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计划(CP)培训教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34583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计划(CP)培训教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控制计划(CP)培训教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控制计划(CP)培训教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控制计划(CP)培训教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控制计划(CP)培训教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计划(CP)培训教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计划(CP)培训教材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控制计划ControlPlan(CP)E上海帷幄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ShanghaiWAYWOOManagementConsultingCouLtdWWW.WAYWOO.COM人帷幄版权,未经吊愚,焯止复制和堕江他用。21148一、控制计划(CP)概要介绍1、控制计划(CP)的概念:指ControlPlan(控制计划)的英文简称。C(Control)控制P(Plan)计划2、控制计划(CP)的定义:提供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用于对特性的控制,是对控制产品所要求的体系和过程的系统的文件化的描述。注1:编制控制计划的重点在于表明产品的重要特性和工程要求。铁种零件都必须有控制计划,但在许多情况下,“系

2、列零件“控制计划(即:通用控制计划)可适用于相同的过程生产出的许多零件。注2: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中,控制计划(CP)是重要的输出人帷幅版权,未经吊愚,焯止复制和培江他用。3/1483、1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作系对APQP的要求:7.5.1.1控制计划组练必须:一针对所提供的产品在系统、子系统、部件和/或材料各层欣上开发控制计划(见阮录A),包括敬装材料及零件的生产过程,和一在试生产和生产阶段都有考虑了设计FMEA和制造过程FMEA输出的控制计划。控制计划必须:一列出用于制造过程控制的控制方法,一包括对由顾客和组织共同确定的特殊特性(见7.3.2.3)的控制进行的监

3、测方法一如果有,包括顾客耍求的信息,和一当过程变得不稳定或从统计的角度不具备统计能力时启动规定的反应计划日8.2.3.1)。当任何影响产品、制造过程、测量、物流、供应娄源或FMEA的更改发生时,必须重新评审和更新控制计划(见7.1.4)。范;那办或忍都行多绘刑仁枝原刑万荣怀天化灵-解释说明:国美国三大汽车厂(OEMs:福特、造用和戴姆勤-克桐斯勒)和意大利非亚特汽车公司对供方认可的产质量策划的输出方法为:控制计划(CP)。国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对供方认可的产品质量策划的输出方法为:质量检验计划。国法国标致一雪钣龙汽车公司对供方认可的产品质量策划的输出方法为:质量计划。国日木丰田汽车公司对供方认可的

4、产品质量策划的输出方法为:QC工程图帷幅版权,未经吊愚,焯止复制和培江他用4/1484、控制计划(CCP)的目的:通过为总体系设计、选择和实施增值性控制方法以提供结构性的途径。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通过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凑少过程和产品变差;并随着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对其进行修订,使控制计划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中得到保持和使用,确保拳顾客的要求制造出优质的产品。5S、控制计划(CP)实施的时机和范围:公司内所有的产品(包括:新产品和常规产品一老产品和旧产品)国针对新产品,企业应建立和制订其单独的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国针对常规产品(即:老产品

5、和旧产品),企业应根据其系列分类、顾客别和相同的工艺流程/过程建立和制定其通用的生产控制计划。6、控制计划对用来最大限度减少过程和产品变差的体系作了俞要的书面描述。控制计划不能替代包含在详细的操作者指导书中的信息。人帷幄版权,未经吊愚,焯止复制和堕江他用。5/1487、控制计划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隔的一部分,控制计划是质量策划的输出,是质量计划的一种表现形式。控制计划是一个动态文件,所以控制计划应和其它有关文件(如: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图纸)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国制定控制计划是质量策划的一个重要阶段,控制计划是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的书面描述,一个单一的控制计划可以适用于以相同过程、相同原料生产

6、出来的一组和一个系列的产品。国为了有助于说明,必要时可对控制计划附上简图。国为了支持控制计划,要不断改善和运用过程监测指导书。8、实际上,控制计划描述了过程的每个阶段所需的控制措施,包括保证所有的过程输出将处于控制状态的进货检验、入库/贮存、生产/制造/加工、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包装入库/贮存、产品审核、交付/出货等阶段性的要求。在正式生产运行当中,控制计划提供了用来控制特性的过程监测和控制方法,由于期望过程是不断更新和改进的,因此控制计划反映了与这种过程改变状况相对应的战略。国控制计划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中被保持并使用,在产品寿命的早期,它的主要目的是对过程控制的初始计划

