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5课 善辨是与非教案 首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34499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5课 善辨是与非教案 首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5课 善辨是与非教案 首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5课 善辨是与非教案 首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5课 善辨是与非教案 首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5课 善辨是与非教案 首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善辨是与非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一个正直的人。2、通过情景的设置,问题的引发和讨论,使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是非问题,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3、通过情景设置和讨论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作为一个公民,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是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的。能力目标:1、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2、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知识目标:1、知道生活中有是非问题;2、懂得如何在是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重难点:1、对是与

2、非的辨别和选择,是和人平时的行为相联系的。2、青少年辨别生活中的是与非的复杂性。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桌椅安排和黑板布置仿照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场景。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崔永元叔叔,爱看实话实说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就善辨是非这个话题来实话实说。二、探究悟理:(一)学文明理:阅读教材P30-P31分清是非,正确处理,事情的结果又会怎样呢?可以现场实践表演。(二)深化明理: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是与非呢?师:请同学做一个“是非记录本”,把你看到的班级中,家庭中,社会中的是非问题做一个记录,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生答:抢人钱财、买盗版书、买盗版盘、车上不让位、草坪上睡觉、公共场

3、所乱插队、乱穿马路、垃圾袋楼上飞出、脏话连篇等、私拿别人东西、拾到东西占为己有、借别人东西不按时归还、抄作业、考试作弊。师: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但也复杂多样,有时受知识、经验和阅历所限,我们很难判断某种行为的是与非;有时受相互关系或利益的驱使,我们明知是与非却很难采取正确的行动。(三)探讨分析:面对生活中的是非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师: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影片中,有一段这样的故事,一位老爷爷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深蓝色的桑塔那汽车撞倒,随后,汽车转身就跑。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其同样的汽车,为了不受诬陷,司机竟开车走了。乔安山在出车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爷爷。乔安山马上把老爷爷送到

4、医院,并掏出自己钱为老爷爷治伤,又通知患者的家属。可是,老人的儿女因为不愿负担医药费,竟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还要他赔偿万元。师问:1、假如乔安山也见死不救,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2、假如你是电影中的主人公,你会怎样做?师:面对生活中的是非问题,心中要有一把尺,就是要把握正确的是非标准。明确的是非观念是人的最基本的品质。师:请同学们看几个材料:1、朋友,你们大概还记得“莫文隋”(“莫问谁”的谐音)这个曾传遍大江南北、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吧?那是多年前涌现在南通市的一个扶困济危、助人为乐而不留姓名的先进群体。时隔多年,淮安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类似南通“莫文隋”的感人肺腑的人和事。隐姓埋名为患者汪春光小朋友

5、捐款的某女士就是杰出代表。清河区承德路小学六(3)班学生汪春光两岁时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靠妈妈丁敏为他输血12年才得以延续生命。2003年五六月间,淮安电视台、扬子晚报相继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为了挽救小春光的生命,社会各界纷纷捐款、赠物。市区有位女士悄悄按报纸提供的线索,以汪春光妈妈丁敏为户主,在市商业银行某营业部存入1000元,然后通过承德路小学老师将存折转交给丁敏。转眼之间半年多过去了,小春光身体如何?这位女士仍按月给小春光存钱吗?笔者于日前采访了丁敏。她说自去年6月以来,那位好心人曾和她通过几次电话,询问小春光的身体、学习等情况,并按月给她们存钱。丁敏说:“自去6月存入第一笔钱

6、以来,这位女士目前已存入1800元。越是这样我越想见这位恩人。不瞒你说,我常常从她电话中的声音想象她的年龄、形象、修养、气质,我多次向她提出见面的请求,但她仍重复过去的那几句话,婉言拒绝了。”2、李素丽同志在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用真情架起了一座与乘客相互理解的桥梁,把微笑送给四面八方,被广大群众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模范体现了公交“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行业宗旨,赢得了广大乘客的尊敬和爱戴。3、时传祥,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崇文区粪便清除工人。他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并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

7、荣称号。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无冬无夏、挨家挨户地为首都群众掏粪扫污。在那些年里,他几乎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有时间就到处走走看看,问问闻闻。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他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地提,一桶一桶地背,每天掏粪背粪5吨多,背粪的右肩磨出了老茧。全国劳动模范、共产党员徐虎,在水电修理工的平凡岗位上,长期积极主动地为居民排忧解难,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师问:1、从他们的先进事迹中你学到了什么?2、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师;在我们的身边,许许多多的普通人,用他们平凡而崇高的思想

8、和行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这些典型的材料,让我们有了明显的是非观念。生:根据32页的四幅图片,设置四幅情景:抄袭作业、浪费粮食、嫌弃老人、骑车带人。学生讨论:1、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2、你是怎样看这些行为的?3、如果这些行为经常发生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师:面对生活中的是非问题,要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如果不能分清是非或明知是非却采取错误行为,会导致不良习惯的形成。做出违反纪律,甚至违反法律的行为。师:看这样案例;李帅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人的影响,逐步形成了错误的是非观念,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他欺负弱小、顶撞老师,无故旷课、进游戏厅,最后发展到打群架伤人,被送进少年犯

9、管教所。师问:1、李帅怎样走上犯罪的道路?2、中学生应怎样做一个有是非观念的人?师:从李帅身上,鲜明的体现出了一个人是非善恶观念是否正确对自我行为的影响,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就会善恶不分,是非不明,就不可能正确地评判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更谈不上进行自我保护,等待自己的就很可能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师: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从小事做起,该做的事尽量做好,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努力做到知行统一。比如:1、不私拿别人东西;2、拾到东西不占为己有;3、借别人东西按时归还;4、不抄作业、考试不作弊;5、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办到;说话算数,说道做到;6、不说谎,不骗人;7、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四

10、)辨析导行:1、初步培养道德辨析能力。(1)课件出示辨析题。王春说:我不需要分清是与非,大多数人怎样做,我也跟着怎样做就行了。赵秋说: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想清楚是对还是错,明辨是非。(2)提问: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谈谈你的认识。2、提高道德辨析能力。(1)出谋划策:寒冬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看到自己的几个好朋友正在围追一个不认识的人。这时,寒冬应该怎样做?原来好朋友们正在替一位妇女追偷钱包的小偷。这时,寒冬应该怎样做?小结:有些事情的好坏我们分不清,不能盲目参与。明辨了是非后,对的,就坚持做,错的,坚决不做。(2)请同学们拿起话筒也来做一次主持人,采访一下周围的同学平时有没有做到分清是非,今后打算怎样做?大家可要实话实说啊。三、总结升华:学习了这一课之后,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既面临着关系国家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影响我们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是非问题,我们要以冷静的头脑,科学的方法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以正确价值取向,勇气和智慧辨别是非。辨别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节课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以后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去培养。四、课后延伸:采访派出所有关人员,搜集不辨是非的案例,办一期宣传板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