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心理统计学 绪论.ppt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14591058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 心理统计学 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01 心理统计学 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01 心理统计学 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01 心理统计学 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01 心理统计学 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 心理统计学 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 心理统计学 绪论.ppt(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德聪 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引言,为什么要学习统计学? 1、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方法论; 随机之中有必然;必然性会被随机性所掩盖。 (因果决定论与辩证法的思想),2、是心理学研究设计的技术 心理统计学不仅是对已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的技术,也是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搜集何种资料、如何整理、如何分析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数字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研究设计的方法学基础。,3统计学是心理学研究资料分析的技术 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主要解决三类问题: 一是特征描述,比如平均数、标准差 二是进行差异比较,以考察不同人群之间

2、的某些差异,以及实验干预是不造成了某种心理品质或心理状态的明显改变。 三是相关分析,4、统计学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表达语言,这对我们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借助统计学的知识阅读心理学的研究报告;二是在撰写研究报告的时候,要使用统计学的概念与符号说“内行”话。,5、统计学成为心理学专业的应用技术,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第一节 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发展 第四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一、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和性质 (一)统计学 最初指的是对一个国家情况的描述。 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指的是对与随机现象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

3、整理、计算和分析的过程。,第一节 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分类:统计学大致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两部分。 理论统计学是把研究对象一般化、抽象化、以概率论为基础,从纯理论的角度,对统计方法加以推导论证的理论方法。 应用统计学研究如何运用经理论统计学证明的各种原理和方法解决各个实践领域中实际问题。,(二)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就是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心理与教育现象,对有关的数字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推论,从而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性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二、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的特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

4、形式呈现。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随机性说的是结果的不确定性,变异性说的是数据误差的存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高考考试成绩的分布曲线图,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例题:从某市14岁的男中学生中随机抽取10人,测得其身高和体重值如下(身高,体重): (160.5,43.75);(157.0,40.25);(153.0,42.50);(158.0,49.75);(157.5,45.50);(154.0,42.75);(154.0,41.00);(163.0,46.75);(156.5,45.50);(157.0,45.00),试求

5、出: (1)身高的总体均值和方差估计 (2)体重的总体均值和方差估计,心理与教育统计使我们能以最少的样本含量,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精确度,对总体的有关参数等作出判断,同时又给出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大小。它保证了科学研究的精确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三、 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应注意的事项,(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克服畏难情绪,心里与教育统计学偏重于应用,只要有中学数学知识,就具备了学好心里与教育统计学的前提。,2 注意重点掌握各种统计方法使用条件 这个使用条件就是:原假设以及数据的方法适用性 3 要做一定的练习。,(二)学习应用心里与教育统计方法时要做到:,1 克服“统计无用”与“统计万能”的思想,注

6、意科研道德。 统计可发现数据的规律性,但不能创造研究的价值;,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及高质量的研究设计 恰当的统计方法,2 正确选用统计方法,防止误用乱用统计。(特定的数据用特定的方法,不能什么都用统计)。 正确的量化;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一、按功能分:,1、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的目的: 是将大量零散的、杂乱无序的数字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简缩、概括,使事物的全貌及其分布特征清晰、明确地显现出来,有助于说明问题的实质。,具体内容: * 数据如何分组,如何使用各种统计图表描

7、述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 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特征值,简缩数据,进一步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 * 表示一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属性间相互关系的描述及各种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应用条件。,2、推论统计,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论统计。 推论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推论统计的目的在于根据局部(部分)已知的情况,在一定概率的意义上估计、推测未知的整体情况。,内容包括: 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包括大样本检验方法(Z检验);小样本检验(t检验);各种计数资料的检验(百分数检验、2检验);变异数分析(F检验

8、);回归分析方法等 总体参数特征值的估计方法 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等,理论基础: 抽样理论: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从样本的特性推论出总体的特性。 估计理论:根据随机抽样的结果来估计总体分布的参数值。 统计检验理论:根据实际的抽样结果来推论有关总体特征的假设是否与具体的随机抽样所提供的信息相一致。,3、实验设计,实验者为了揭示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订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 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