7、起到成文和交流目的,它指导在生产中如何控制过程并保证产品质量。土帷幅版权,未经吊愚,焯止复刺和堕江他用。6/1489、控制计划作为一动态文件,它反映当前使用的控制方法和测量系统。控制计划随着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而被修订。为了达到过程控制和改进的有效性,应对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了达到对过程更好的了解,建立一个多方论证的小组通过利用所有可用的信息来制定控制计划,这些信息包括:国过程流程图;国系统人设计人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国特殊特性;国从相似零件得到的经验;国小组对过程的了解;国设计评审;真优化方法(QFD,DOE第)。人帷幅版权,未经吊愚,焯止复制和堕汛用。7/14810、编制

8、控制计划所需的技能和工具:国采用多方论证小组进行过程管理其成员掌握管理工具(如:过程流程囹、过程FMEA和控制计划等)3国有技能小组组织者保持小组对醒目的重视和跟蹈;国小组成员清楚过程流程、过程FMEA和控制计划的联系;量小组成员清楚实施过程更改(更改控制过程)所采用的工具和过程间的关系。人帷幅版权,未经吊愚,焯止复制和堕江他用*8/14810、制定并实施控制计划对组织有什么好处?国质量:控制计划方法论减少了浪费并提高了在设计、制造和装配中的产品质量。这一结构性方法为产品和过程提供了一完整的评价。控制计划识别过程特性并帮助识别导致产品特性变差(输出变量)的过程特性的变差源(输入变量)。国顾客满

9、意程度:控制计划聚焦于将资源用于对顾客来说重要的特性有关的过程和产品。将资源正确分配在这些重要项目上有助于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国交流:作为一个动态文件,控制计划明确并传达了产品人过程特性、控制方法和特性测量中的变化。人帷幅版权,未经吊愚,焯止复制和培江他用。9/14811、“控制计划“在APQP中的运用:控制计划是APQP工作中重要的输出,控制计划是控制零件和过程系统的书面描述,单独的控制计划包括三个独立的阶段:D、样件一在样件制造过程中,对尺寸测量和材料与性能试验的描述;如顾客有要求时,公司必须编制样件控制计划。GD、试生产一在样件试制之后,大批量生产投产之前,对产品/过程特性所

10、涉及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功能试验、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的测量系统等作出描述。G、生产一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过程特性所涉及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功能试验、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的测量系统作出书面描述。仪当发生下述情况时,多方认证小组必须重新评审和更新控制计划:人产品更改;人过程(工序)更改;过程(工序)不稳定;过程(工序)能力不足;人检验方法、频次等修改。帷幅版权,未经吊愚,焯止复制和堕江他用人10/14812、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和生产控制计划的区别:D、样件一在样件制造过程中,主要针对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和成品的尺寸测量和性能试验的描述;如顾客有要汪时,公司必须编制棵件控制计划;样

11、件控制计划中的内容必须针对桦件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如;进货检验和试验,过程检验和试验,成品检验和试验等,包括产品总成的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骋)米进行编制和制定,旦其梗查的频率和容量必须为连续性和100%。桦件试制数量一航为5一50件。试生产一在桦件试制之后,大批量生产投产之前,对产品/过程特性所涉及尺寸测坤、材料和性能/功能试验、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的浏量系统等作出排述(包括:原材料检验/试验、入库/贮存、生产/制造/加工、作业员首检和自检、检验员过程递检/试验、包装、成品/最终检验/试验、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成品入库/贮存、产品审核、出责)。世其检查的频率和容量必须为比批量生产的频率和容

12、量严或高或连绵性和10094。试生产试作的数量一舫为310一400件之间,除非顾客另有书面规定试生产的产品总成之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验必须为合格的300件总成中的每一件总或的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验的所有数据G生产一在大批量生产中,对产品/过程特性所涉及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功能诅验、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的测量系统作出书面播述(包括原材料检验/试验、入库/贯存、生产/制造/加工、作业员首检和自检、检验员过程巡检/试验、包装、成品/最终检验/试验、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成品入库/贮存、产品审核、出货)。东其检查的频率和容量可以以抽样的方式进行(生产控制计划中的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能试验的检查频率和容量一舫为铁种产品每年至少一次和每次一航为5件)。帷幅版权,未经同愚,森止复制和培江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