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除颤器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70635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除颤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心脏除颤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心脏除颤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心脏除颤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心脏除颤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脏除颤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除颤器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心脏除颤器(defibrillator),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称为电击除颤(defibrillation)或电复律术(cardioversion)。 心室颤动的治疗叫除颤,而其它心动过速的治疗叫复律。,用除颤器治疗的最严重的心律不齐是心室颤动,如果不用除颤器及时治疗,心室颤动可导致心功能的完全丧失,并在几分钟内死亡。心房颤动、有规律的心室扑动和室性心动过速可以相对不及时治疗,尽管它们不会导致立刻死亡,但收缩期间减少可以削弱心脏的充盈度,从而降低心排出量。,一、除颤器原理,1、颤动机制,颤动源于心肌的无序电兴奋,导致正常心脏跳动中协调的机械收缩

2、特性丧失,这些节律不齐普遍认为是心脏内存在兴奋的折返通路所致。导致这种不正常的生理机制的原因是心脏兴奋的传导区与心肌细胞的快速重复去极化的结果,这导致心脏的单个兴奋波或多个兴奋波的快速重复传递。,节律变差使得心脏纤维收缩的同步性丢矢;没有同步的收缩,受影响的腔室将不会收缩,最致命的是心室颤动。,节律无序的最普遍的原因是来自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其他方面如心功能紊乱、药物毒性反应,血液中的电解质不平衡,体温降低和电击(特别是交流电)等。,2、除颤机制,正确的措施是用强电击来使绝大多数心肌细胞同时去极化,压制快速兴奋波的产生,这些细胞可以重新极化,回到各自的相位。,一般电击持

3、续时间长比持续时间短所需电流小,S,从指数衰减的电流曲线可以看出,在持续时间很短时,要获得很高的能量,需要很大的电流;但在较长的持续时间时由于脉冲的时间加长,电流接近恒流,传递的是累加能量,一般不采用很短的持续时间的脉冲,因为大电流会损伤心肌。也要注意过强和过长的电击可能导致迅速重新颤动,使得恢复心脏功能失败。 持续时间定在310毫秒,强度为几千伏和几十安培。电击传到目标的能量对于大多数除颤器范围是50360焦耳。,3、起搏和除颤的区别,起搏是用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有起搏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心脏按一定频率应激收缩。 除颤(电击复律)时作用于心脏的是一次瞬时高能脉冲,一般

4、持续时间是410ms,电能在40400瓦秒(焦耳)内。,4、心脏除颤器的一般原理,电压变换器是将直流低压变换成脉冲高压,经高压整流后向储能电容C充电,使电容上获得一定储能。,除颤治疗时,控制高压继电器J动作,使充电电路被切断,由储能电容C、电感L及人体(负荷)串联接通,使之构成RLC(R为人体电阻、导线本身电阻、人体与电极的接触电阻三者之和)串联谐振衰减振荡电路,即为阻尼振荡放电电路,通过人体心脏的电流刺激心肌完成除颤功能。,除颤波形,除颤仪设计目标低能量、高成功率和低心肌损伤,单相除颤波,低能量双相切角指数波,低能量双相方波,低能量双相方波,低能量双相切角指数波,二、心脏除颤器类型,1、按是

5、否与R波同步 非同步型除颤器 同步型除颤器 2、按电极板放置位置 体内除颤器 体外除颤器,三、除颤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最大储能值:这是指在除颤器电击前,必须先向除颤器内的电容器储存电能(用充电方法实现),衡量电能大小的单位是瓦秒(焦耳). 电击的安全剂量以不超过400瓦秒为宜,即除颤器的最大储能值为400瓦秒。电容C与其上面的电压V和储能W有如下关系 W(12)CU2 从上式可知当电容C确定后,W便由U确定,2、释放电能量:这是指除颤器实际向病人释放电能的多少。 3、释放效率:这是指释放能量和储存电能之比。 (一般为50%80% ),4、最大储能时间:这是指电容充电到最大储能值时所需要的时间。(10s15s) 5、最大释放电压:这是指除颤器以最大储能值向一定负荷释放能量时在负荷上的最高电压值。 国际标准:以最大储能值向100欧姆负荷释放时,在负荷上的最高电压不应超过5000V,典型心脏除颤器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