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6057404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整理).pptx(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 置实验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 指导,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 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 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 学校新课程实验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王全智 副组长

2、:李玉荣 成员:武姗姗王向娟王晓锋 三、新课程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以 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本次实验,为新课程体系的完整积累经验。 2、完善开发和整合我校课程资源,特别是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 开发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的力度,开发适合我校师生的校本 课程。 3、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完,1,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 革,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4、以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

3、)的达成为导向,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 教学模式,构成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 生学会学习,特别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大力推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 探索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教研新模式。 5、加强德育探索与实践,开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 观的德育新渠道,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 育、环境教育、科技人文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构建与时代相 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6、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推进 组织体系,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形式, 以促进全体教职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4、提高管理、研究、指导 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队伍。 四、新课程实施计划表 五、实施新课程理念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只是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而在新 课标理念下,教师要贯彻教学设计的“五核心原则”就必须从“单,2,3,一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转变。即: 1、教师是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索知识的空间和多元化信息渠道 的提供者; 2、教师是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3、教师是课堂研讨氛围的营造者; 4、教师是学生的探索计划的指导者; 5、教师是学生探索过程中的鼓励者; 6、教师是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合作者; 7、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8、教师是学生

5、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二)对教学手段的评价 是否成为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是否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科学探究的平台; 是否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 是否实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是否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否给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自学加以指导和创设了条件。 (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 1、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是否体现出来; 2、是否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3、教师与学生能否交融情感,体现师生互动; 4、学生是否主动参与;,4,5、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否有体验,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 6、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发现问题,能否从多角度解决问 题; 7、学生是

6、否有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否能提出探究性问题,是 否有独到见解。 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还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综 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关注教师自身 发展,提高老师整体素质,不断把老师个人智慧、经验转化为 老师集体的财富。 实施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应由“教教材”的传统方向向“用教材” 的理念转变。 1、各学科实行集体备课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基于校本教 研,针对教材不同章节的地位及作用,实现“设计实施 评价反思”的教学循环。 2、邀请课改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亲

7、临指 导。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做到教师每周至少互听一节课,加强教 师间的相互观摩、交流、提高。 4、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做到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5、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5,6、每学期教师小结课改的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做到 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七、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保障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和指 导思想。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是指导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各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依据,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组 织老师和有关人员加强学习。 2、成立培训组织,制定考评细则 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分管教学的

8、校长为组长,教务处为组织 单位。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定点定时定人定主讲,并定期进行检查 及考核。 把课程培训做为今后几年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将具 体培训情况记录到教师的业务档案中。 3、组织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按年级分 学科、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参加新课标的培训学习。 4、周到具体安排培训内容 要求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 的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 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标准、学科评价标准、学,6,生学业评价标准。 了解新课程的教

9、学内容、方法、手段。 学习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学科教学方法。 探索学生日常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八、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要坚持 “以研促教、 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在全校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1、加强课程的组织管理,成立课程工作领导小组和课程开发工 作研究小组,前者以校长为组长,把握方向,后者以教研组为 单位,负责落实,并对老师进行相关培训。 2、具体实施中坚持教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做到“研有物”、 “研有质”,一切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不做空洞研究。同时, 教研要广面积,做到人人有方向,人人有课题。 九、做好实施新课程理念、标准、评价工作的宣传、总结工

10、作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 置实验方案,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 常管理相结合,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让评价促 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 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 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 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 业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7,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 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内 容包括:个人成长过程各个阶段的表彰

11、、优秀作业、作品、好 人好事、反思与体会、成长的规划等,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 程。个人成长记录袋作为今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之一。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 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 程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从四个角度进行宣传即对教师宣传、 对社会宣传、对家长宣传、对学生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课程改革的 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 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 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通过

12、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 解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 而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 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通过校园网页,供大家学习参考,并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通 过各级各类各层次的课程改革会议以及家长会与校本培训会等, 加深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在校 园醒目的地方悬挂与课改有关的条幅标语,定期出有关新课程 活动的黑板报等方式营造新课程改革的浓厚氛围。,8,一、 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 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习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 理,改革课堂教

13、学,优化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 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 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 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 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 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改革课堂教学结

14、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 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 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9,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 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 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 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 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 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 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 发展和提升的

15、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天水市实验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 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 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10,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 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人本

16、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 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 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 尊重和满足。 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 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 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 长。 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 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 生发展的特色课程。,11,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 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 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