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整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72207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整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整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整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整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整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整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整理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方法,1、从题目入手,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表现手法入手,下一页,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题目解读,“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苏 东 坡,(10361101), 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文学家,书画

2、家。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苏轼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因反对司马光出知杭、颖、定州知州。59岁时,先后被贬岭南惠州和海南琼州。 本词写于1082年,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文“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诗“苏黄” 苏轼 黄庭坚 词“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 疾.开创豪放词风 f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才华横溢的苏轼,字词详解,千古: 风流: 樯橹(q

3、ing l): 故国: 华发: 羽扇纶(gun)巾:,长远的年代。,有文采有功绩。,樯,桅杆;橹,浆。这里 指北军的战船。,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白头发。,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基础积累,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羽扇纶巾: 灰飞烟灭: 4、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基础积累,1、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 2、古今异义:大江东去 3、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古义:长江 今义:流量较大的河流 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人。 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 4、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

4、: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gun qing l 纶 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li 还酹江月。,全文赏析,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豪 迈 奔 放,字词 乱 穿 惊 拍 卷 雪,特点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角度 形 色,声,形,修辞,夸张,比拟,比喻,基调,赤壁壮美如画

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完美的结合。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伏笔。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 承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作了铺垫。,下阕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描写周瑜的形象。 第二层(从“古国神游”到“一樽还酹江月”)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课 文 讲 析,细读下阕:你能否用一到两个词概括文中周瑜和词人本身的形象,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小组讨论) 小乔初嫁了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雄姿英发

6、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儒雅斯文 谈笑间 作战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怀古片段分析,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江山依旧,物是人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 。,怀古 伤今,周 郎 三十四岁 春风得意 刚柔相济 文武双全 功成名就 少年得志,苏 轼 四十七岁 待罪黄州 刚正有余 文弱书生 壮志难酬 年老无为,对比,早生华发,英俊儒雅,幸福美满 功成名就,屡遭不幸 功业未成,奋进,感伤,借怀古来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说,此句是作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哀叹。 又

7、有人认为是作者和全词一脉相承,进一步抒发追求“积极向上的梦境”的雄心。,人生态度,旷达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坚强地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不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学会旷达,我们不再因生活中几句逆耳的言语而耿耿于怀;学会旷达,我们不再因生活中些许所谓的烦恼而忧心忡忡;学会旷达,我们站在人生另一个高度上去看待和审视周围的人和事。,归纳总结,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8、”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 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抒发的情感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表达出豪放洒脱之情。,作业,背诵这首词,仔细品读词作雄浑壮阔的 意境。 预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结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咏赤壁,怀周瑜,感人生,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写景,抒怀,江山如画,人生如梦,定风波,苏轼,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

9、泰然处之”的心境。,返回,小序,小序写什么?有什么作用?交代了写这首词的原因,为后边表现自己不惧风吹雨打张本。 什么叫张本? 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课文诵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边听边思考: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返回,解词释句,芒鞋:草鞋。 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 料峭:形容微寒。,返回,解词释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返回,解词释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

10、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返回,解词释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返回,解词释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似乎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实际上是以“竹杖芒鞋”喻指闲散江湖,以“马”喻指奔波官场,通过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身轻松。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是不可能轻松的,故而它的实质用意只能是“无官一身轻”。,返回,解词释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返回,解词释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当时并

11、无蓑衣,而“烟雨”则是江湖上烟波浩渺、斜风细雨的景象,故而这一句是表达了苏拭想退隐江湖、自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愿。“任”字含放任自由之意。,返回,上片小结,途中遇风雨 泰然处之 竹杖芒鞋轻胜马闲散江湖胜官场 一蓑烟雨任平生退隐江湖、自由自在地度一生 词的上片表达了不管风吹雨打,旷达豪放的精神和胸襟。,解词释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返回,解词释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三句写雨过天晴、寒风吹拂、斜阳晚照的眼前景象,但也隐隐地透露出作者在这几年的劫后余生中,余悸尚未完全消尽、政治风雨令人更加清醒、晚境或尚有望等既达观而又复杂的心情。,返回,解词释句,回首向来萧

12、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返回,解词释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朗朗晴空;实际上,“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显然,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主要意向是隐逸。,返回,下片小结,微风吹拂、雨过天睛、斜阳晚照政治风雨令人更加清醒。 向来萧瑟,归去,无风无雨心存归隐无惧风雨。 词的下片写出了词人对风雨变幻的领悟,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风雨超然洒脱的心态。,内容述评,在苏轼的思想体系中,儒佛道是兼容并蓄的。他祟尚老庄

13、哲学,深受禅学影响,颂扬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因而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后产生隐逸思想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苏拭一生始终没有真的归隐过,这说明,即使严遭挫折,他的基本思想还是在儒家的用世观念界内。因此,对苏轼的归隐意向,只能看作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自我心理宽慰,这充分体现出苏轼淡薄功名的宽阔胸襟和旷达通脱的人生态度。,返回,艺术特色,总体说来,这首词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寄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具体来说,这里至少体现出三个方面的审美要素:,返回,艺术特色,一、写眼前景,想心中事,异质而同构 写眼前景,就是落墨于眼前所遇到的真实景物;想心中事,就是着意于心中所萦绕和所要表现的

14、事物人情;而这两者之间则必须具有异质同构关系,以使读者能由此而想象到彼。定风波直接描述的是作者沙湖道中遇雨的情景,但所表现的却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境遇和心情,因而作者在进行这首词的艺术创作时是“一心二用”,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在定风波中,沙湖道上的风风雨雨,与苏轼仕途上的政治遭遇就是异质同构关系,苏轼在道中遇时的感受,与他遭贬后的心境也是异质同构关系,而词的全部意理情致,也就含蕴在这一系列的异质同构关系中。,返回,艺术特色,二、若即若离,隐喻寄托 这首词的言与意之间,不是局部的一对一的直接比喻关系,而是整体性的隐喻寄托。这种整体性隐喻寄托具有若即若离的特点,而不可一一捉对坐实。例如在“莫听穿林打叶

15、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隐喻寄托着苏轼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在“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中,隐喻寄托着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的社会人生感受;但不能说,这些都是比喻。可以说,隐喻寄托具有更多的象征意味,不过这种象征意味是若即若离、隐约而含蓄的,而词的意境美也就更多地体现在这种若即若离的朦胧之中。,返回,艺术特色,三、以小寓大,言外无穷 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这都是即景生情、以小见大。而且这个“大”是难以穷尽的:不仅有通雨、吟啸、竹杖、芒鞋、寒风、酒醒、斜阳、晚照这一系列历历在目的自然真景,还有苏轼仕途坎坷、遭贬黄州、一蓑烟雨、超然物外等一系列在想象中展开的社会人生景象,不仅表现出苏轼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醒悟中心仪归隐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微的情致,而且渗滤出放开眼量、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通脱等一系列人生哲理。写眼前景有限,想心中事无限,这就是隐喻寄托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也最终体现了这首定风波的成功之处。,返回,江城子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