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错题解析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6034197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物理错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下物理错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下物理错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下物理错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下物理错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下物理错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物理错题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成都)如图所示,关于游泳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力改变了运动员的状态B运动员与水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C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D运动员对水的推力和水对运动员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平衡力的辨别;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专题:压轴题;运动和力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答:解:(1)游泳过程中,运动员的手和脚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水就会对手和脚施加向前的反

2、作用力,人就前进水的推力使人前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故选项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2)运动员对水的推力和水对运动员的推力分别作用在水和运动员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中学生容易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混淆,这两种力的相同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013嘉兴)如图所示,铅球由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改变的是()A惯性的大小B运动的方向C受到重力的大小D受到力的个数考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专

3、题:运动和力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情况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理解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解答:解:A、整个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所以惯性的大小不变,A错误;B、小球做曲线运动,所以运动方向不断改变,B正确;C、小球质量不变,所受重力不变,C错误;D、小球始终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通过对掷出的铅球的分析考查了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即受力情况的分析,是一道基础性题目,特别是AD选项很容易出错(2013上海)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推车时水平力F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f的大小关系是()AF一定小于

4、fBF可能小于fCF一定等于fDF可能大于f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进行判断解答:解:一位同学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选C点评: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2013德阳)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40N,被50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35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为40N,

5、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为35N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大小专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1)对甲、乙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析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受力情况;(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求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解答:解(1)以物体甲为研究对象,甲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墙壁的支持力,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由于甲物体静止,因此这两对力都是平衡力,所以f甲=G甲=40N(2)以乙物体为研究对象,乙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由于乙匀速向右运动,因此拉力和

6、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乙=F乙=35N故答案为:40;35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灵活应用平衡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013呼和浩特)汽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沿平直公路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的牵引力和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如果关闭发动机,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时间,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专题:压轴题;运动和力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相互作用力

7、: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解答:解:A、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作用在汽车和地面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汽车的牵引力和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二者分别作用在汽车上和地面上,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地面和汽车上,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该选项说法正确;D、关闭发动机,汽车不会立即停下来,因为汽车具有惯性,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

8、时间,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二者主要区别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力学中比较重点的知识(2013河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一定会产生摩擦力B静止在斜坡上的汽车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汽车仍保持静止C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D马拉车向前运动时,车受到向后的摩擦力,马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考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现象;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压轴题;运动和力分析:(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并且有相对运动

9、的趋势;(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4)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对,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解答:解:A、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相互挤压,因此即使发生相对运动时,也不一定会产生摩擦力;故A错误;B、因为汽车原来就处于静止状态,当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汽车仍保持静止,故B正确;C、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是由于人的惯性,不可以说惯性作用,故C错误;D、马拉车向前运动时,车受到向后的摩擦力,地面受到车向前的摩擦力,二力是一对相互作用;马受到向前的摩

10、擦力,地面受到向后的摩擦力,二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现象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等,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如图所示,是向上斜上方抛出的铅球,请在图中画出铅球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考点:力的示意图;力与运动的关系;重力示意图专题:作图题分析:(1)铅球在抛出后,不再受手的推力的作用,在空中靠惯性来维持向前的运动状态;(2)不计空气阻力,抛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作用点在重心,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解答:解:过球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重力,如图所示:点评: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作

11、用点和方向,牢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如图1所示,一个重为G的铁球沿斜面滚下,请画出铁球受力的示意图(2)如图2所示,是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请在图中画出铅球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考点:重力示意图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1)首先分析小球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力,即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沿斜面向上摩擦力以及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在作图时,三个力的作用点都在球重心上(2)铅球在抛出后,不再受手的推力的作用,在空中靠惯性来维持向前的运动状态;不计空气阻力,抛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作用点在重心,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解答:解:(1)过球心分别沿竖直向下、沿斜面向上和垂直于

12、斜面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分别用G、f和F表示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如图所示:(2)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作用,过球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重力,如图所示:点评:(1)主要考查了物体受力分析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在作图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重力方向竖直向下(2)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牢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013平顶山二模)请画出图中潜水艇上浮时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小黑点O表示潜水艇的重心)考点:重力示意图;力的示意图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潜水艇在水中受重力与浮力的作用,要使潜水艇上浮则浮力应大于重力,据此画出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解答:解:潜水艇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而浮力竖直向上,且浮力应大于重力,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图时要注意大小、方向及作用点,同时要标准确力的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