可知在组(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C项错误;研究外界因素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故该实验说明温度可以影响酶的催化效率,D项正确。1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D. 细胞壁伸缩性较小,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答案】C【解析】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液泡的体积逐渐减小,A正确;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