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 鲁教版选修6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25434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 鲁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 鲁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 鲁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 鲁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 鲁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 鲁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 鲁教版选修6(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环境问题及其分类对应学生用书P7 情景导入先思考 沱沱河是金沙江源头一段的称呼,全长375 km。在想象中,它应该是清澈的,笔者20年前见到的它,也确是一江清流,碧绿如玉。然而现在,沱沱河的冰川融水流经50多千米后,便开始渐渐浑浊,河水带有盐碱味儿。到了再下段的通天河,就已是浊浪滚滚,酷似黄河了。源头两岸由于森林被毁,地表裸露,造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沼泽干涸,草甸退化,狂风一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谁来保卫母亲河?思考探究:文章中描述了哪些环境问题?提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冰川萎缩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环境问题的概念(1)狭义:在人类社会经

2、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2)广义: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分类(1)按表现形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好 环境问题的分类1按表现形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形成原因或含义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的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举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森林毁坏、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和自然景观破坏典型地区发达国家、城市地区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相

3、互关系两种环境问题都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2.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类型主要原因举例相互关系原生环境问题自然界本身,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干旱、泥石流等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复合效应”地方病如低氟区的龋齿、高氟区的氟骨症、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次生环境问题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生态破坏拓展提升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

4、然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二者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 根据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分类,完成12题。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表现的说法,正确的是()A资源短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B环境污染在发展中国家更严重C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更严重D全球环境变化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下列属于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复合效应”结果的是()A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多大风扬沙天气B日本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冲击沿海地C南方丘陵地区山地荒芜,水土流失加剧D我国夏季东南沿海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天气解析:1.C2.C第1题,资源短缺是一个全球现象;

5、发达国家经营规模大,消耗资源和排放废弃物都多,环境污染较发展中国家严重;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且增长快、经济粗放、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淡薄,生态破坏更严重;全球环境变化与前三者并非对立,也不并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可能引起全球环境变化。第2题,A项中华北地区降水少引发的沙尘天气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会使沙尘天气频繁发生;B项中海底地震主要是由自然因素所致;D项中台风引发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并不是由人类活动所致,故以上三项所述内容属于原生环境问题。而C项中丘陵山地荒芜与人类不合理活动有关,所引发的水土流失加剧属于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复合效应”结果。环境问题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6、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据此回答34题。3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B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C土地荒漠化D西北灌溉农业地区的土地盐碱化4下列问题不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A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扩大B热带雨林锐减C俄罗斯境内陨石坠落,造成1 000多人受伤D城市噪声污染解析:3.B4.C第3题,汽车尾气排放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第4题,俄罗斯境内陨石坠落属于自然界本身原因造成的灾害,属于原生环境问题。P10问题提示当前人类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由于它们所处的发展

7、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 环境问题的发展对应学生用书P8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人类发展的哪一时期?这一时期环境问题状况如何?提示:工业文明。地区性、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 基础知识要记牢 1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主要环境问题采猎文明从事原始的采集和狩猎活动以气候危机和食物危机为代表的生态问题农业文明开始自觉、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工业文明掠夺式开发资源,排放大量废物地区性、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1)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2)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

8、得到发展。3环境问题的新特点大范围、高危害。 重点难点掌握好 环境问题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环境问题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应用体验不可少 1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C工业文明时期开始 D现代文明时期开始解析:选C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自然界中获取的资源和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日益增多,使全球问题日益严重,开始成为全球性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不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据此完成23题。2下列所述的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A春秋时代的封山育林B农业文明时期的农业灌溉C

9、工业文明时期的生产生活排污D原始社会时期的驯养牲畜3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B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C往往是旧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才可能产生D人类正在积极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式解决环境问题,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解析:2.C3.C第2题,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排放的“三废”大量进入环境,当进入环境的污染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便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第3题,环境问题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往往是旧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 情景导

10、入先思考 海伦娜岬角位于智利南端。奇怪的是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猎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拎起瞎了眼的野兔,将其带回家去享口福;河里捕到的鱼多数是盲鱼;瞎了眼的野生鸟类常常飞进当地居民的院子里或房间里,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下图为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变化示意图。思考探究: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出现动物“瞎眼”的原因?提示: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不断扩大,强烈紫外线射向地表,对地表生物造成了伤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基数庞大,增长率高,大量索取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2)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11、: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惜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实质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3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在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4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点难点掌握好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其中,人口问题是根本,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直接原因,发展问题是本质。1庞大的人口压力2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拓展提升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

12、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示法记忆环境问题的实质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图,回答13题。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能典型地反映这种关系的城市是()A柏林B伦敦C圣彼得堡 D旧金山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应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量大的企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13、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解析:1.B2.D3.A第1题,伦敦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符合题目的要求,其他城市要晚。第2题,A项明显是不能采取的策略;B项“自然解决”是不可能的;C项“杜绝兴建”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因为发展是第一位的,采取治污措施才是根本所在;D项是既实现了发展又不走弯路的正确认识。 第3题,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当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或者其规模、强度超过了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各种环境问题。据此完成45题。4下列有

14、关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人类大量索取资源,导致环境污染加重B人口增长过快,进入环境的废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C人口基数大,物质生产部门种类增加和规模扩大,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D人口增长率高,无节制地砍伐森林获取木材,生态环境恶化5下列有关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对可再生资源利用超过其补给、再生和繁殖需要时间,恢复困难B人类对不可再资源利用的过程就是耗竭过程C落后地区,人口素质低,意识淡薄,盲目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造成环境污染D过度放牧可能导致草地退化,甚至土地荒漠化解析:4.D5.C第4题,人口增长过快,人类大量索取资源,导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