9、设计的关系,描述统计是推论统计的基础,后者离不开前者计算获得的特征值。 良好的实验设计是获得有意义的数据的保证。 事先确定适当的统计处理方法可使处理研究结果时更加顺利。,二、依据心理与教育统计研究的问题实质进行分类,其内容划分为: 1 描述一件事物的性质 2 比较两件事物之间的差异 3 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 4 一件事物两种不同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5 取样方法等,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发展,一、统计学的发展历程,(一)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概率论与正态分布曲线方程的产生。 帕斯卡、费马、贝努里、拉普拉斯、 高斯 (二)数理统计的产生与发展:,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与里程碑式的人物,1 描述统

10、计阶段 描述统计学产生于20世纪年代之前,在描述统计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是英国的优生学家高尔顿(FGalton)和统计学家皮尔逊(Kpearson)。 2 推论统计阶段 推论统计的先驱是英国统计学家格赛特(WGosset ),对推断统计做出重要贡献的是英国统计学家费舍尔(RAFisher)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非参数统计方法、小样本理论都得到发展和完善,同时多元统计的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统计学形成了许多分支应用学科。,二、心理与教育统计的产生和发展,心理与教育统计作为数理统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随着数理统计的发展而发展的。 最初应用统计方法于教育与心理方面研究的是高尔顿。 对教育统

11、计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h.E.Spearman)。,随着科学研究中心的转移,心理与教育统计的研究也移向美国。为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做出较大贡献的是美国教育与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t)、瑟斯顿(Thurstone)和卡特尔(Cattell)。,三我国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发展概况,、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在辛亥革命以后传到我国。当时心理与教育统计、心理与教育测量都作为高等、中等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有一大批专家、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讲授工作,出版了不少关于教育统计方面的译著、专著。,、20世纪年代以后,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开始复苏。在二十多年中,我国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科在教学、研究、培养

12、人才等各方面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目前,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教学和研究进入稳步快速发展时期。,第四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1、数据类型,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称名数据),(顺序数据),根据数据反映的测量水平来分,从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按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来源划分,2、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根据数据来源,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可以分为三类: (一)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这是从被试的角度看)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方程式可写成: R=f(S,O) 它表示人的心理或行为改变是刺激变量与机体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1、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 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是研究

13、者感兴趣或注意到的对被试(subject)心理或行为可能产生影响的外在条件或因素。,2、机体变量(Organism variable) 是指可能对被试的心理或行为发生影响的、被试自身的特征或身心状态。 3、反应变量(Reaction variable) 是指研究过程中,被试的反应或内外变化,也叫因变量。是在研究中需要观测和记录的变量,通常包括反应的速度、强度、难度、准确度和频数等。,(二)根据测量结果的数值类型来分: 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离散变量:其可能的取值都是相互分离的、间断的,不能连续变化。换句话说,将所有可能的数据点都排列出来,得到的是不能连接起来的分离的点。 连续变量:其可能的取值是

14、可以连续变化的。或者说,在任何两个取值之间都还包含有无穷多个可能的取值。如果将所有可能的取值都列出来,这些取值点就连接在了一起。,注意: 在统计学,测量数据不是绝对精确的,因此其数值只是表示连续变量的中央点值。也就是说,一个随机变量是用一个单位的中央点表示在它以上和以下各有一段距离。,、总体、个体和样本,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 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关系: 总体与样本依据研究问题的推论范围不同可以互相转化

15、。 总体有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之分,4、次数、比率、频率与概率,次数: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频数 比率:两个数的比称为比率,当所比的两个数中,分子所表示的数是做分母的那个数所表示事物的一部分时,比率也叫比例,频率:称相对次数,某一事件实际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 概率:称机率(P),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通常用比例表示。 两者比较:后者只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非实际观察到的现实结果,与是否进行了实验和观察也没有关系。频率是一个波动值,概率是一个确定值;频率的波动往往是围绕着概率而发生的。,5、统计量和参数,区别和联系 区别:参数是总

16、体中计算到的量数,是常数 ;统计量是样本中获得的特征值,是量数。统计量随样本的变化而变化;参数用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见上图表)。 联系:当总体大小已知并与实验观察的总次数相同时,他们是统一统计指标;不同时,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如一个班级作为一个总体),6、统计误差,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心理与教育的研究不可能避免误差,只可能减少误差。 抽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保证研究达到所需要的精确度,同时在兼顾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下尽量减小抽样误差。,再见!,在一项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可能对被试发生影响的刺激很多,如环境光线、声响刺激、人际交互等。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都涉及到环境因素,而要对环境因素进行测量时,会以变量来标记环境属性。例如,在一项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责任意识及责任能力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