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6129632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述封建帝国从繁荣到衰败清朝中后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A、经济上,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阻碍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地矛盾尖锐,经济停滞,民生凋敝。 B、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封建专制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吏治腐败,政治黑暗。 C、军事上,尚武精神业已消失,军队战斗力低下,装备极端落后。D、思想文化上,推行一整套以儒家学说为骨干的文化思想体系,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E、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它是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工业化、技术化、城市化代替了传统的农业社会,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改变了世界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中国世界(英国)总体状况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兼并严重,政府财政困难 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最高政治官场腐败,卖官鬻爵 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装备先进,成为海上霸主 外交闭关自

3、守,闭目塞听对外扩张,加紧殖民侵略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世,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的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战斗中死去。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罪恶的对华鸦片贸易之结果 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200多年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导致中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拮据,国库空虚。 加重了人民负担,造成市场萧条,工商业萎缩。 严重破坏了社会风尚,使吸食鸦片者在精神、生理上受到极大摧残,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腐蚀了清朝的统治机构,使吏治更加腐败。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4、。 总之,由英国开始的大规模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在财政、金融、人口素质、社会生产力、社会风气等多方面都产生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危及整个社会的控制机制,从根本上破坏了中国社会的稳定。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灾难降临到了中国人民身上。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鸦片只是一种媒介物,一条导火线。英国资产阶级以肮脏的鸦片走私为其直接原因,企图用武力迫使中国放弃一切自我保卫的措施,而向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自由开放。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此,独立、封建的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 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情况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的变化 地主官僚地

5、主、城居地主;农民贫雇农 新兴阶级的出现 中国资产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革命对象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动力 中国工人阶级:革命的领导者2、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变化的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 近代城市发展、战争冲击 民族危机的影响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影响 1、压迫

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中国农业经济的严重破坏,加深了中国的落后与贫困,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将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激化了民族矛盾、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必将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意义 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以义和团运动的意义为例: 打乱了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客观上推动了清末新政改革; 使中国人民通过血的教训认识到,反帝必须反清; 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意识的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这主张和民族意识的觉醒龚自珍:近代中国维新思想的先驱 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代表作四洲志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代表

7、作 海国图志 小结: 地主阶级改革派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为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而提倡了解外情,学习西方的思想,为人们指出了强国御侮的新方向、新道路,对激励和启发近代中国的爱国志士继续探索救国道路起了重大作用。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P47 1856年天京事变为转折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派的联合绞杀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和弱点。(1)太平天国政权封建化和腐败。(2)农民领导人思想蜕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3)农民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太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策略的失误。(4)宗教的消极作用。洋务运动兴办的原因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鸦片战争 恭亲

8、王奕訢: 心腹之害(发捻)、肘掖之忧(俄国)、肢体之患(英国)“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洋务运动历史作用与评价 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P48 但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 1、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但又有妥协和勾结,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2、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但也有阻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 3、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但又没能突破封建体制的束缚。维新运动的铺开 从维新思潮到变法运动。 活动方式:著书立说、上书、组

9、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参与新政。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百日维新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新旧力量对比悬殊。 旧的权威仍然牢牢控制着国家的主导权,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军权、财政权,控制着社会的思想文化。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软弱性、妥协性。P55 对帝国主义势力抱有幻想。 不敢彻底否定封建主义。 只依靠皇帝不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 急于求成的策略失误。小结: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学习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

10、决不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触及封建制度根本的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下,它们竭力保持和维护旧有的、落后反动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加深,不平等条约一个比一个苛刻,大片国土沦丧,巨额赔款使中国更加贫穷落后,生产凋敝,民不聊生。亡国灭种迫在眉睫,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上层统治阶级已经“不能”照旧维持它们原有的统治秩序;下层广大的民众也早已“不愿”照旧生活下去了。正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中国主要矛盾的空前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条件,酿就了革命的形势,才使革命者顺

11、应这种情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革命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结束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 进一步打击中国民族工业:控制公司经营权 扩大内河航运权加紧对华经济掠夺:争夺铁路修筑权 掠夺采矿权 增开通商口岸 加快资本输出日俄战争与势力范围重新划分的危机社会矛盾的加剧的表现资产阶级:拒俄运动、拒法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工人阶级:罢工斗争;农民阶级:抗捐税、反赔款斗争;小资产阶级:成立政党,武装起义。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及其破产-原因:自我挽救内容: 军事上,裁撤绿营、编练新军; 经济上,奖励实业、颁布商法商律及

12、奖励条例; 政治上,改革官制、设立部分新的中央行政机构; 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奖励留学,并于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预备立宪。性质:一次不成功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近代化改革运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新兴阶级力量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兴中会 2、革命思想的传播与革命团体的组建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命纲领 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

13、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含以汉族为本位的大汉族主义思想 民权主义:“反对帝制,建立民国”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国民皆平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之 ) 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政纲中的社会纲领土地问题的解决: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核定天下地价”“照价收买”或“照价纳税”)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905年1907年)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同时也促进革命思想进一步发展1904年孙中山敬告同乡书:“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 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其历史意义P67l 政治:以武力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体制。l 经济:振兴中华,奖励实业,工商团体遍及各省。 l 思想观念:促进民主观念的发展。l 社会风俗:限期剪辫 、劝禁缠足等。l 世界意义: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P72-7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主观原因:革命派的局限性(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